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980—1995年弓形虫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

来源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j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了1980年 ̄1995年间广西人畜弓形虫病的病原学与血清学研究结果。从病人和病猪血液标本中分离出弓形虫株。分离率分别为3.03%和1.65%。弓形虫株的冷冻保存结果显示,在液氮中可保存230d,普通冰箱(4℃)中15d,还具感染力。缓慢冻存和快速冻存弓形虫的复苏率分别为89.29%和31.25%。应用鸡胚制备弓形虫抗原和盐析法提纯小白鼠感染腹水抗原,作IHA检测血清抗体,二者的符合率为10
其他文献
将化学合成的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HGFSP)与表达载体pRSET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工程菌经IPTG诱导后,HGFSP得到高效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以非融合、可溶性的形式表达,分子量为23kDa,占总菌体蛋白的
以对马杜霉素完全敏感和柔嫩艾美耳球虫豪顿株为参照,检测柔嫩艾美耳球虫2个河北分离株(HBZ、HBH)、2个山东分离株(SDZ、SDT)对马杜霉素的耐药程度.按每羽5×10 4个孢子
根据硕大利什曼原虫无其毛体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以巴西利什曼原虫基因组成模板,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获得550bp的基因片段,经测序证实,巴西
鸡疟原虫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圆锥体、致密内膜和腊上微管均没立即消失。随着虫体发育,滋养体逐渐增大,形状不规则,由单层表膜包绕,虫体一侧有胞口,胞口直径与食物泡大小并非有关,食
一氧化氮为活化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内弓形虫速殖子增殖的主要效应分析。本文以亚硝基铁氰化钠作为外源性NO不源探讨其对弓形虫速殖子感染巨噬细胞有作用。结果表明:(1)体外SNP的处理,明显
恶性疟原虫裂殖了表面主要蛋白-1(MSA1),又称P195,与人红细胞具有结合作用,这种结合是裂殖子主只别红细胞的基础,为了确定P195蛋白与识别的位点,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分8段达了MAD20株恶性疟原虫的P195蛋白。各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鸡疟原虫动合子在白纹伊蚁中肠上皮细胞的迁移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疟原虫动合子位于蚊中肠两个上皮细胞的胞间隙中,说明在固定标本时,这些动合子正向上皮
在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接种大鼠10-30min后,通过大鼠的肝脏冷冻断裂,对其断裂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接种后10min就可见较多子孢子被枯否氏细胞捕获,有些子孢子正侵入肝细胞,子孢子与肝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