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向“深”处漫溯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学习是学生在内在动机的驱动下,在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对新思想、新知识进行批判分析,使新旧信息和多学科信息达到整合,从而重建认知结构、有效迁移转化并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学习。因为深度学习最终强调的是在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对学习知识的重新建构和有效迁移,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多篇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自主寻找文本间的显性或者隐性信息,并借助这些信息举一反三解决新问题,这才是深度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添一把柴,让干柴遇烈火


  1.甄适合文本,点学生求知之火。阅读兴趣是语文学习重要的推动力。群文阅读需要学生阅读多篇文本,新的阅读内容本身便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在群文选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文本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兼顾好群文“量”与“质”的关系,避免因文字量过多,使学生望而生畏,最终使阅读成为了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在我看来,课内的群文阅读,课前花一两个小时,课内花一两个课时,即使有特殊的需要,课内阅读时间也不宜超过一个星期。否则学生的兴趣难以维持,学生整体的阅读速度和质量也难以把握,阅读成果和课堂组织都容易出现问题。
  另外,文本要有一定的区分度,过于相似的文本会引起审美疲劳,所以在文本选择的时候有下面这样几种组合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是比较好的。(1)由课内而课外的文本群组。比如:在教学课内文本《声声慢》的时候,就适合把李清照的早期词和中期词拿来进行组合,从而全面了解李清照的词作特点。(2)围绕主题的拓展群文阅读。比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篇文本,我们可以课前给学生补充一部分与《红楼梦》相关的红学论文,拓展他们对《红楼梦》的了解。(3)教材内文本的组群。即使完全使用教材内的文本,也应该多元化地组合。比如:在推进“六国破亡论”专题学习的时候,可以将苏洵、苏辙的《六国论》以及杜牧的《阿房宫赋》三篇文章组建为一个群,还有我们《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中的“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等专题,都适合拿来进行专题群文阅读。
  2.搭任务情境,燃学生求实之灯。真正的深度阅读,与浏览式的、泛泛的浅阅读是不同的。如果让学生带着目的或者任务去阅读,必定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目标梯度效应理论,越是接近目标学生越会产生完成任务的动力,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影响和较为强烈的满足感。因此,为学生搭建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能激发学生为完成任务而产生的求实探知的好奇心,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
  在实际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着力去构筑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在预设这个任务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阅读任务应来源于现实生活。如果不能完全地来自现实也应该尽量去达成“拟真”情境,因为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中。(2)群文阅读的预设任务应该与阅读教学内容有关,不能游离于学习目标以外,否则就失去了阅读的主阵地。(3)创设的任务要基于学生的学情,难度要适中。太容易则失去了任务的挑战性,也就没有深度阅读的意义;太难,学生无法完成,望而生畏,会起到反作用。(4)完成任务的主体不应是一个学生,而是一群学生,或者说任务应该是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之下完成的,是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之下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完成任务。

二、架一座桥,让天堑变通途


  1.情境支架,构建阅读场域。真实的情境与任务解决的融合让群文阅读活动充满意义。真实的情境易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将浅层次的识记引向更深处的理解和创造,因此情境的建构要为学生搭建深度阅读的支架。例如:《红楼梦》系列群文阅读,我们可以用电视、电影、歌曲来创设情境;《記念刘和珍君》英雄系列群文阅读,用语言创设的穿越情境等。这些不同情境的架设都是为了把学生带入特定的阅读场域中,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深入地解读文本。
  2.图表支架,拓宽阅读广度。下面是一个为“李清照诗词”群文阅读所提供的图表支架。通过这个支架学生会发现,在缺损处的前后两首诗歌的共通点就是确定缺损处诗歌的关键之处,那么就引导学生对给出的诗歌进行横向共性解读以及纵向个性解读,在寻找诗歌共性和个性的阅读中实现对诗歌的深度学习。
  请将下列残破的《李清照词集》填补完成





  3.问题支架,培养阅读习惯。群文虽然在内容和主题上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在语言表达、内容的侧重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这些文本间的内在关系,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提供帮助。教师可以巧设富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问题,如:这几篇文本中的女主人公有着哪些相同之处?同样是针对六国的破灭,为什么他们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呢?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细读文本,搜索信息,在探究的过程中努力找到破解难题的切入口。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就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去积极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众多文本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在品读中获得更多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体验。
  4.学科支架,促进知识交融。语文学科与许多学科之间存在关联,比如历史、政治甚至音乐、美术等。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完全可以与其他课程存在交叉,只需要在它们之间搭起支架,巧妙地用其他学科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为群文阅读提供帮助,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增强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能力。可以想象,当学科的壁垒完全打破的时候,阅读课堂将会是多么美好。
  深度学习是一项具有延伸性的学习任务,尤其是在群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要学会的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碎片化的浅阅读固然不可缺少,但我相信深度阅读一定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追求。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2020年初,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新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优化了语文课程体例和组织形式,新增了中华传统文化、历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学内容,并进一步明确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中职语文课的课程目标之一。中职语文教学有义务承担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对中职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一、挖掘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渗透
期刊
课下注释是对课文中的某些字词进行读音或意义的标注,而文言文课下注释作为阅读理解的辅助手段,对文言文的学习、理解和阅读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学生可以通过课下注释对文言文的意义、发音、翻译等进行自我学习,教师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多样化地运用注释,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正确使用文言文中的课下注释,将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快速学习文言文,助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一、课
期刊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文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其所在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语文要素为“收集资料加深对课文的认识”,“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语文要素在本单元四篇课文、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中层层剥笋般落实。怎么软着陆本课的语文要素,引导孩子进行深度学习呢?一、打通课后习题  正如孙膑观察到马脚力相差无几,改变
期刊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现代散文。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兼具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的特点。教师要结合散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解决不愿读、读不懂、不会读等问题,促使他们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进而理解散文的深意,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深度对话,提升散文解读的能力,是提高现代散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期刊
随着教师对朗读教学研究的深入,朗读对小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和不足也愈发受到关注。如何针对以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不足入手予以优化,从而突出朗读对小学低年段学生言语能力的积极作用,就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环节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朗读对学生言语发展的助力,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一、设计合理,整合教育内容  通过
期刊
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深意,其精练的语言、生动的形象,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凭借。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美育渗透,成为当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古典诗歌的美育价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知行合一的学习。我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做”为核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不同形
期刊
随着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未来我国需要的是语言应用型人才。所谓语言应用型人才,就是能将自己习得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技能,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停留于表面教学,要开展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核心素养要求下对于小学生语文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
期刊
自主先学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更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自主先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不接受他人支配的前提下通过阅读、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促使个体得到持续变化,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要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状态,强调学生调动现有知识储备积极参与,敢于质疑探究,培养其收集、筛选、获取、整合和处理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基于相关信息分析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一堂好课的评价众说纷纭,那些错误多出的课却好像更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出错”是课堂教学真实而正常的现象,也是必然现象,尤其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不足,学习能力缺乏,“错误”无时不在。教师如果能化“错误”为“资源”,则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使“错误”成为课堂的“亮点”、学生的“拔节点”。一、知识性错误:联系生活,填补概念缺位  低年级学生的知识不丰富,对一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谓绘本,即是指画出来的图书,将图画和文字有效结合起来,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表达故事,传递思想。绘本作为小学生喜爱的图书,以触动心灵的方式促使幼儿感知生活,感知世界,将枯燥的文字转为了生动的图画,很好地吸引了小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