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类别商业银行间风险传染效应分析

来源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5年8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10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使用VAR模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大类别商业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三大类别商业银行之间存在明显的风险溢出效应;由于三大类别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存在差异,其抗风险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最为显著,抗风险能力强,而城市商业银行稳定性最差,易受到其他商业银行股价波动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提高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制定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优化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
其他文献
研究生德才并进是研究生教育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回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关键所在.研究发现,研究生德才并进是指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研究生的德性与才能相互促进,一起正向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研究生“德”领“才”进的方向导引型、“才”促“德”起的意识唤醒型、“德”“才”同步的并驾齐驱型三种表现形态.
本文基于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校行企一体育人运行机制,实施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同频共振”;构建面向小微企业人才需求“三方联动,岗课赛证融合”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对接小微企业会计人才培养“六模块、四融合”课程体系;搭建面向小微企业人才培养的“双轨并行、四层递进”实践教学平台,创新“真仿合练,学训一体”教学模式;打造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双师+名师”教学团队等具体措施,以提高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综合素质.
本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的挑战和当前中职英语教学现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评价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论述提升教学成效的策略,提出调整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本文针对近年来康养旅游发展迅速的状况,论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的贺州市,依托广西“粤桂画廊”战略发展特色康养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和实践路径,提出创新康养旅游发展机制、开发健康养生旅游产品、研发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康养旅游品牌路线、打造康养旅游特色品牌小镇、培养康养旅游专业人才、开展康养旅游宣传等康养旅游业发展策略.
本文论述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实施议题式教学的策略:筛选有效议题,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创设生动情境,顺利启动课堂程序;布设有效问题,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开展针对性活动,延伸课堂维度;优化归纳反思,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本文以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为例,依据2019年“随堂测”及2020年“统测”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提出影响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准备活动、测试项目顺序和季节的选择、学生体质因素、测试场地的规划布置、学生对统测要求的思想认知等,建议学校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前要加强宣传、规划工作,在测试中引导学生做好热身运动等,测试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
本文基于市场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的现状,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较为薄弱的问题,论述中职学校加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建设优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群、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组织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比赛、加强课程教学与专业资格考试的结合等课程体系建设对策.
本文论述“一体多维交融”职业工匠人才培养体系下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阐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即坚持“一体”核心,建立人才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共享“工学结合”,建立“多维”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校企多维传承创新平台,打造“三库合一”与“五位交融”实践教学新形态.
“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然而,很多高校开设的“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该文针对“编译原理”课程,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以小型编译器项目为核心,围绕项目进行相关理论和算法讲授,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创新了“编译原理”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本文针对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设计缺乏新意、问题解读缺乏活力、问题指导缺乏动力等不足,论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氛围;组织问题探究活动,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优化问题指导,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追求问题互动,改善师生交流的环境;延伸问题训练,促进学生对认知的内化,以提升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