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

来源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情况下,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比较容易的,但有时却较困难,下面通过例题的分析来说明,在复杂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 一、确定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 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的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若存在相互挤压的压力N,则有滑动摩擦力f产生。N大处f大,N小处f小,N为零处f也为零。这一结论对相互接触且有相对滑动的任两物体,以及将此两物体分割成众多质点时也成立。可见f的作用点始终和N的作用点重合。于是,当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难以确定时,可以转而寻找比较容易确定的压力作用点。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 size, direction, and action point of the sliding friction are relatively easy to determine, but sometimes it is more difficult. The following example illustrates how to determine the three factors of sliding friction under complex conditions. First,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sliding friction point of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two objects are relatively slid, if there is mutual pressure N, there will be a sliding friction force f. N is large at f, N is small at f, and N is zero at zero. This conclusion holds true for any two objects that are in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and have relative sliding, and when these two objects are divided into many mass point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point of action of f always coincides with the point of action of N. Thus, when the point of action of the sliding friction force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it is possible to search for a more easily determined pressure application point.
其他文献
命题 △ABC各角顶点与对边n(n>2)等分点的连线中,相邻两连线分别交于P、Q、R。则AP、BQ、CR三线共点于△ABC的重心。 证明:如图,设AP、BQ、CR分别交△ABC的三边于P′、Q′、
上世纪80年代初,现当代文学学科在“文革”废墟上开始重建的时候,有两套大型资料丛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套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六五规划的项目《中国现代文学
11月3日,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得胜,乔治·布什连任总统,人们开始考虑未来4年的中美关系会有什么变化?总体,矛盾需求共存布什连任之后,中美关系的基本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有专家
每一个月圆之夜,我任意拨出一组号码/都能听见招隐寺的一声鹤唳/我说,亲爱的,你在吗?/在或者不在,/都像月光一样确凿无疑。(格非:《睡莲·春尽江南》)第一次读《春尽江南》我
民国时期,词话林立,数量不下几百种,它们多借助报刊杂志传播。与传统词话相比,民国词话显得杂乱。既有随笔短章,也有长篇论文;既有传统文言,也有白话文章。就词话内容而言,既
选择题 (每小题 6分 ,共 6 0分 ) 1 已知集合M ={x|x2 =1}与集合N ={x|ax =1} .若N M ,则实数a的所有可能的取值的个数是(   )(A) 0 .  (B) 1.  (C) 2 .  (D) 3.解 由M ={x|x2 =1} ,
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谈得太虚,也不能限得太死,否则,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在课后我们总能听到一些老师“永远”的抱怨:现在的学生真是太难教了!难道我们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日前,教育部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
怎样实施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起点,让他们充分发展,这是我们所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如果采取分高低班的形式,虽能符合部分家长要求,但学生缺少依照自
一、课堂实录 (“师”为教师,注姓名者为学生。) 师: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我们已基本学完。课后张凡同学塞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的是他学习《故乡》后的一个小疑问(念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