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迁移及语言磨蚀现象出发反观德英二语对比分析法在高校德语习得的正向迁移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84476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德语习得者在德语习得过程中都会受到英语的正负迁移作用和语言磨蚀现象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调研对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法对语音、词汇、语法及学习方法四方面的应用进行阐释,从而最大化发挥英语对德语的正向迁移作用,削弱其负向迁移作用,得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 德语 正负迁移 磨蚀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08-03
  自1980年英语被列入我国高考考纲以来,全国绝大多数的高校德语习得者均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之一,英语成为多数以汉语为母语的高校德语习得者的第二语言;而德语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专业则成为我国德语习得者的第三语言。由于德语和英语同属于日耳曼语族,在汉语、英语、德语三语习得机制中,英语对德语的正负迁移与作为母语的汉语对德语的迁移相比,作用更为直观与显著。
  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德语习得者对第三语言德语和第二语言英语的掌握程度不外乎以下几类:一、德语习得过程饱受英语的负迁移影响,对英语和德语两种语言的混淆现象严重;二、对第二语言英语和第三语言德语二者的掌握程度严重不相等,即对其中一种语言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另一种语言;三、能同时熟练掌握并使用英语和德语两种语言,对二者切换自如,能灵活运用。以南京高校为例,在以上几种类别中,归于前两种类别的高校德语习得者占主流,而属于第三种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如何将对比习得法运用在高校德语习得与教学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南京高校德语习得者出发,分析目前我国德语习得者现状
  本项目组成员针对南京各大高校德语系学生共发出200份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5%。其中78%的被调查者对英语和德语混淆程度比较严重,其中47.7%的被调查者对词汇最为混淆,33.3%的被调查者对语法最为混淆,19%的被调查者对语音最为混淆。以上数据表明,对两种语言的混淆在高校德语习得者中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其中词汇方面的混淆所占比例最大。
  此外,被调查者在学习德语之后,对英语的遗忘程度有明显差别。 其中,27.3%的被调查者属于轻度遗忘,63.7%的被调查者属于中度遗忘,9%的被调查者属于重度遗忘。以上数据表明,英语的语言的磨蚀现象发生在绝大多数的高校德语习得者中,并以中度磨蚀为主。
  二、我国高校德语习得者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
  1.混淆性
  (1)从语族出发——英语和德语属于同一语族,具有相似性
  世界上有印度、伊朗、日耳曼、拉丁、斯拉夫等语族,德语和英语同属于日耳曼语族,历史渊源造就了德语和英语两个语言之间语音、字母、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1)同为屈折语;2)广泛利用词缀和词干元音音变来表达语法意义;3)名词和大部分形容词有格、性和数的变化;4)动词有时态、语态和语体的变化,主语和动词在变化中互相呼应等。
  它们的相似性一方面给德语习得者在学习上带来某些益处。但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学习上的负迁移。负迁移若不能得到很好处理,则会导致彼此相互混淆或相互排斥,致使事倍功半。对此Edmondson&House(1993)认为,正是语言之间存在相似性,这往往是导致干扰性错误出现的根源,有时这种相似性比两种语言鲜明的差异更能引起错误的发生。
  同属于同一语族的相似性决定了德语和英语在本质上就存在很大程度的混淆性。
  (2)从语言迁移理论出发——英语对德语负迁移作用在德语习得中的体现
  与外语习得和学习有关的语言迁移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是指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外语学习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此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与第三语言,即英语和德语的习得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英语与德语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只借助于英语的一些规则作为依据和过渡,而忽略其差异性所产生的负迁移现象。负迁移的出现会阻碍德语习得,致使习得者出现来自英语的干扰性错误。
  我国高校德语习得者在学习德语之前通常有9 - 12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英语思维定式,该思维定式在之后的德语习得中会无意识地对德语习得思维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2.磨蚀性
  语言磨蚀简称语蚀,即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
  根据倪传斌教授的观点,当习得者对外语的遗忘时间跨度在三个月以上时,其遗忘现象已不属于普通意义上的遗忘,而进入语言磨蚀阶段。故高校德语习得者对英语出现不同程度的遗忘现象已属于语言的模式现象。
  由于英语与德语之间存在语言磨蚀现象,中级德语习得者在接受一定课时的德语强化训练之后,德语代替英语占据外语习得的主导地位,其影响力逐渐增强,与此同时英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便产生了德语习得者在学习德语之后对英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遗忘现象,从而形成了对两种语言掌握程度严重不均衡的趋势。
  三、德英二语对比分析法在高校德语习得与教学实践中的正向迁移作用
  建立起对比分析理论系统的第一本著作是R. Lado在1957年出版的《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s),书中论述了外语教学中对母语对目的语的正向遷移与负向迁移的表现。而我们将理论延伸到第二语言英语与第三语言德语的对比分析中,针对英语对德语在南京高校德语习得者身上所体现的迁移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
  1.二语对比分析法的重要性   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显示,76.9%的被测试者在二语习得中并无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德语和英语进行比较的意识,而仅有23.1%的被测试者曾定期或不定期地运用德英二语对比分析法分别对两种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归纳。综合被测试者的在问卷答题部分中所获得的成绩以及所统计的德语和英语两学科的专业成绩而言,有意识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二语学习的被调查者的平均成绩及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未使用该方法的被调查者。
  研究结果表明,若二语对比分析法被有效运用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英语对德语的正向迁移将得以放大,负向迁移会被大幅度削弱,同时减缓习得者对英语的磨蚀过程,从而使习得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二语对比分析法的运用
  (1)英语与德语语音方面的正向迁移
  1)英语德语元音及辅音的相似性分析
  英语德语共有的元音有:a e i o u,且都有长短音之分,虽发音略有差异,但其形态相同。例如,英语单词father,mother,rice,德语单词 Vater,Mutter, Reis,它们皆由共有的a e i o u 所构成的含义相同的单词,虽然结构不一致,但是从音素方面来看,它们都至少含有一个元音音素,且重音都落在第一个元音音节上。
  英语德语共有的浊辅音,如:/b/ /d/ /g/ /z/ /v/,它们能组成的英语单词如:baby,dad,go,says;其相对应的德语单词为:Baby,Vater,gehen,sagen (s发/z/)。由此可见,两种语言中建立在相同的浊辅音基础上所构成的单词,浊辅音在单词中的发音基本相同。
  英语德语中共有的鼻辅音 /m/ /n/ / /。英语单词如:man,no,then,English,long;其对应的德语单词为:Mann,nein,dann,Englisch,lange。以上鼻辅音在单词中的发音完全一致。
  2)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读音
  ①字母组合相同,读音也相同:在德语和英语中存在不少相同的字母组合,其读音也相同,如:ck组合在德英中都发/k/,具体表现为:德语中的Ecke, Lack,nicken;英语中的clock,luck, shock 等。
  ②字母组合相同,读音不同:在德语和英语中有些字母组合相同,但读音却不相同,如th组合在英语中读/θ/,而在德语中读/t/等。这些方面许多学生容易混淆,因此要特别注意德英两种语言中相同字母组合在读音方面的差异。
  2.英语与德语词汇方面的正向迁移
  在现代德语中存在许多来自于其它语言的外来词。据杜登外来语字典统计,在四十万德语常用词中就有十万外来词的存在。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外来名词,其次为形容词和动词。在德语当中,常用的外来词主要是来自于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等,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大量的英语外来词进入了德语,对德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借用方法
  当一个英语单词被纳入德语时,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构词规则、语音、语法的不同,在英语外来词适应德语规则的同时,一些英语的规则也为德语所吸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形式:
  1)直接借用(纯外来词)
  一部分德语单词保持着原有英语单词的词形与发音,在拼写与读音方面与英语的语言规则相同,如business(英语),das Business(德语);import(英语),der Import(德语)。此类德语单词可根据英语的词形直接记忆。
  2)间接借用(借词)
  这些英语词在被德语吸收后只保留其基本形式,发音已经发生改变,一些词法及语法上的特征也已经消失,符合德语语言规则和构词方法。如:academy(英语),die Akademie(德语);application(英语),die Applikation(德语)。此类单词有细微差异,易引起混淆,需要被特别记忆。
  3)混合外来词
  这类词是由德语词汇与英语词汇混合而形成的,如:show business(英语),das Showgesch·ft(德语);visit card(英语),die Visitenkarte(德语)。此类单词可对比记忆,从而方便习得者对此类单词的理解。
  4)借用后新造词(借译词)
  这些词本来不存在于德语本民族词汇中,是根据英语词汇直接翻译而形成的德语词汇,如:outsider(英语),der Aussenseiter(德语);skyscraper(英语),der Wolkenkratzer(德语)。此类单词在构词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借此被理解和记忆。
  5)仿外来词
  这些词原本在英语和德语中皆不存在,是根据德语的形式,参考英语词的意义创造出来的,虽然按照英语的发音规则来发音,但这些词本身并不存在于英语中,如:cellphone(英语),das Handy(德语)。此类单词易被混淆和疏忽,需分别理解记忆,切勿混用。
  6)变意词
  这类词的形式与发音与英语词相同,但在被德语吸收的时候,意义发生了变化,意义范围扩大或缩小,意义完全改变等,如:gift在英语中的解释为“礼物”,das Gift在德语中的解释为“毒药”。此类单词容易引起误用,需被有意识地强化记忆。
  3.英语与德语语法方面的正向迁移
  (1)从语序、否定、时态研究德语英语语法
  英语和德语语法在此从语序、否定、時态三个层面进行比较,以英语为切入点,对相应的德语语法进行研究,从而规避对二者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混淆,并利用二者的相似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英语对德语习得的正迁移作用。
  1)语序   a.英语语序
  英语注重主语与谓语动词的先后关系。主语在谓语前称为“自然语序”;反之,谓语在主语前称为 “倒装语序”。
  b.德语语序
  德语的语序更加明确,分类更加详尽。德语语序始终以动词作为核心,因此其语序根据谓语动词的具体位置而划分。总结而言,德语语序有三种:正语序,即动词处于第二位;反语序,动词处于第一位;尾语序,动词处于末位。
  2)否定
  英語否定概念的表达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显形否定与隐形否定。显形否定一般借助否定词或含否定意义的句型表达,其否定含义较为直观;隐形否定无明显否定词,其否定含义往往要靠上下文或语境来推定,比较难以把握。
  德语中否定形式分为两种:对个别单词的否定和对句子成分及全句的否定。德语中有14个否定词,最常用的有两个: kein 和 nicht 。其中kein 是针对个别单词的否定,即只否定带不定冠词的名词和不带冠词的名词;而nicht 是对句子成分及全句的否定,即否定动词、形容词、代词、带定冠词的名词等所有kein不能否定的内容。
  3)时态
  英语共有16种时态,分别为: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过去将来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过去将来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过去完成进行时、将来完成进行时、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
  德语共有6种时态,分别为:现在时、现在完成时、过去时、过去完成时、第一将来时、第二将来时。其中德语中的现在时包含了英语中的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德语中现在完成时包含了英语中现在完成时和一般现在时,德语中过去时包含了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一般过去将来时、过去进行时,而德语中过去完成时、第一将来时、第二将来时则分别与与英语中的过去完成时、一般将来时、将来完成时相似。故习得者在时态方面的学习中对此方面的差异与相似进行对比分析与归纳理解。
  德语习得者在德语习得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对德语与英语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大化发挥英语对德语的正向迁移作用,削弱其负向迁移作用,从而得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同时建议德语教学人员在教学期间有意识地对英语与德语进行类比讲解,从而加大学生对其的理解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文秋芳 “认知对比分析”的特点与应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01
  [2]倪传斌 外语词汇磨蚀的动态过程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3.11
  [3]黎东良 常用德语英语对比语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3.10
  [4]盛力 论英语和德语的相似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03
  [5]綦甲福 英语外来词对德语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11-25
  [6]吴建雄 德语语音教学中的英语迁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2-05-15
  [7]蔡树湘 德英语谓语语序对比以及德语教学策略[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12-30
  [8]顾江禾 德语外来词刍议[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7-30
  [9]汤镇东 德语外来借词和复合名词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2-31
  [10]Wiss .Rat d. Dudenred.Günther Drosdowski, Duden Fremdw·rterbuch[M],1990
其他文献
【摘要】学位论文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通过长期的实践,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基本构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程控制体系。  【关键词】学位论文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12-02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的综合检验,是目前我国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学位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对青年人的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而精细化的职业指导能切实的帮助在校大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匹配职业,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本文结合当前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对学院级精细化职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做了相关阐释,重点阐述科研型学院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翻译人才市场需求,翻译教学应由授学生翻译能力之技,进乎传学生译者素养之道,进行目标转向,在培养学生语言翻译能力的工具性基础上,融入科学性和人文性,深化学生对翻译的认知,通过自上而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考核设计,从语言至科学和人文层面培养学生译者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工具性 科学性 人文性 译者素养
期刊
【摘要】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本文主要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并指出现阶段高校管理体制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希望其能够为类似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本科高校 教学管理 校企合作 软件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中关于渐近线的知识,学生学习时难以体会曲线渐进的方向与方程。帮助学生领会“渐近线”的内涵并确定渐近线方程,同时画出方程的草图。对迅速、准确认识某些函数的形状、位置、大小必会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关键词】確定渐近线 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29-02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广东白云学院综合仿真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从工作态度、备课状态等方面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提出实施方法,以此来促进综合仿真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学改革。  【关键词】综合仿真实习 指导教师 教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11-02  综合仿真实习的教学目标是为了
期刊
【摘要】城乡教育如何均衡发展的问题一直是义务教育的热点课题,同时更是一个复杂而具有多层面特点的问题。正是由于教学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等的不对等,让城乡教育教学质量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本文分析了导致城乡教育差异的原因,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滁州市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提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探索信息技术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城乡教育 均衡发
期刊
【摘要】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日、俄、英、德、美六国六所大学章程的文本进行研究,发现六国大学章程中教师权利的相关规定的异同点,揭示我国高校教师权利的现状与不足,为我国大学章程的建设提供启示。  【关键词】大学章程 教师 权利 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01-02  西方大学章程是随着中世纪大学的建立开始兴起的,最初的大学章程来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经济资助和精神资助双管齐下的资助育人方式,并在资助育人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效。如何开展多方位的资助育人成效宣传,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贯穿大学生大学生涯的始终,并对其未来发展形成有益影响,成为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点,资助育人工作的宣传效应不应仅仅在程序上引起全体学生的响应,更应该在内涵上深入学生的思想,引起学生的共鸣。进一步扩大“奖助学金”
期刊
【摘要】就对自我概念的理解而言,精神分析学派大致可以分为:古典时期、自我心理学时期和结构主义时期。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中,自我概念经历了从配角到中心再到被解构的命运。在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自我的形成依赖于“认同”和“自恋”两种机制,而结构主义精神分析代表人物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对“认同机制”和“自恋机制”有直接的理论继承。精神分析学派中“自我”概念从古典的弗洛伊德时期到结构主义的拉康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