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这门课程不仅对于计算机专业是门必修课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门必须要掌握的基础课程,但众所周知这门课程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比较不易掌握,讲课方法掌握不好,就会使人觉得枯燥,课堂氛围流于沉闷。如何搞好计算机教学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本文就该问题做了新的观念论述。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学启发;生动语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更加普及。在信息技术大爆炸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同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计算机技术课也成为学校的必设课程和重点课程,但由于科技的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学到的东西总是落后于目前现实的应用。另外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糅合很多其他学科知识。这些特点都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难点。
为了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的计算机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针对在教课过程中所出现的教学问题,谈几个自己的看法。
一.计算机教学应注重实际操作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比较抽象,学生不必深刻理解,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能把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来调动学生主动性,同时这些形象能够直入学生脑海,使学生留下印象更加深刻。充分协调地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计算机教学更应注重实践。计算机对于绝大部份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份,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它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其他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除了讲解书本上的固有内容外,多多穿插现有计算机方面出现的新成果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他们的参与感,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二.计算机教学方法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计算机操作学生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大一阶段进行学习。但是,C语言并不是现阶段市场上使用较多的编程语言。C语言的教学如果只是教会学生C语言的语法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C语言的学习,掌握学习编程语言的技巧,培养编程所需要的思维方式以及自学的能力。这样,当学生以后碰到一门新的语言时,就能够在短期内掌握并进行运用。通过这些方法,计算机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让同学们开心,学东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计算机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
(一)使用悬念手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喜欢上机操作,对课堂理论性教学则感到单调。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如果采用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手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要编出程序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教师这时恰当地点出编这个程序的几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操作,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二)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可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知识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三)教材的改良
现在高校所用教材都是由老师挑选,老师在挑选教材时难度也很大。选教材时老师常是挑选专业或更高层次的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但导致的结果是在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使用一样的教材,会出现学生听不懂课,老师讲课吃力的现状。最终结果是,学生真正没有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导致动手能力相当差。
另外,现在计算机与许多专业课程都结合相当紧密。大量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现在非计算机专业所选的教材都是大众化教材,大部分教材并没有把计算机结合进自己的本专业来讲解。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材一直是走趋同化的路子,基础课教材无任何区别。
在基础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介绍如何打字,如何排版的内容,忽视了结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内容。几乎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都涉及到没有结合专业知识来编写的问题。实践证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水平、乃至实践中之应变能力,与实习教师的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备课是教学工作之基本环节,备好课又是上好课之先决条件。因此,计算机实习课教师应对备课的准备条件、实习计划、实习环节了然于胸。学生在理解课题,完成实习任务的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目前技能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在专业技能课及其他理论课程方面学过哪些知识,掌握程度,运用能力,熟练程度等。
现在的教育模式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直接结果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薄弱。当然,对于自己的学生,最清楚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本人所编写的教材不能以任何理由让自己的学生使用。虽然此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一些不良现象,但也可能带来一个弊病,就是学生用不上适合自己的教材。
四.结语
总之,通过对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电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才能培养出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移芝,罗四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秀,姚瑞霞等.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丁爱萍.计算机公共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喻宗泉.计算机基础与实训指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学启发;生动语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更加普及。在信息技术大爆炸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同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计算机技术课也成为学校的必设课程和重点课程,但由于科技的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学到的东西总是落后于目前现实的应用。另外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糅合很多其他学科知识。这些特点都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难点。
为了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的计算机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针对在教课过程中所出现的教学问题,谈几个自己的看法。
一.计算机教学应注重实际操作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比较抽象,学生不必深刻理解,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能把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来调动学生主动性,同时这些形象能够直入学生脑海,使学生留下印象更加深刻。充分协调地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计算机教学更应注重实践。计算机对于绝大部份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份,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它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其他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除了讲解书本上的固有内容外,多多穿插现有计算机方面出现的新成果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他们的参与感,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二.计算机教学方法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计算机操作学生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大一阶段进行学习。但是,C语言并不是现阶段市场上使用较多的编程语言。C语言的教学如果只是教会学生C语言的语法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C语言的学习,掌握学习编程语言的技巧,培养编程所需要的思维方式以及自学的能力。这样,当学生以后碰到一门新的语言时,就能够在短期内掌握并进行运用。通过这些方法,计算机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让同学们开心,学东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计算机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
(一)使用悬念手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喜欢上机操作,对课堂理论性教学则感到单调。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如果采用电视节目预告中使用的“悬念”手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要编出程序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教师这时恰当地点出编这个程序的几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操作,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二)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可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知识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三)教材的改良
现在高校所用教材都是由老师挑选,老师在挑选教材时难度也很大。选教材时老师常是挑选专业或更高层次的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但导致的结果是在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使用一样的教材,会出现学生听不懂课,老师讲课吃力的现状。最终结果是,学生真正没有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导致动手能力相当差。
另外,现在计算机与许多专业课程都结合相当紧密。大量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现在非计算机专业所选的教材都是大众化教材,大部分教材并没有把计算机结合进自己的本专业来讲解。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材一直是走趋同化的路子,基础课教材无任何区别。
在基础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介绍如何打字,如何排版的内容,忽视了结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内容。几乎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都涉及到没有结合专业知识来编写的问题。实践证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水平、乃至实践中之应变能力,与实习教师的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备课是教学工作之基本环节,备好课又是上好课之先决条件。因此,计算机实习课教师应对备课的准备条件、实习计划、实习环节了然于胸。学生在理解课题,完成实习任务的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目前技能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在专业技能课及其他理论课程方面学过哪些知识,掌握程度,运用能力,熟练程度等。
现在的教育模式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直接结果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薄弱。当然,对于自己的学生,最清楚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本人所编写的教材不能以任何理由让自己的学生使用。虽然此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一些不良现象,但也可能带来一个弊病,就是学生用不上适合自己的教材。
四.结语
总之,通过对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电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才能培养出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移芝,罗四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秀,姚瑞霞等.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丁爱萍.计算机公共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喻宗泉.计算机基础与实训指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