何多苓绘画的艺术特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何多苓,一位不安于现状的画家,决定了他的绘画风格的不断变化,但他始终是具象绘画中的代表人物。在研习西方技法的同时,进行着中国绘画的探索,在现代绘画中不断对个体生命进行探索。意象是对其绘画风格最好的诠释,本文将从其作品题材、技法、情感的分析,探究其意象表达背后所展现的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对其绘画的研究,体味传统在现代绘画中的意义。
  【关键词】:意象;题材;技法;情感;传统
  初次接触其画作是在“艺术家时代上”,当时的感觉就是中国式的线条和灰色。真正震撼的还是在南艺美术馆看到的原画作,作品所传达的空灵、寂静深深的吸引着我。后来接触的意象油画语言,让我对他的画作有了更好的理解。
  时代的变迁,“意象”早已成为现代艺术的一个焦点,也是近现代中国人在西方背景中寻得的一条贯穿古今,诠释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现象,在“似”与“不似”之间构成我们现在发展的语言。苏天赐的《蓝衣少女》、董希文《哈萨克牧羊女》等等,都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处理画面。
  尚辉道:“意象油画不是一种简单的风格或流派,它是油画这种能够揭示和呈现西方文化精神的媒材,被中国文化心理和审美结构同化的一个过程和一种体现,它是西方油画被中国文化本土化的一个必然趋势,更深刻地说,它是把中国这个民族观照社会与自然的意象思维方式和叙述经验折射乃至转换到油画语言的审美结构中而形成的油画民族名片。因此,从人类油画史的角度,意象油画也是最能够包蕴中国诗性文化特征的油画”
  他的意象表现游离在感性与理性间。不只是笔墨的选择,更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在他画作面前,总会勾起观者一种难以诉说的复杂情绪,那微妙的灰色,跃动的笔触,仿佛能触动你的神经,会自觉不自觉有种想画画的冲动。
  题材的意象表达
  女人体系列
  纵观何多苓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在他的题材中,女性是不能忽视的,也是表现最多的。不过更多的是一个人,犹如内心的独白。在他的笔下,哪个阶层的女模特,都是那么的优雅、高贵、清冷,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似乎看透了一切又在迷茫着一切,总带着淡淡的忧伤。有人说,他骨子里透着一种“阴柔之气”,他没有否认,他曾说:“我是一个很阴的人,当然这些气质只会通过我的绘画来表现”。他是一个敏感、细腻的人,善捕捉女性的细腻、敏感、多变、微妙的变化。即使她们是来自现实的写生,但他为这些女性赋予了一种高冷的姿态。那些被刻意夸张、变形的女性也都透露着某种清冷。时间和阅历是画者最好的营养来源,从最初的记忆到现在,更多的是尊重客观,还原本来的面目,但却不是照相式的写实,有些一脉相承的东西是改变不了的,就算是建立在熟悉和陌生之间,他还是摆脱不了对主观情感的表达,在这些画作背后,既是对当下的认识也是他的世界观的表达。所以在他的画中,不管是现实的还是梦幻的女性,都不是简单的某种理解就可以解读的。正如当代评论家张海涛所说:“艺术家有意识的使作品中带有歧义的不确定性表达,是一种零度观念左右摇摆的状态,是一种艺术的表现语言,同时又是当代社会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心理感受和现象”。
  他的题材是多变的,与他生活的某一阶段、思想、关注的东西又密切的关系,然而也是单一的,在他的绘画中,既是模特的呈现也是他内心的独白,在其背后不仅是对人物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
  技法的意象表达
  卡罗尔的理论:“今天的艺术不再依靠简单的想法取胜,而是依靠难度取胜,这里的难度不仅包括思想的难度,也包括技法的难度。”
  何多苓是一位顽固的手艺主义者,即使在现在很多人认为架上绘画已经死亡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对于这样一位画者,技艺成为他书写的工具,如他所说“我认为想法固然重要,他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技法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种个人享受。”《老墙》、《有刺的土地》是早期作品,有写实主义的细腻,肌理的制作,不仅是密度的体现也是质感的呈现。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来承载,这样的技法足以使他的画传达出苍凉、迷茫、忧郁的情感。生命是一个无静止的状态,何多苓的追求也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传统的写实早已不能满足他的表达,一种纯粹的绘画性的追求,致使笔墨也当随时代。中国画的闯入对他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更具体的说是他对宋代山水画技法的运用,使他从最初的“紧”开始向“松”转变,到最后的更随意,然而却也能将这种随意限定在他自己的框架里。这时的画作,透明性成了他的一大特点,会觉得视线几乎可以穿透画面,如同背后点了一盏灯,那些流动的颜料犹如薄纸层层可见,这些特点显示脆弱的同时也是他的人性表达,如同将自己赤裸裸的展现在观者面前,总有一种不安感,却也那么的美妙。一个好的画家,可以对自己所表达的东西收放自如,在他身上,我看到作为一个画者所具备的素质。正如他所说“绘画到技巧为止”,从过去到现在不断的做着“减法”的工作,不再呈现什么巨大的社会背景,仅仅只是一个客观存在,却隐藏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微妙的灰色
  只要留意就会发现从一开始,他的色彩如他本人一般,行走在艺术的边缘。在他的画作面前,灰色占据了我们的视野,然而这种灰色近观和远取的感觉很耐人寻味,在局部的观看中,会发现在灰色中出现许多多变的鲜艳色彩,所有模糊的结构都变得清晰起来。在“兔子系列”中,那层层色彩所产生的斑驳效果,对鲜活肌肤与隐约血管的呈现中,这些灰色为他们罩上了一层神秘的感觉,她们是焦虑的、恐惧的,却也是是画家追求纯粹背后的不确定。这正是他所沉醉的,“作为一个亚洲人,孤立、静止的意象更能激发对空灵与静悟的共鸣,尽管画面被压抑到窒息的程度,我从中体验到一种狂喜与迷醉。”灰色如同幽灵一样充满着他的创作世界。
  情感的意象表达
  克罗齐说:“没有意象的情感是盲目的情感,没有意象的情感是空洞的情感。”绘画作品因为有了情感就多了理性、哲理的思考。从80年代开始以一种“记忆”的方式拉开创作的帷幕,不断的诉说着表层背后的“真实”,故事背后的“故事”。《青春》白色的飞鸟将我们带到了孤单的意境中,而穿着军装的少女,迷离的神情和孤零零的地平线将我们拉回了现实。他用一种唯美、感伤、诗意的情景,感慨那些让人无法抓住只能怀念的美好。现在,以一种“沉浸”的方式书写着更为纯粹的想法,还是一贯的抒情,却是极少主义的暧昧方式的表达,不再那么激进,以一种老者的姿态,看淡了现实。2005年创作的《舞者NO.1》诉说了有关人性与生命的一场充满不确定的生命之舞。
  绘画到最后都是情感的表达,时代的印记,虽然他是一位“若即若离”的画者,却也不难发现现代主义的影响,“现代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无形的社会风格,”在矛盾充斥中,他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他的情感。
  感想
  油画传入中国百年的发展中,早已生根发芽,在一代代前辈的努里中,早已烙上民族的印记,始终没有脱离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轨迹。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对绘画的思考,俞是深入其堂奥,俞能发现中国传统艺术的可贵,俞可以在油画语言中不断的融合。在今天东西方艺术融合的背景下,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不断迷失中寻找着自我。
  油画是一个世界性的语言,将其融进自己的传统才可为民族所用。在“油畫民族化”口号喊了几十年中,“意象”也许是最能做一个概括的,其艺术实践是借鉴中国传统写意文人画,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写一种感觉,中国画的“点擦皴染”笔法,增强画面的松动感,不再拘泥于外形,有种笔不到意先到的感觉。空间的处理可以是“平面化”和“抽象化”。但作为油画,还是有他的语言规范,无论我们做怎样的改变,要保留作为油画的特性。
  “艺术最可贵的是感情的真,一切风格样式都是作为真实的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的。”作为一个艺术家,无论走什么样的道路,用什么样的形式,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具有较为全面的修养。
  参考文献:
  [1]艾略特《观点》《诗探索》1981年第2期第104页
  [2]尚辉《意象油画百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3]《关于我所热爱的艺术》节选自《天生是个审美的人》2011年版第10页
  [4]《中国美术理论批评文丛》邵大箴(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145页
其他文献
【摘要】:在强调文化大发展的当下,中国的各项传统文化都在不断发展。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其发展道路势不可挡,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总结如下:首先,在继承传统音乐文化时出现了“断层”现象;其次,在东、西方音乐融合时出现阻碍;最后,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比地位有待提高。  【关键词】:民族音乐;发展;当代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孔子提出用“礼”、“乐”治理国家,可见“乐”在孔子时
期刊
【摘要】: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是十九世纪末欧洲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虽然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备尝艰辛,但他依然热爱生活,把从事艺术创作视为献身人类的一种方式。他的坎坷遭遇使他对贫苦的劳动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他不去迎合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欣赏趣味,而是找寻矿工、野外、茅舍为描绘的对象。他的作品色彩鲜明亮丽,富有表现力,一反学院派的陈旧古典、矫揉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达,地球村的形成,地区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人们的意识更加的活跃起来。“跨界”这个词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在不同的领域寻找能激发创作的灵感,让原本看上去并无交集的元素相互渗透融合,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理念与想法。这给设计师们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而跨越多个环节的跨界设计正是工业设计行业的一个趋势。  【关键词】:跨界;交流;工业设计  一  跨界原意指的是交叉、融合,形容两个本不在一个
期刊
【摘要】:陕西画家群体创作能力及影响力提升对策构建体系的设想,是一项综合的跨学科的设想过程,在此过程中即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国、油、版、雕”之间的界限,而且用宏观的视角分析陕西中青年画家群体创作的现状,从而针对该现状,制定出科学的陕西中青年画家群体创作能力及影响力提升对策的体系设想。  【关键词】:画家群体;创作能力;绘画  陕西中青年画家群体创作能力提升的对策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政策的制定上
期刊
【摘要】:本文对雕塑的实质、雕塑是否与其他艺术表现手法不同,以及对艺术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在这个过程中对当代雕塑发展状况和欧洲十六世纪、我国秦代雕塑经久不衰等问题经行了扩展式的深挖,笔者最终认为我国雕塑表现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时代雕塑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主要以事宜的雕塑表现形式表现即可,不可因外界因素而强求、改变,违背制作初心。  【关键词】:雕塑实质;表现形式;具象;意象;抽象  雕塑艺
期刊
【摘要】:练声曲是声乐学习者,科学且系统的掌握歌唱技术方法的主要手段和学习方法,是提高嗓音和声音训练的重要环节。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有的学生对此认识不足,仅仅把练声曲当作唱歌前开嗓子用的,对于学生来说唱练声曲就是练基本功,它决定了学生日后的声乐水平。下面笔者将针对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练声曲;声乐教学;作用  对于声乐教学中的学习者来说,练声曲实质上对
期刊
【摘要】:中国近现代画坛巨匠——黄宾虹,画学承众家之长,几经变化,独创新风并自成一家。他的绘画彰显了自然的笔墨与自然之美,山水画浑厚华滋,花鸟画刚健婀娜,形成自身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黄宾虹;生平;艺术思想  引 言  黄宾虹是当代中国画创作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期重要的画家之一,其艺术表现了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艺术创造力。  一、黄宾虹生平  黄宾虹 (1865—1955)生于浙江金华,原
期刊
绝对是像一种神秘的暗示,此刻,在乡间,我与一朵花邂逅,开始了与它的对视。  我们的目光相互碰撞的一刹那,一种神秘的震颤袭击了我,闪电般传遍了我的全身。我不由得站住了,目不转睛地凝望着它。  它是那样的娇小,但一点也不娇弱。小巧玲珑的身段,在清风中摇曳出赏心悦目的舞姿,令人怦然心动,心醉神迷。它舞得那样自然,那样惬意,那样潇洒,无拘无束,毫无顾忌,不带任何章法,完全是随心所欲,但却浑然天成,妙不可言
期刊
【摘要】:当代油画艺术与中国传统国画的跨界和超越,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意向油画。意向油画是用油画的绘画语言,表达艺术家情感深处的感触,它颠覆了西方油画的绘画语言。中国意向油画使艺术家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它将中国的国画艺术元素与西方的油画艺术语言相融合,通过这样的形式表达出意向油画家对传统国画精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中国意向油画艺术呈现新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意向油画;国画;笔
期刊
【摘要】:木版画印刷方式中的基本方法——手印,存在的偶然性因素时常给画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特性也被众多版画艺术家重视。本文将对手印木版画的偶然性的加以论述。  【关键词】:手印;木版画;偶然性  据史料记载,汉代画像砖已使用木质模件进行加工,当时运用的木质模件与木版画已非常接近。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它是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逐渐发展而来,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在明代得到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