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的又一轮挫败:养老金的国有化回潮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al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代,“新自由主义”主宰了西方政治。面对不断扩张的财政赤字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领导人将矛头对准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尤其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英国,1986年引入的《社会保障法案》就鼓励以个人养老金和职业养老金来替代国家养老金的计划,意图削减财政支出并鼓励个人自立。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这股养老金私有化的浪潮席卷了大部分欧美地区,剧变后的中东欧国家也不例外。然而仅仅十多年以后,这些国家又开启了国有化的反转过程。
  有学者认为,世界银行的养老金观念正在从私有化向多极化发生转变,这在中东欧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最近,马瑞克·纳斯克(Marek Naczyk)和史蒂夫·多蒙科什(Stefan Domonkos)发表在《治理》(Governance)2016年4月刊上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东欧对养老金私有化进程的种种反转》(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Varieties of Pension Privatization Reversals in Eastern Europe)一文,修正了上述判断,认为世界银行充其量只是作为一种许可性条件,各国不同的“福利-金融的联结”(welfare–finance nexus)才是理解这一历程的关键所在。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银行以智利的养老金改革为样板,向中等收入国家推荐养老金私有化的改革。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私有化的方案旨在提升经济活力,同时也向发达国家表达出市场导向的意愿。同时,支持市场经济的政治家和金融家们认为,可以借由私有化国企和降低公共支出承担转型成本。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打破了他们的美梦,经济的大幅滑坡使公共财政压力巨大,并将养老金私有化的转型成本问题重置到政治聚光灯之下。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施加了相当严格的条件,这也使得政治官僚尤其是财政部门的官员改变原先的观点,开始接受合理的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当然,中东欧国家的反转过程各有不同,其养老金国有化的覆盖范围和渗入程度都有所区别。匈牙利、波兰和斯洛文尼亚几乎同时接受了世界银行的帮助,引入了强制性的个人账户,缴费比例也相差无几。然而,它们在金融危机后开启养老金国有化的过程却不完全相同。匈牙利几乎将其完全准国有化(quasi-nationalization);波兰禁止养老金入市并将国债中的养老金转移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斯洛文尼亚则通过降低缴费比例刺激资金向国家养老金计划的转移。
  从结果上看,匈牙利的养老金改革国有化程度最高,而斯洛文尼亚的程度较低。这些变量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国债越大,养老金投入国内政府债券的比例越大,政府国有化个人账户受到越多刺激,因为这能给予长期以来的私有化养老金反对者最大的便利来操作该项资金。反之,养老金储备若被用来投资股市或者国外的证券市场,则在技术上使得国有化过程更困难。如在斯洛文尼亚,接近一半的个人养老金资产总额投资外国证券,个人养老金的支持和反对者都形成了稳定的联盟,因此只能采用有限的刺激手段来实施国有化方案。因此,两位学者得出结论,无论是养老金私有化还是国有化的支持者,他们话语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债的多少以及养老金投资组合的不同结构。(文/金韬)《治理》(Governance)2016年4月刊
其他文献
中国城镇化在既有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某种“路径依赖”,其核心是“职业经理式”的“城市经营”,把城市当作一个被经营、运作的“待增值”主体,而区域内所有的土地、文化、生态都是重要资本,以谋求短期内“资源快速变现”的制度性投机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在城镇化进程中持续缺位,城市化对乡村的资源攫取,导致了城镇对乡村更深层次的“规训”,这种城乡倒挂的“虹吸式”发展路径,使乡村的衰败和城市的繁
期刊
近年来,“内亚”“西域”等区域议题在亚洲甚至全世界知识界掀起热潮,与之共生的“中亚”研究也愈加受到关注。新知识的生产需要建立于对历史的充分理解与思考,历史概念的形成离不开特殊的语境。今日中国如何认识“中亚”,显然不能回避“中亚”与中国历史的紧密关联。本文从报刊等文本入手,直陈“中亚”概念在近代中国语境下的波动性与模糊性,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中亚之于当代世界的意义。  中亚如今已成为“一带一路”的
期刊
9月2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去世,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接班人选。由于缺乏制度化的权力交接安排,这个中亚国家进入了强人政治最危险的时刻。在中亚五国中,乌兹别克斯坦战略地位攸关,历史上曾长期据有中亚地区主导权,堪称区域枢纽型国家,在俄国和中国的战略筹划中,乌兹别克斯坦都占有重要位置。这个绝非边缘的国家是挺过危机,实现最高权力有序过渡,还是交接失败,陷入乱局,进而引发连锁效应——这些问题引发了诸多关
期刊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超越天下主义的困境  近二十年来,在中文世界讨论天下或发扬天下主义,霎时蔚为一股风气,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数庞大,从过去中国思想与历史,捻出“天下”,大做文章,千言万语,而主要在致用。换句话说,便是认为中国过去关于“天
期刊
二战以后,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革,20世纪后半叶,伴随全球化和经济自由主义席卷全球,两极格局最终瓦解,而IT领域的技术革命则为新经济的兴起埋下伏笔,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这种大转型的来临在21世纪表现得更加明显,恐怖主义成为全球性的威胁,地缘政治的概念被打破,反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进一步的技术革命,世界经济格局再度改观。影响未来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
期刊
参考政治学家讨论政体问题时所使用的句式,产业政策论战的焦点可以概括为“产业政策是不是个好东西”。由于相关的政策实践涉及多个社会科学领域,所以相关讨论不但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展开,而且需要从不同的方向进行。  林张之争以特定学科的特定学派的视角为出发点,是多种讨论方向之中的一种。但是,由于两位学者具有影响力,所以各界对于产业政策的理解可能被锁定在特定的方向之上。比如,即使顾昕以大批量地介绍不同学科的经典
期刊
一代人以前,除了美国这个显著的例外,很少有哪个国家的司法系统能在政治生活中扮演任何重要角色。一般认为,司法体系是政治中立的,或者说非政治性的。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司法系统本身是非选举产生的,在与其他主权性机构的竞争中合法性位阶不高,一旦离开执行机构的配合,司法机构就无法自主行动;法院受理的多是个人而非集体性质的纠纷,就其设立初衷而言,司法活动并不涉及统治阶层和精英内部的纠纷。总之,司法系统在现代分权
期刊
随着作为“极端的年代”二十世纪的远去,世界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入了一个保守时代。无论是作为右翼的法西斯主义还是作为左翼的政治思潮,在政治上完全失去正当性的同时,甚至也失去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民众基础。以至于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们总是把核心的批判指向缺乏政治活力的“最后之人”。  然而本届美国大选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在掀起总统初选投票率新高的同时,将带有极端主义色彩的政治再度带回了前台。在本届
期刊
在追求城市经济发展的今天,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模式被很多专家推崇为最有效率的城市发展模式。由于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城市规划的限制,大都市区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挥单一城市区域无法企及的聚集力量。这种发端于美国的城市模式通常由中心城区和数个郊区整合而成,体现了多中心格局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  尽管大都市区的发展规划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纳,但其实际的运作情况却各不
期刊
在今天北美社会内部,作为反主流文化产物之一的“新时代运动”已经成为非常规意义上“宗教经济”的一部分,诸如万物有灵论、占星学和源自东方的风水学等原本早已被现代工业社会发展潮流所湮灭的词汇,逐渐成为其典范的语词符号,种类繁多的信仰教派采用各种策略吸引信徒和追随者,促成了一个蓬勃的文化产业。作者在文中提到,经过重构的新时代宗教文化提倡实用主义,引导信徒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信仰模式,正迎合了在多元环境下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