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本文以2013年高考题为例,将有机化学的典型考查方式归类分析如下。
一、考查有机物命名
例1(上海化学)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CH2=CHC(CH3)=CH23-甲基-1,3-丁二烯
BCH3CH(OH)CH2CH32-羟基丁烷
CCH3CH(C2H5)CH2CH2CH32-乙基戊烷
DCH3CH(NH2)CH2COOH3-氨基丁酸
分析:A项,根据取代基位次和最小原则可知其名称为2-甲基-1,3-丁烯,该项错误;B项,该有机物含有羟基,属于醇类,其名称为2-丁醇,该项错误;C项,利用主链最长的原则可知其名称为3-甲基己烷,该项错误;D项,该物质为氨基酸,以羧基为主体,氨基为取代基,因此名称为3-氨基丁酸,该项正确。
答案:D
小结正确命名有机物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前提。高考对有机物命名的考查主要以烷烃、烯烃、卤代烃、醇等物质为主,一要注意编号顺序,确保主链最长、取代基数目最多、位次和最小等;二要注意书写技巧,如基团的先后顺序、同类型基团的合并等,不能出错。
我们这种平凡之人在面对胜负关键时,总需要找寻某种倚靠,但,在比赛中乃是孤独的,无法倚靠任何人,那么,该倚靠什么呢?我想,只有自己曾经努力过的事实。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总是处于逆境中,在思考如何克服的过程中找到活路。
二、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2(浙江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3,5,5-四甲基-4,4-二乙基己烷
B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
C苯与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结构片段为的高聚物,其单体是甲醛和苯酚
分析:A选项,题给化合物命名的编号顺序不正确,正确的名称为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B选项,苯甲酸的分子式为C7H6O2,可将分子式变形为C6H6·CO2,因此,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C选项中,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小结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有机物命名、分类、官能团及性质、有机反应及类型、一些基本规律(如有机物燃烧规律、醇或卤代烃消去规律)等,分析这些问题时,一要注意特殊性(如HCOOH中含-CHO),二要注意易混点(如–CHO和–COOH中的>C=O),三要注意审题,如有机反应的条件,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会不同。
三、考查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例3(广东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分析:葡萄糖的官能团是羟基和醛基,而果糖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羰基,A项错误;酯类一般都是易挥发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B项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称之为皂化反应,C项错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的官能团是羧基和氨基,D项错误。
答案:B
小结有机物的组成涉及元素类别判断、原子个数的确定、分子式、结构简式等;有机物的结构常常通过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键线式、空间构型等反映;有机物的性质则与官能团有关。对各类有机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要清楚,遇到同类物质,与其类比即可。
四、考查有机反应
例4(新课标Ⅱ)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分析: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时,主要发生硝化反应;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则苯环和侧链基团均可与氢发生加成;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可以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类比,主要是甲基上的H被取代。
答案:D
小结有机反应考查的形式多样,如有机反应类型分析、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或正误判断、有机反应机理分析、有机反应产物确定等。正确解答上述问题,一要熟悉各类有机物的典型性质及反应类型,二要正确书写有机反应式,常见错误是不配平或漏写水分子。
五、考查同分异构体
例5(新课标Ⅰ)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B28种C32种D40种
分析:根据题意,需要先确定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能水解为几种酸、几种醇,然后再确定这些酸和醇最终两两组合,重新形成的酯有多少种。我们先看看酸和醇的数目:
酯酸的数目醇的数目
HCOO-C4H91种4种
CH3COO-C3H71种2种
C2H5COO-C2H51种1种
C3H7-COOCH32种1种
共计5种8种
从上表可知,酸一共有5种,醇一共有8种,因此可组成形成的酯共计5×8=40种。
答案:D
小结同分异构体知识是高考的必考点,考查形式包括数目判断、结构简式书写或补写、物质间关系判断等。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基元法、替代法、等效氢法、组合法等;书写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时,要注意有序思维,防遗漏;判断不同结构的物质是否为同分异构体,则需紧扣概念分析。 六、考查多官能团化合物
伤感就要在满的时候倒掉。
今天将要结束,明天也将结束,难以结束的是昨天。
例6(山东理综)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羟基和羧基均能电离出氢离子
分析:根据莽草酸的结构简式可确定其分子式为C7H10O5,需要注意其不存在苯环结构,A项错误;莽草酸有三种官能团,分别是羧基、羟基、碳碳双键,B项错误;碳碳双键可以被加成,羧基、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C项正确;在水溶液中羧基可以电离出H+,羟基不能发生电离,D项错误。
答案:C
小结多官能团有机物是有机化学知识考查中的高频点,试题呈现方式常常是给出结构简式、球棍模型等,考查观察能力、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对于这类问题,一是看清、看懂物质结构,如环状不一定是苯环;二是认清官能团情况,各官能团的化学性质的总和即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七、考查有机推断与合成
例7(北京理综)可降解聚合物P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2)羧酸a的电离方程式是。
(3)B→C的化学方程式是。
(4)化合物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D的结构简式是。
(5)E→F中反应①和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6)F的结构简式是。
(7)聚合物P的结构简式是。
分析:A的不饱和度为(2×8+2-10)/2=4,结合C的还原产物可知,A中含有一个苯环,能与羧酸a反应酯化反应生成B,则a为CH3COOH,A为,B为,反应硝化反应生成C,则C为;化合物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结合与D的分子式可知,首先—NH2被转化—OH,再发生酚羟基与NaOH的反应,同时发生酯的水解,故D的结构简式是,D发生催化氧化后,再酸化生成E,结合E的分子式可知,醇羟基氧化为-CHO,故E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反应信息i可知,E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取代反应,最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F为,加热生成G,结合G的分子式与结构特点可知,应是2分子F通过形成肽键再形成1个六元环状,故G为,根据反应信息ii可知,P为。
答案:(1)羟基
(2)CH3COOHCH3COO+H+
(3)
(4)
(5)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6)
(7)
小结有机推断与合成是有机化学的必考题型,这类问题的综合性强,可以考查有机化学的所有知识内容。处理这类问题时,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采用顺推法、逆推法、中间突破法、计算推理法等,以问题解答为第一宗旨,不能墨守成规。
八、考查有机物制备
例8(新课标Ⅱ)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右装置合成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Na2Cr2O7H2SO4加热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7208109微溶
正丁醛75708017微溶
无论多没有胜算的游戏,既然已经开始,就理应全力以赴。
没有人会对你的快乐负责,不久你便会知道,快乐得你自己寻找。
实验步骤如下: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D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b干燥c检漏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分析:(1)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应该将浓硫酸加到Na2Cr2O7溶液,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2)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冷却后补加,以避免加热时继续反应而降低产率。(3)B仪器是分液漏斗,D仪器是冷凝管。⑷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⑸因为正丁醛的密度是08017g·cm-3,比水轻,水层在下层。⑹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根据正丁醛的沸点和还原性,主要是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⑺按反应关系,正丁醛的理论产量是:40g×72/74=39g,实际产量是20g,产率为:20/39×100%=513%。
答案:(1)不能,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防止液体暴沸;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冷凝管
(4)c
(5)下
(6)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513%
小结近两年高考连续考查了有机物制备问题,与无机实验一样,这类问题常常涉及实验原理(如化学反应方程式、装置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安全、实验操作、化学计算等,答题时,一要注意基本分析程序,二要注意有机实验特点(如有副反应),三要注意表述的准确性。
九、考查有机实验基本操作
例9(海南化学)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分析:A、B、C项中的物质均可鉴别,如A项中的乙醇易溶于水、甲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溴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B项中的乙醇、苯燃烧火焰有明显差别,而四氯化碳不能燃烧;C项中的乙醇可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酸乙酯浮于溶液上层;D项中苯和环已烷均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环已烯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小结有机实验基本操作常考内容主要包括有机物的鉴别、分离、除杂、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选择等,检测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解答时,应逐一分析各个具体问题,再整合作答。
十、考查有机化学与STSE
例10(天津理综)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糖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分析:该题考查和生活相关的一些物质的主要性质。A选项考查食盐的常识性知识,正确。B选项考查维生素C的性质,维生素C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氧化,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时损失小,正确。C选项,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所以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错误。D选项中的苏打是碳酸钠,呈碱性,假红酒中没有葡萄糖时与苏打不显蓝色。正确。
答案:C
小结STSE问题既考查了有机化学知识,又将化学知识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技术、能源、环境保护等相联系,引导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观点,因而一直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分析这类问题,主要是把握有机物的性质、用途。
由于我的无知,我对生存方式只有一个非常普通的信条——“不许后悔。”
蝉之所以用嘈杂的声音对着你叫,那一定是因为它只有短短一个夏天的生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在复习中要力求做到以下两点:一要了解有机化学的常考形式,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避免出现盲点;二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强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一、考查有机物命名
例1(上海化学)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CH2=CHC(CH3)=CH23-甲基-1,3-丁二烯
BCH3CH(OH)CH2CH32-羟基丁烷
CCH3CH(C2H5)CH2CH2CH32-乙基戊烷
DCH3CH(NH2)CH2COOH3-氨基丁酸
分析:A项,根据取代基位次和最小原则可知其名称为2-甲基-1,3-丁烯,该项错误;B项,该有机物含有羟基,属于醇类,其名称为2-丁醇,该项错误;C项,利用主链最长的原则可知其名称为3-甲基己烷,该项错误;D项,该物质为氨基酸,以羧基为主体,氨基为取代基,因此名称为3-氨基丁酸,该项正确。
答案:D
小结正确命名有机物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前提。高考对有机物命名的考查主要以烷烃、烯烃、卤代烃、醇等物质为主,一要注意编号顺序,确保主链最长、取代基数目最多、位次和最小等;二要注意书写技巧,如基团的先后顺序、同类型基团的合并等,不能出错。
我们这种平凡之人在面对胜负关键时,总需要找寻某种倚靠,但,在比赛中乃是孤独的,无法倚靠任何人,那么,该倚靠什么呢?我想,只有自己曾经努力过的事实。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总是处于逆境中,在思考如何克服的过程中找到活路。
二、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2(浙江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3,5,5-四甲基-4,4-二乙基己烷
B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
C苯与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结构片段为的高聚物,其单体是甲醛和苯酚
分析:A选项,题给化合物命名的编号顺序不正确,正确的名称为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B选项,苯甲酸的分子式为C7H6O2,可将分子式变形为C6H6·CO2,因此,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C选项中,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小结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有机物命名、分类、官能团及性质、有机反应及类型、一些基本规律(如有机物燃烧规律、醇或卤代烃消去规律)等,分析这些问题时,一要注意特殊性(如HCOOH中含-CHO),二要注意易混点(如–CHO和–COOH中的>C=O),三要注意审题,如有机反应的条件,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会不同。
三、考查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例3(广东理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分析:葡萄糖的官能团是羟基和醛基,而果糖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羰基,A项错误;酯类一般都是易挥发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B项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称之为皂化反应,C项错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的官能团是羧基和氨基,D项错误。
答案:B
小结有机物的组成涉及元素类别判断、原子个数的确定、分子式、结构简式等;有机物的结构常常通过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键线式、空间构型等反映;有机物的性质则与官能团有关。对各类有机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要清楚,遇到同类物质,与其类比即可。
四、考查有机反应
例4(新课标Ⅱ)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分析: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时,主要发生硝化反应;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则苯环和侧链基团均可与氢发生加成;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可以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类比,主要是甲基上的H被取代。
答案:D
小结有机反应考查的形式多样,如有机反应类型分析、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或正误判断、有机反应机理分析、有机反应产物确定等。正确解答上述问题,一要熟悉各类有机物的典型性质及反应类型,二要正确书写有机反应式,常见错误是不配平或漏写水分子。
五、考查同分异构体
例5(新课标Ⅰ)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B28种C32种D40种
分析:根据题意,需要先确定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能水解为几种酸、几种醇,然后再确定这些酸和醇最终两两组合,重新形成的酯有多少种。我们先看看酸和醇的数目:
酯酸的数目醇的数目
HCOO-C4H91种4种
CH3COO-C3H71种2种
C2H5COO-C2H51种1种
C3H7-COOCH32种1种
共计5种8种
从上表可知,酸一共有5种,醇一共有8种,因此可组成形成的酯共计5×8=40种。
答案:D
小结同分异构体知识是高考的必考点,考查形式包括数目判断、结构简式书写或补写、物质间关系判断等。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基元法、替代法、等效氢法、组合法等;书写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时,要注意有序思维,防遗漏;判断不同结构的物质是否为同分异构体,则需紧扣概念分析。 六、考查多官能团化合物
伤感就要在满的时候倒掉。
今天将要结束,明天也将结束,难以结束的是昨天。
例6(山东理综)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羟基和羧基均能电离出氢离子
分析:根据莽草酸的结构简式可确定其分子式为C7H10O5,需要注意其不存在苯环结构,A项错误;莽草酸有三种官能团,分别是羧基、羟基、碳碳双键,B项错误;碳碳双键可以被加成,羧基、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C项正确;在水溶液中羧基可以电离出H+,羟基不能发生电离,D项错误。
答案:C
小结多官能团有机物是有机化学知识考查中的高频点,试题呈现方式常常是给出结构简式、球棍模型等,考查观察能力、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对于这类问题,一是看清、看懂物质结构,如环状不一定是苯环;二是认清官能团情况,各官能团的化学性质的总和即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七、考查有机推断与合成
例7(北京理综)可降解聚合物P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2)羧酸a的电离方程式是。
(3)B→C的化学方程式是。
(4)化合物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D的结构简式是。
(5)E→F中反应①和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6)F的结构简式是。
(7)聚合物P的结构简式是。
分析:A的不饱和度为(2×8+2-10)/2=4,结合C的还原产物可知,A中含有一个苯环,能与羧酸a反应酯化反应生成B,则a为CH3COOH,A为,B为,反应硝化反应生成C,则C为;化合物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结合与D的分子式可知,首先—NH2被转化—OH,再发生酚羟基与NaOH的反应,同时发生酯的水解,故D的结构简式是,D发生催化氧化后,再酸化生成E,结合E的分子式可知,醇羟基氧化为-CHO,故E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反应信息i可知,E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取代反应,最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F为,加热生成G,结合G的分子式与结构特点可知,应是2分子F通过形成肽键再形成1个六元环状,故G为,根据反应信息ii可知,P为。
答案:(1)羟基
(2)CH3COOHCH3COO+H+
(3)
(4)
(5)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6)
(7)
小结有机推断与合成是有机化学的必考题型,这类问题的综合性强,可以考查有机化学的所有知识内容。处理这类问题时,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采用顺推法、逆推法、中间突破法、计算推理法等,以问题解答为第一宗旨,不能墨守成规。
八、考查有机物制备
例8(新课标Ⅱ)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右装置合成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Na2Cr2O7H2SO4加热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7208109微溶
正丁醛75708017微溶
无论多没有胜算的游戏,既然已经开始,就理应全力以赴。
没有人会对你的快乐负责,不久你便会知道,快乐得你自己寻找。
实验步骤如下: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D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b干燥c检漏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分析:(1)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应该将浓硫酸加到Na2Cr2O7溶液,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2)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冷却后补加,以避免加热时继续反应而降低产率。(3)B仪器是分液漏斗,D仪器是冷凝管。⑷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⑸因为正丁醛的密度是08017g·cm-3,比水轻,水层在下层。⑹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根据正丁醛的沸点和还原性,主要是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⑺按反应关系,正丁醛的理论产量是:40g×72/74=39g,实际产量是20g,产率为:20/39×100%=513%。
答案:(1)不能,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防止液体暴沸;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冷凝管
(4)c
(5)下
(6)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513%
小结近两年高考连续考查了有机物制备问题,与无机实验一样,这类问题常常涉及实验原理(如化学反应方程式、装置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安全、实验操作、化学计算等,答题时,一要注意基本分析程序,二要注意有机实验特点(如有副反应),三要注意表述的准确性。
九、考查有机实验基本操作
例9(海南化学)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分析:A、B、C项中的物质均可鉴别,如A项中的乙醇易溶于水、甲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溴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B项中的乙醇、苯燃烧火焰有明显差别,而四氯化碳不能燃烧;C项中的乙醇可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酸乙酯浮于溶液上层;D项中苯和环已烷均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环已烯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小结有机实验基本操作常考内容主要包括有机物的鉴别、分离、除杂、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选择等,检测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解答时,应逐一分析各个具体问题,再整合作答。
十、考查有机化学与STSE
例10(天津理综)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糖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分析:该题考查和生活相关的一些物质的主要性质。A选项考查食盐的常识性知识,正确。B选项考查维生素C的性质,维生素C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氧化,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时损失小,正确。C选项,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所以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错误。D选项中的苏打是碳酸钠,呈碱性,假红酒中没有葡萄糖时与苏打不显蓝色。正确。
答案:C
小结STSE问题既考查了有机化学知识,又将化学知识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技术、能源、环境保护等相联系,引导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观点,因而一直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分析这类问题,主要是把握有机物的性质、用途。
由于我的无知,我对生存方式只有一个非常普通的信条——“不许后悔。”
蝉之所以用嘈杂的声音对着你叫,那一定是因为它只有短短一个夏天的生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在复习中要力求做到以下两点:一要了解有机化学的常考形式,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避免出现盲点;二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强复习备考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