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思维定势对物理教学影响的经验点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大多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思维产生的.由于生活中某些感性认识的片面性(实为错觉)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对某些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起了消极的影响.在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要设法排除思维定势对教学的影响,使学生在克服思维定势纠正错误认识的同时正确地建立物理概念、综合归纳出物理规律.现举几例说明如何克服思维定势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物理概念、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如: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他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而有的同学刚接触此概念时,由于生活中的错误认识导致了思维定势.有的同学从用力推木块,木块才运动起来,的实例简单思维,而以为惯性是一种力,即所谓“惯性力”.为了克服错觉干扰抑制思维定势,在引入惯性概念时,可结合实验和典型实例讨论分析.例如:运动的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仍能继续前进一段路程.这时可以提出问题:假设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才能前进一段路程,那么其施力物体是谁呢?让学生展开讨论.经过对事例的讨论分析?可知:它的施力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这个力是不存在的.因此让学生明白惯性不是一种力.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所谓“惯性作用”、“受到惯性”、“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惯性定律是任何不受外力作用物体所遵守的一条运动规律.“不受外力作用”仅为一种理想情况,实际中其为受平衡力作用物体所具有的运动规律.有的同学由于生活中的片面认识导致对此规律产生怀疑.即:有的同学从“掷向天空的石块最终落向对面而静止”的事例引起思维定势,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平衡力)时最终还是处于静止状态.为了纠正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认识,这里可引导学生对石块是否还受到其他力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关键,是受生活中某种物理过程之表面现象的影响,只注意个别物体的最终状态,导致了他们的思维定势,没有认识到石块被抛出后还受到重力的作用才落向地面的.假如不受重力作用,石块也就没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对石块运动过程的分析判断,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其加深对惯性定律的正确理解:原来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处于静止状态.
  又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由于初中学生对物理现象观察的片面性,并缺乏科学的分析,他们从用力推凳子,凳子才运动等生活现象的表面分析导致了思维的片面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并造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也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为扭转这一错误认识,纠正其思维的片面性,加深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理解,可借助这样一个实验,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并自觉发现规律.如:用力推一小车使之运动,当手离开小车,小车动力突然消失后可观察到:小车并不马上停下来,在短时间内小车亦能继续运动.这一现象表明:物体运动并非需要力的维持;力并非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又如:演示一小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要使小车停下来或改变其运动方向,从实验可知:需要对小车施加一定方向的力的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细致分析,防止了思维的定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再如:浮力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的上、下底面受到的压力差,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它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于对有关现象观察不够细致全面,使其对过程分析欠彻底、全面,因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思维定势,他们认为浮力的大小还与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有关.针对此现象,在浮力和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中,可安排这样一个实验,指导学生通过全面细致观察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改变时,弹簧秤示数变化的全过程,指导分析总结出浮力的变化规律.实验:用弹簧秤提一物体使之慢慢浸入液体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弹簧秤示数随物体浸入液体深度改变的全过程.(1)在物体从刚接触液面至全部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随物体浸入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实质上示数减小的原因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了.这一现象表明:物体受到的浮力随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加而增大.(2)从物体刚没入液体开始,浸没深度增大时弹簧秤的示数不变.这一现象表明浸没于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没深度无关.这是因为物体浸没于液体中无论深度如何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总等于物体的体积.
  物理学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的产物,是有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组成的完整科学体系.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体系最基本的要素,物理规律反映了概念间的必然联系,因而在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要排除学生错误的生活经验干扰,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导致的思维定势,运用恰当的实验,浅显的事例和全面正确的引导观察,并加以详尽分析论证,使之在克服思维定势纠正错误认识的同时,建立正确的概念,完整地归纳总结出新的规律,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和规律.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言语,它指的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语言这门工具的具体运用,虽然遵守共同的语言规范,但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却因人而异。课文是作者成熟的、典范的言语成品,其言语形式体现了作者成功的言语经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言语形式,感受作者丰富而又独特的言语经验,那么既可更新教学内容,又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言语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一、变换重组,品味好处    语
按照惯例,每年临近高考前十多天的冲刺复习,任课老师都停止统一授课,让学生自主复习.自主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回归教材,强化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记忆和理解,抓住教材,通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理清基本概念,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生物学原理;了解并掌握其在习题中的应用并把零散的知识压缩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梳理好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查漏补缺,强化记忆,尤其是对课本的基础知识总体回顾翻新,使学生能在短时
化学实验改革是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学实验改革,不能就实验谈实验,而应当将其置于整个理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加以思考.一、扭转实验的学术化倾向,让化学实验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服务化学实验是侧重于为培养未来的专家服务,还是侧重于为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未来社会的公民服务,这是在培养目标上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目前的化学实验,无论在实验课题和内容的选择上、实验方
以黄石市图书馆为例,从公共图书馆为未成年读者服务的优势、未成年读者的阅读心理以及采取的各种为未成年人服务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免费开放下的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未成年
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给校园体育注入新鲜血液,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分析阳光体育内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高校公共体育现行推广的教学模式,以二段型、俱乐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已经逐步为广大中小学所采用,它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较好地攻克了许多教学难关,在教学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益。    一、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的
【摘 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因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的各种能力。  【关键字】 信息化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培养能力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
视觉修辞是非言语修辞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对视觉语言所进行的修辞。报纸版面中的视觉修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主要涉及到版面风格、版面设计及其版面的色彩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