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y3s118x3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是专门为懂得精神享受,有进取心的人准备的。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就有了精神系统。人生在世,追求的不仅是吃、穿、住,而是更高级的领域,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精神财富的享受。
  从大学毕业至今,我一直从事与图书有关的工作,先是在青海人民出版社做文字编辑,编辑出版图书。后在青海湖研究院担任刊物《青海湖?自然人文版》的执行主编,业余时间还要从事文学创作。多年来,我的工作时间主要是看别人写的文章,剩下的时间,则用于阅读中外经典作品、思考、写作。尽管这样,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书没有读到,或者是读过了,也是一知半解,记不住什么,想起来时,脑子里空荡荡的,心里是虚的。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地球上所有物种中,除了物质维持生存之外,需要精神滋养的只有人类。只有人类会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生命,并借主观思维、想像力和科学实验,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发展,以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即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话、亲情、爱情、政治、学术、艺术等,也是属于精神活动的,而精神财富最主要的载体就是图书。
  人类世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一个人在生长过程中,都有前人,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于书籍提供给你。读书,可以使你有感有悟,读书可以使你的精神世界宽广,让你的生活丰富、心情愉快,还可以成就事业,自立于人海。
  那么如何通过读书,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修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呢?
  有很多人读书是为了满足基本需求,比如休闲,获取信息,求得知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纸质的书籍没有多大作用了,人们完全可以利用便捷的手机或者电脑、电视等新型媒体达到休闲、娱乐,获取知识的目的。甚至有一些人在一定场合大肆宣扬纸质书籍即将消亡的谬论。
  能够产生这样的想法,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持有这种态度的人,对于读书的理解,实际上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程度,也就是追求刺激、休闲、信息的低层次,而未进入到读书的积累层次,即知识、思想和审美的高级阶段。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到达读书的这种高境界。这取决于一个人不同的文化程度、修养状态、心胸和价值取向。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朝历代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积累。一个国家的强盛与衰弱、发达与落后,固然与它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有关,但精神财富的积累,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态度、策略、方针,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国运。而人生也是多方面相互协调的整体,有实用的活动、科学的活动、美感的活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在于对事物规律和方法的把握。只有认识的层层积累,才能形成先进的文化,指导人们的行动,才能有所发展,使自己的一生完满,达到实用、科学、美感这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来去匆匆。人生的意义,不应该只满足于消费的低层次阶段,而在于创造,在于发现,在于享有短暂的一生无法拥有的无穷的精神境界,这样才不枉来此一生。
其他文献
时事政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寻找时事与课本教材之间的结合点,实现时事政治知识化、教材生活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
新《标准》强调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数学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数学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语文新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之一在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新的教育形势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课标”)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
教研训一体化是把教研、科研、培训结合在一起,强调有机结合和整体优化。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必须通过”认识一探索一内化一提升”这样的过程。我们的研究以新教材的使用为契机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材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面对的是通用教材,而学生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人们追求知识信息传递快捷方便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教学简单高效。如果能在化学新授课中运用微课,将极大地提高教学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开通课外阅读渠道,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抓实,落到实处。笔者从学生阅读意识的树立、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技巧的掌握、阅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这些名词相信我们老师都不陌生,而现在专家们更愿意追求的是“优效教学”。何谓“优效教学”?记得一名师说:“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优效教学。”老师只
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以一个个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