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视野思考中国外交方略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40364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今天的外交格局是多重因素塑造的结果。既有作为曾经的国际体系受害者和挑战者,在每当局势紧张时就会表露出的敌我对立思维;也有邓小平时期与外部世界相互依存、追随国际组织搭经济便车的特点;又有国力迅速崛起之后,希望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引领国际体系改造的雄心。不同的政治动机在外交层面带来了“含糊不清”,它构成外交神秘主义力量的来源,但也由此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由于不清楚中国人的底牌,在国际社会上制造出了许多并不真实的恐惧和猜测。
  外交是内政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中国特殊的外交风格就源自其独特的内政逻辑。中国以往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与其国内发展模式具有相似性,它鼓励遵循规则又保持了高度灵活性。在中国政治精英看来,其成功就同时来源于这两个方面。中国外交政策的设计,显然也得到此种模式可以获得成功的暗示和鼓励。但问题在于当代国际社会作为一个多边的认知和利益结构,包含了超国家、跨国、民族国家间以及民间外交的多维因素,这一多边网络结构很难容忍既融入其中又根据需要游离其外的暧昧态度,任何单边的善意实践都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更不论采取任何反规则主义的取巧策略。特别是,迅速崛起的中国已给世界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此过程中,如果无法和外部世界形成有效的对话和协调,矛盾就会集中暴露出来。而伴随中国参与世界进程的深化,这些普遍的焦虑、委屈、对抗和敌对的情绪,就会不断在地缘政治层面制造摩擦和冲突。这需要一整套具有说服力的外交话语和战略予以化解。
  必须意识到,新世纪以来的全球治理体系塑造了一个以WTO、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多边主义国际格局,这种全球治理取代了过去的帝国主义和冷战体系,究其实质则是以西方的法治传统作为基础,通过坚持某种统一的多边规则体系,借助抽象的法理推演构筑出以透明性和公开性为核心原则的制度治理形态,而这种全球治理体系的核心特征,就体现在它往往会要求即使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也要以不做变通的方式来坚持规则。
  在今天,中国企业以及整个国家经济金融体系已迅速与各类跨国企业和经济金融组织成为密切的投资伙伴乃至战略共同体。抛开意识形态因素,从最为现实的利益角度而言,当今中国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步伐,已与各个老牌的欧美国家保持同步,因而也需要普遍世界法权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安排。中国近二十年来的经济红利也正来自这种全球治理规则体系的保障。因此,今天要解决中国自身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在全球政治的高度上进行战略经营,在全球市场和世界政治的意义上设计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今天不再是应不应该“走出去”,而是必须“走出去”和如何“走出去”的问题。这需要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对自己的政治目标和价值理念,对自己的外交方略做出系统的界定与说明。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与世界体系的运作逻辑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对接,而避免从主观的利益和价值认知出发,希望用简单的物质援助和单向的诚意表达去解决问题。
  中国今日的外交困局来自于种种复杂情势的结合。如何化解,则需要中国真正成为世界之中国,而欲成为世界之中国,则需要以世界视野超越过去以中国来度量世界的格局。
  《文化纵横》编辑部
  2016年04月
其他文献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超越天下主义的困境  近二十年来,在中文世界讨论天下或发扬天下主义,霎时蔚为一股风气,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数庞大,从过去中国思想与历史,捻出“天下”,大做文章,千言万语,而主要在致用。换句话说,便是认为中国过去关于“天
期刊
二战以后,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革,20世纪后半叶,伴随全球化和经济自由主义席卷全球,两极格局最终瓦解,而IT领域的技术革命则为新经济的兴起埋下伏笔,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这种大转型的来临在21世纪表现得更加明显,恐怖主义成为全球性的威胁,地缘政治的概念被打破,反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进一步的技术革命,世界经济格局再度改观。影响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
期刊
参考政治学家讨论政体问题时所使用的句式,产业政策论战的焦点可以概括为“产业政策是不是个好东西”。由于相关的政策实践涉及多个社会科学领域,所以相关讨论不但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展开,而且需要从不同的方向进行。  林张之争以特定学科的特定学派的视角为出发点,是多种讨论方向之中的一种。但是,由于两位学者具有影响力,所以各界对于产业政策的理解可能被锁定在特定的方向之上。比如,即使顾昕以大批量地介绍不同学科的经典
期刊
一代人以前,除了美国这个显著的例外,很少有哪个国家的司法系统能在政治生活中扮演任何重要角色。一般认为,司法体系是政治中立的,或者说非政治性的。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司法系统本身是非选举产生的,在与其他主权性机构的竞争中合法性位阶不高,一旦离开执行机构的配合,司法机构就无法自主行动;法院受理的多是个人而非集体性质的纠纷,就其设立初衷而言,司法活动并不涉及统治阶层和精英内部的纠纷。总之,司法系统在现代分权
期刊
随着作为“极端的年代”二十世纪的远去,世界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入了一个保守时代。无论是作为右翼的法西斯主义还是作为左翼的政治思潮,在政治上完全失去正当性的同时,甚至也失去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民众基础。以至于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们总是把核心的批判指向缺乏政治活力的“最后之人”。  然而本届美国大选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在掀起总统初选投票率新高的同时,将带有极端主义色彩的政治再度带回了前台。在本届
期刊
在追求城市经济发展的今天,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模式被很多专家推崇为最有效率的城市发展模式。由于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城市规划的限制,大都市区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挥单一城市区域无法企及的聚集力量。这种发端于美国的城市模式通常由中心城区和数个郊区整合而成,体现了多中心格局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  尽管大都市区的发展规划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纳,但其实际的运作情况却各不
期刊
在今天北美社会内部,作为反主流文化产物之一的“新时代运动”已经成为非常规意义上“宗教经济”的一部分,诸如万物有灵论、占星学和源自东方的风水学等原本早已被现代工业社会发展潮流所湮灭的词汇,逐渐成为其典范的语词符号,种类繁多的信仰教派采用各种策略吸引信徒和追随者,促成了一个蓬勃的文化产业。作者在文中提到,经过重构的新时代宗教文化提倡实用主义,引导信徒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信仰模式,正迎合了在多元环境下成长
期刊
1980年代,“新自由主义”主宰了西方政治。面对不断扩张的财政赤字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领导人将矛头对准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尤其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英国,1986年引入的《社会保障法案》就鼓励以个人养老金和职业养老金来替代国家养老金的计划,意图削减财政支出并鼓励个人自立。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这股养老金私有化的浪潮席卷了大部分欧美地区,剧变后的中东欧国家也不例
期刊
现代性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主线之一。在此过程中,传统地方社会的疆界被打破,地方化的实践与全球化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个人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获得更大的自主性,由此引发地方社会关系的重塑与再造。而中国西部的“走廊地带”作为多族群聚居区,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形态,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国家和市场的力量渗透进此一区域,这里族群共处的地方形态发生改变,族群认同的建构与消弭贯穿于这
期刊
政权最高合法性就是能够为人民谋福利,能够为人民服务,这才是万世不易的世界通则,而非其他。  从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始终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紧密联系,但近年来急剧的变革与转型裹挟着置身于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未获得、被剥夺、不安全笼罩着许多人的心灵。政府对于人民诉求的麻木不仁,对于群众利益的粗暴侵犯,官民之间冲突与对抗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