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博物馆对青少年航海教育和参观模式的探索

来源 :航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是了解民族历史和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振奋民族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发展现代化社会服务,既要展现历史,又要为当代社会服务,更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将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对青少年进行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的作用。
  中国航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中海博”)作为国家级的航海博物馆应该成为青少年学习休闲、进行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关注青少年实践教育,探索提高青少年学习博物馆知识的效率和创新型参观模式是中海博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
  作为国家推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文化平台,中海博在肩负重要社会责任的同时,如何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创新?聚焦“青少年航海教育和参观模式探索”这一命题,博物馆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直面挑战,与时俱进。本课题立足海博馆实际,对青少年航海教育和参观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聚焦受众,本课题重点以中小学生青少年(以下简称“青少年”)。
  一、我国青少年航海教育的开展现状
  (一)海洋教育与航海教育的关系
  伴随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海洋教育和航海教育愈发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在青少年教育中海洋教育与航海教育的区别、各自的侧重点及相互的关系、两者对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有着怎样的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应该说,航海教育与海洋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但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各有其主攻的方向和目标。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大环境中,海洋教育的重点在于海洋资源环境和国土权益教育,以激发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爱国热情;而航海教育因其兼哲学性、文化性和科普性于一身,所涉及到的内容要广很多,包括人类涉海活动的人文、历史、科技、文化、政策、国内外形势及军事力量状况等,是世界各大强国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更为贴切,对于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更为直接和全面。
  (二)青少年开展航海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航海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缺乏航海入门教育
  关于航海文化的研究主要仍局限于航海类高校内,专业性过强,学校的基础教育中又未涉及,因此不具备普适性。而航海文化和海洋文化之、航海教育与海洋教育这些概念的异同也没有明确的界定,教育界没有形成主体学科,缺乏研究力度。可见,目前的航海教育正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
  2、航海教育范围较小,教育活动形式较少
  据统计,大部分青少年所接受有关航海的教育基本都源自地理课。但事实上,地理课本上的航海或海洋教育偏向于自然科学范畴,几乎不涉及文化科技或科普类,内容十分有限。换言之,目前大部分青少年几乎无法在校园内、课堂上接触到有关航海教育的课程内容。
  3、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教育部门力度不强
  航海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国家走向“海洋强国”之际,作为海洋强国的思想动力,要抓住契机推广文化,必须进一步寻求上级部门的支持。只有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才能逐步推广“入门级”的航海文化,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海洋意识和航海精神。
  二、博物馆开展青少年航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必然的趋势。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与航海教育相关的内容还有所缺失。因此,中海博也肩负着加强青少年航海教育的责任,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爱国情怀,提升思想内涵。作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海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向青少年展示中国航海文化的精髓,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用展品诉说航海历史和文明,启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和平的情感,为他们精神世界的成长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拓宽学习空间,增加知识积累。有人将博物馆比喻成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由此可见,传递知识,增加青少年的知识积累与文化底蕴,无疑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物之于书本更便于理解所传递的内容,在博物馆还可以亲自触摸、亲身体验,这些都易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是其他教育机构所无法比拟的。
  (三)锻炼综合能力,提升整体素质。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个人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受到家长、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周围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博物馆也为他们提供了精彩的第二课堂,充分调动青少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启发青少年通过观察、自主学习、思考、实践来增强责任意识,提升个人整体素养。
  三、中海博对青少年航海教育和参观模式的探索思路
  中海博将从有别于传统课堂的角度,以更直观更生动更真实的形式来为青少年授业解惑。
  (一)了解受众需求,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一种单向性的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往往收效甚微,航海教育的开展同样需要了解青少年受众和学校教育的需求,从对象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方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1、加强合作,整合教育机构与资源。要想从本质上加强青少年的航海教育必须联合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共同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机制。以学生缺什么,感兴趣什么为出发点,利用场馆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和体验式掌握,切实实现博物馆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
  2、了解需求,建立展品与课本知识索引。要想真正成为学生和学校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必须要了解课外实践的真正含义,要立足学科教材,结合馆内展品和知识点,建立展品与课本知识的索引,系统有序地和教材对接并配套开发主题式的教育活动系列项目。   3、明确目标,构建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博物馆青少年航海教育活动评价机制,并与教育部门合作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标准。标准可体现活动过程中青少年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拓展探究能力及学习态度等,同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校,作为评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综合素质的依据。
  (二)敢于创新突破,拓展教育方式方法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应该积极打破传统博物馆被动、沉默的宣教方式,主动为参观展馆和参与活动的青少年提供由专业的社教工作者带领,可就任务和问题进行合作、对话及共同探索学习的平台。
  1、互动式参观,满足基本的观博需求。
  一是“逛”即流动式参观,不强求所见即所得,但要采取不同年龄段梯度讲解的方式,注重展区与展区、展品与展品间的衔接。二是 “练”即互动,让青少年充分参与互动项目,很多知识可能学过说过但未必经历过,通过对互动项目的操作能了解校园外的世界,学电焊、学吊装、学拍电报等。这不仅让青少年接触到了不同的技术工种,也体会到了许多与航海理论密不可分的实操项目,明白航海的意义大到天文地理,小到一根绳子一个集装箱。在互动中产生“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协同刺激,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便会更加深刻。
  2、开展具象化表现,丰富重点的表现形式
  所谓博物馆的具象化是将展馆和展品所要展示的内涵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具体表达出来。一是情景式讲解。博物馆的展品本身不会说话,而通过特定的服饰、特定的故事讲述恰好缓解了展览的局限性,让展品和故事富有生命力。二是情景剧演出。Cosplay的起源与发展虽然起于西方,但博物馆在突破传统束缚的同时已经逐渐认同并欣赏情景剧的表现手法。复杂的人物故事和关系,晦涩的科学原理和数据,都需要通过一个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如中海博推出的“博物馆奇妙夜”科普情景剧,通过特定角色的郑和、法显、哥伦布、麦哲伦进行交替式的对话,不仅让孩子们清楚地了解了四位航海家的经历,也理清了先后顺序及对航海事业的贡献,它远比讲解员对着航海家的画像去讲故事要有趣多了。三是科普化课堂。在展览知识点到即止或较为零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延伸拓展,形成主题式的科普小课堂,巩固所看所学。形式可以多样,视频介绍、多媒体小课堂等。
  3、拓展性体验,增加开放探索的空间
  拓展性的体验必须要在满足青少年浏览式观博的基础上,给予更多开放探索的空间和形式。可以有如下表现形式:一是“大家议”,核心是“元认知与感官冲击的对话”。要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兴趣点、本身的元认知与在博物馆中所见所闻以及亲手操作的情况存在什么样的区别。通过设定一些开放式的主题讨论,对自以为了解的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原理,体验以后发觉其差异而产生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二是 “动手做”。这是对一连串观博活动的总结和深化,不论是侧重外形结构的模型制作,还是重点在文化体验的角色扮演,不论是“个人动手做”,还是“团队协作做”,都要求博物馆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调动和激发青少年本能的探索欲望和能力。
  4、外巡式服务,提供多元化科普教育
  据了解,青少年每年去博物馆的次数并不多,来了之后不走马观花而是认真地去参观参与的则更少。所以青少年的航海教育除了请进来之外还要积极走出去。通过展览进学校的方式将博物馆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理念和科普知识等通过实物、展板、讲座、活动的形式予以表现。这样的方式往往受众明确、目标清晰、过程和效果也易于掌控。
  (三)利用多方资源,搭建教育信息平台
  博物馆的教育并非即时性的,青少年的航海教育更加不可能通过一次参观、一次体验、一次授课便算是完成了使命。这是一项需要博物馆积极明确目标、调整思路,采取有效形式,合理规划和部署的长期任务。
  1、运用平台优势,发挥航海高校作用
  中海博作为国家航海教育的文化载体应及时将高校系统、专业、前沿的航海知识融入到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学术研究中,并通过社会教育的手段传递给青少年,实现资源的汇总整理、消化转化、快速传递的目的。
  2、积极融入社会,推进航海文化建设
  中海博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配套的文化部分,应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航运中心整体建设进程中,配合国家提出的“航海日”、“海员年”和“海洋文化节”等活动,逐渐推进航海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推动航海文化的宣扬与积淀。
  3、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线上线下互动
  一是利用网络快速传播航海教育信息。运用独立的网站、微博和微信,并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开发手机导览系统,更快速广泛地传递航海教育信息。二是利用网络全面展示航海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为青少年所共享。三是利用网络广泛开展航海教育活动。如网上答题、网上征文、网上主题班会,网上寻宝及游戏等。
  中海博将不断努力探索青少年航海教育的方式方法,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然而现今的教育体系决定了作为校外实践场馆的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只能处于辅助性的地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航海教育问题还需要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的积极重视和有效推进。逐步形成教育机构、学校、家庭、博物馆共同努力的教育体系方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刑静.博物馆学习助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群文天地,2011年第一期
  [2] 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J].中国博物馆,2010(1):71
  [3] 穆建伟.浅谈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4] 单霁翔.博物馆和青少年德育
其他文献
结合一昼夜放牧和限时放牧的优势,将白天放牧改为夜间放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绒山羊夜间放牧方式下比传统放牧方式下成年羊平均多增重5.33kg,羊绒的细度增加0.41μm,
摘要:船舶在日常运营中,经常会因各种人为和非人为因素造成各种险情,而各种险情的突然发生,往往在第一时间会造成人员莫名的惊慌。如果不能在有效的时间范围内,加以有效的控制,就极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人员、财产和环境无法挽回的损失。这无不考验着当事船长的勇气、胆识,以及临危不乱的决策、判断、指挥能力。  关键词: 主机失控 紧急处理  1 船舶主机失控及处理过程  2014 年 1 月 10 日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异位妊娠破裂可引起大出血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如诊治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并收入院异位妊娠患者62例,
近年来,随着广西东兰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东兰县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农村生态养殖,特别是天然林下生态养殖黑山猪越来越受到外来和当地消费者的青
中间综合征(IMS)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有效解毒治疗后发生的以呼吸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90%)。1998年5月~2003年10月,我们采用无创正压
摘要:在原位置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很容易碰到新打入的桩与原来的桩之间相互碰撞的工程问题。本论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入手,阐述了一整套有效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通过在具体工程上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打入桩 原桩 改扩建 原址  1工程概况  1.1工程位置  朱家浜码头改扩建工程位于黄浦江陈家咀航道浦东侧,距黄浦江入江口约13km,上游为上海复兴船务公司所属环保和修船码头,下游
采用PCR技术对31例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年轻组)和54例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对照组)的癌组织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16检测。结果显示,年轻组HPV16阳性者17例(54.8%),对照组阳性者1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内全麻在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中对患者循环、呼吸及血气变化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虽然患者
在国家主管机关控制的海难救助中,普通商船作为应召救助人被征召后受救助主观机关指挥实际实施各类救助作业,应依法取得救助方法律地位,直接享有关于救助作业的权利和补偿。在救助方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行使的时效期间问题上,应该综合考虑救助方与被救助方法律关系的现实状态、是否存在放弃时效利益、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情形并最终做出判断。  【案情】  原告:上海浦江打捞疏浚工程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金色港湾疏浚工程有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是实施畜牧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保证畜产品市场供应、维护价格基本稳定的现实要求,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改善环境条件、推进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