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粮油质检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同时也是粮油系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对国内粮油检测工作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粮油检测;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实践中可以看到,如果粮油出现了质量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不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人们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当前国内粮油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已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而且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以次充好以及以假乱真的不法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对粮油检测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国内粮油检测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国内粮油检测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粮油质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国内粮油质检管理机制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主要是以粮油统购统销、双轨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质检工作主要是针对粮油企业的购、销、调以及加和存等环节展开。随着国内粮油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主管部门的职能正在向着大流通、大行业、大市场以及宏观调控方式转变,在该种体制下,原有的粮油质检管理体制,已经难以有效适应现代的新形势,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1.2 质量检测监控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当前国内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建设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实际覆盖率还比较低,而且质量监督管理监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根据现行质量监控体系,有粮油质监管理权的部门包括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代表行使质量管理职能的有粮食部门的粮油质量检测和管理构,以及农业部门正在建立的绿色产品监测机构等。然而,这是由于这种多方管理的局面,使得粮油质量检测监控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到实处,实践中存在着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规划,对各部门的职责、义务等,没有明确的划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现象非常的普遍。
1.3 粮油质量检测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粮油质检网络系统不完善,市场放开后的生产经营部门淡化了粮油质量标准意识,质检工作也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同时,很多基层的粮油质检部门被合并、撤销,质检人员大量流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油市场逐渐放开,粮油质检队伍和人员的非专业化现象非常的普遍,在岗的质检缺乏专业技能知识,多半是半路出家,未经专业培训就上岗工作,因此很难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1.4 粮油质量检测监管难度加大
目前来看,粮油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的是多渠道经营模式,粮油产品的流动性使得民营粮油企业、商贩数量与日俱增,因此也就加大了粮油检测监管难度,以至于现阶段的国内粮油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年来的地沟油事件。 比如,收购主体大规模地抢购粮食,造成高水分含量、高杂含量的粮食进入到仓库之中,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则存粮会发热、霉烂,陈化变质的粮油进入市场,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2 加强粮油检测及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粮油检测及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要想加强粮油检测,提高市场监督管理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建立健全粮油质检体系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实践中为全面提升粮油质量检测质量和水平,规范和健全基于当前粮油市场实际情况的质量检测工作,应当建立健全质检体系。通过粮油质检体系的建立健全,为粮油生产流通服、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和服务。粮油行政主管部门、协会组织,应当将粮油检测工作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和方法。还要针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建成以省粮油质检组织为核心,以粮食主产、主销区区域性粮油质检机构为骨干,以粮油加工企业、储备库化验室为基础的现代化粮油检测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由省、市、县组成的综合粮油监督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粮油检测中的重要监督与服务作用。
2.2 创新和改进粮油检测设备
粮油检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科学、先进的检测设备,同时还包括实验室环境条件,这些是影响粮油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大设备投入力度,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检测仪器,从而全面提升其检测能力和水平。根据目前新出台的粮食国标要求,新增设了检测项目,比如小麦降落数值、小麦粉面团特性试验等,因此,须引进降落数值仪粉质测定仪以及面团拉伸仪。基于此,实践中除粮油质检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测设备、检测环境条件外,地方政府、粮油主管部门还应当对质检机构资金、设备等给予一定的政策资助。
2.3 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粮油质检队伍
粮油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质检队伍和人才,加强粮油质检人员培训,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粮油质检队伍,成为提高粮油质量检测水平的关键。因此,实践中应当采取外送、内训等方式,加强粮油质检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在用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当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模式,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用人管理氛围,以确保国内粮油检验工作质量和效率。
2.4 加强政府粮油质量检测监督与管理
实践中,应当结合每年春、夏以及冬季的粮油安全监管与普查工作,以粮油管理规范和要求为基础,对粮油储存情况进行全面地清查;结合省级粮油储备工作中的一年一次强制检验,对储备的粮油品质进行分析研究。还要对陈化粮油运输、储存、加工以及成品消化环节,加强监管和控制,排专人负责落实。对于轮入和轮出的相关储备粮油,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加强监管,以保障轮换粮油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四清.粮油质量检测技术要点分析[J].大科技,2012(20).
[2] 粱彬.多措并举确保粮油质量安全[J].粮食问题研究,2010(01).
[3] 张银平.粮食收购质量检验问题之我见[J].活力,2009(04).
关键词:粮油检测;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实践中可以看到,如果粮油出现了质量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不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人们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当前国内粮油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已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而且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以次充好以及以假乱真的不法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对粮油检测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国内粮油检测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国内粮油检测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粮油质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国内粮油质检管理机制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主要是以粮油统购统销、双轨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质检工作主要是针对粮油企业的购、销、调以及加和存等环节展开。随着国内粮油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主管部门的职能正在向着大流通、大行业、大市场以及宏观调控方式转变,在该种体制下,原有的粮油质检管理体制,已经难以有效适应现代的新形势,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1.2 质量检测监控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当前国内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建设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实际覆盖率还比较低,而且质量监督管理监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根据现行质量监控体系,有粮油质监管理权的部门包括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代表行使质量管理职能的有粮食部门的粮油质量检测和管理构,以及农业部门正在建立的绿色产品监测机构等。然而,这是由于这种多方管理的局面,使得粮油质量检测监控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到实处,实践中存在着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规划,对各部门的职责、义务等,没有明确的划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现象非常的普遍。
1.3 粮油质量检测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粮油质检网络系统不完善,市场放开后的生产经营部门淡化了粮油质量标准意识,质检工作也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同时,很多基层的粮油质检部门被合并、撤销,质检人员大量流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油市场逐渐放开,粮油质检队伍和人员的非专业化现象非常的普遍,在岗的质检缺乏专业技能知识,多半是半路出家,未经专业培训就上岗工作,因此很难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1.4 粮油质量检测监管难度加大
目前来看,粮油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的是多渠道经营模式,粮油产品的流动性使得民营粮油企业、商贩数量与日俱增,因此也就加大了粮油检测监管难度,以至于现阶段的国内粮油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年来的地沟油事件。 比如,收购主体大规模地抢购粮食,造成高水分含量、高杂含量的粮食进入到仓库之中,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则存粮会发热、霉烂,陈化变质的粮油进入市场,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2 加强粮油检测及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粮油检测及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要想加强粮油检测,提高市场监督管理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建立健全粮油质检体系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实践中为全面提升粮油质量检测质量和水平,规范和健全基于当前粮油市场实际情况的质量检测工作,应当建立健全质检体系。通过粮油质检体系的建立健全,为粮油生产流通服、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和服务。粮油行政主管部门、协会组织,应当将粮油检测工作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和方法。还要针对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建成以省粮油质检组织为核心,以粮食主产、主销区区域性粮油质检机构为骨干,以粮油加工企业、储备库化验室为基础的现代化粮油检测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由省、市、县组成的综合粮油监督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粮油检测中的重要监督与服务作用。
2.2 创新和改进粮油检测设备
粮油检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科学、先进的检测设备,同时还包括实验室环境条件,这些是影响粮油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大设备投入力度,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检测仪器,从而全面提升其检测能力和水平。根据目前新出台的粮食国标要求,新增设了检测项目,比如小麦降落数值、小麦粉面团特性试验等,因此,须引进降落数值仪粉质测定仪以及面团拉伸仪。基于此,实践中除粮油质检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测设备、检测环境条件外,地方政府、粮油主管部门还应当对质检机构资金、设备等给予一定的政策资助。
2.3 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粮油质检队伍
粮油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质检队伍和人才,加强粮油质检人员培训,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粮油质检队伍,成为提高粮油质量检测水平的关键。因此,实践中应当采取外送、内训等方式,加强粮油质检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在用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当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模式,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用人管理氛围,以确保国内粮油检验工作质量和效率。
2.4 加强政府粮油质量检测监督与管理
实践中,应当结合每年春、夏以及冬季的粮油安全监管与普查工作,以粮油管理规范和要求为基础,对粮油储存情况进行全面地清查;结合省级粮油储备工作中的一年一次强制检验,对储备的粮油品质进行分析研究。还要对陈化粮油运输、储存、加工以及成品消化环节,加强监管和控制,排专人负责落实。对于轮入和轮出的相关储备粮油,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加强监管,以保障轮换粮油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四清.粮油质量检测技术要点分析[J].大科技,2012(20).
[2] 粱彬.多措并举确保粮油质量安全[J].粮食问题研究,2010(01).
[3] 张银平.粮食收购质量检验问题之我见[J].活力,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