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班级学风建设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班级学风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谈恋爱及缺乏追求等因素影响着高校班级学风。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切实开展高校教学改革,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有效建设现代高校班级的学风,使大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高校 班级学风 班级建设
  [作者简介]谢龙华(1971- ),男,广西贺州人,梧州学院教师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与班级管理。(广西 梧州 543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课题“高校和谐班级的创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桂党高工宣[2007]82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159-03
  
  一、班级学风建设对现代高等教育的意义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的高低。班级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同时,班级学风会对每位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优良的班级学风将感染、带动班级成员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这些积极影响不仅反映在大学阶段,还将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高校班级学风建设是我国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8~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从643万人发展到25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8%上升至22%),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决定实施“质量工程”,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和教学必须落到他们身上才能产生效果。因此,在实施“质量工程”的过程中,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关键。大学生是否认真学习,能力是否提升直接检验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成效。高校班级学风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保障,没有良好的班级学风,没有积极参与的大学生,“质量工程”就是一句空话。可见,有效建设现代高校班级学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高校班级学风建设的因素分析
  
  不可否认在高校中存在这样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上课睡觉、无聊上网、玩游戏、打牌、谈恋爱。是什么因素导致本该是学习圣地的大学校园沦为一些大学生玩物丧志的“温床”呢?本文将具体进行分析:
  (一)就业压力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5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而到2007年达到495万。从国家统计数据上看,2003~2006年来就业率都没有超过70%,这意味着2007年至少有140万名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51.4%的调查对象将大学生心理问题归咎于“就业压力过大”。①
  当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一些大学生会选择积极面对,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以换取未来的成功。然而有一部分大学生却不能正确面对,变得自卑、焦虑,对前途失去信心。这样往往导致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放纵,而这又会形成更大的压力,造成恶性循环。
  (二)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30年前的“读书无用论”是说“读书越多越反动”,“新读书无用论”更多指“上学没用、学历没用、文凭没用”。除了反映就业难,“新读书无用论”还反映了现行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与工作的脱节。“新读书无用论”的形成,有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同时也与高校长期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有关。高校教育“重学术、轻技术、重灌输、轻能力”,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出现了上课睡觉等应付学习的现象。如此态度,何谈班级学风呢!
  (三)大学生恋爱的影响
  生理的逐渐成熟以及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在高中,男女虽有对异性的向往,但由于学业压力大以及学校、家庭的干涉,青春的骚动被压抑着,不敢释放。进入大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于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频繁交往,相互了解,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然而,大学生并不具备恋爱的心理与社会性成熟,他们没有恋爱的生活基础。在生理的不断成熟和情感的冲击下,很多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往往容易失去理智。2006年郑州6所高校对593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38.6%的大学生正在谈恋爱,甚至网上大学生们认为谈恋爱的实际比例超过70%②。
   恋爱作为大学生情感发展历程的重要体验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消极的反应。这里不去探讨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但可以肯定恋爱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部分大学生缺乏追求
  影响班级学风建设的根本因素无疑是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是大学生前进的内驱力。内驱力的产生源于大学生内在追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即不断激发学习和发展的潜能。这些潜能与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密切相关。
  在社会变革日益激烈的今天,部分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受西方价值体系的冲击,一些人在追求和信仰方面一片空白。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往往没有前辈的勤劳、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远大的理想,甚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笔者曾对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明确理想的只有8人。而另一次对64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19名大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进取精神。自我实现需要是在不断积累成功体验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部分在中学就缺少成功体验的大学生,无疑在追求水平上与“精英们”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建设良好班级学风的策略
  
   班级学风建设显然是一个系统,对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就上述班级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做法,以期有效地建设良好的班级学风。
  (一)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班级学风建设的基础。大学是理想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西方思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社会腐败现象无一不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体系。对大学生开展理想教育,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而针对班级学风建设,我们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可以着重强调以下几方面内容:
  1.加强理想和追求教育,让大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目标是大学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激发大学生内驱力的根本因素。在改革逐步深化、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针对部分大学生缺少理想和追求,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少学习和发展动力的现象,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亟待解决的新课题。③
  学习价值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总体认识。学习价值观解决的是为什么学、为谁学的问题,它是学习之舟的灯塔。当代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但功利性较强,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正确判断。除了从爱国主义的高度外,大学生还应从个人发展和生命价值的角度来理解学习的意义,通过学习理解生命的真谛,活出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2.树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生的天职无疑也是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的。大学生只有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才能顺利毕业,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树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的发展目标,要注意目标达成的难易程度,远、中、近期目标相结合。同时还要帮助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白大学是一个新起点。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大学生活结束时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未来要做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要引起他们的思考,以使其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当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时,他们的行为就有计划性、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样,学习目标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3.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学风涣散,大部分大学生都在逃避现实,不敢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不愿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因此,对大学生加强责任意识的教育很有必要。此外,对于大学校园里的恋爱风,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学生还没有恋爱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没有责任意识的恋爱是冲动和盲目的,只会在错误中越走越远。
   大学生要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振兴祖国、强国富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利国利民的前提下,实现个人事业的最大价值。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们的共同使命,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提高责任意识。只有责任意识提高了,大学生才会不再逃避,才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在学习活动中展示大学生的聪明才智,逐渐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追求水平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学院、系、班集体甚至是学生小组或学生宿舍开展的各种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让他们在活动中增进认知、锻炼能力、学会交往、加强沟通和交流。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满足一定的尊重需要。
  2.创设条件激发大学生潜在的高层次需要。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本能,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这是他们发展的最根本和最强大的动力来源。只要能够把大学生潜在的自我实现需要激发出来,就会让大学生产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注意给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大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不断诱导他们的成就动机,让他们潜在的自我实现需要能够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3.逐渐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追求水平。培养自信心要坚持正面教育,以鼓励为主,避免伤害大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尊心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对这个最敏感的角落,要伤害它很容易,而要提高它则是难上加难。因此,对学风涣散的大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要更多地从学生的闪光点开始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而不是被歧视。自信心提高了,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
   提高自信,关键还在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对学习、生活和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关键在于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能够辩证地地看待问题。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看到自身的缺点越多,优点越少,自我评价就越低,也越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只有准确认知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人才会自信。同时,任何事情都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可能有不利的一面。缺少自信的大学生往往只是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一面。这些学生要多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多想好的一面。哪怕是经历了挫折,也要从中寻找积极因素。找到的积极因素越多,就越能培养自信心。此外,还要正确评价学习,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会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在学习中找到成功体验,是大学生自信心提高的重要保障。④
  (三)加强高校教学改革,让课堂吸引大学生,加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可否认,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与高校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社会,信息和技术不断发展,教学内容和手段不断更新,但是在高校,教育理念的更新还远远没有完成,甚至教育改革与创新比基础教育还要滞后。一些学生反映,大学课堂是“一个讲台和一块黑板”,教师讲的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条条框框。甚至有的同学认为,现在课本学到的东西往往和就业需要脱节,因此与其困在课堂,还不如走出去多锻炼一下,积累工作经验,更实用,更有价值。显然,高校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原因。
   要建设良好的学风,高校必须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课堂教学能够吸引住大学生,将大学生的注意转移到学习中来。教学的改革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密切相关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传统教育,学生的学习是传统的被动学习、个体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必须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让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通过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等手段进行独立的探索,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高校班级学风的有效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切实开展高校的教学改革,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班级的创造力,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进而促进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健康发展。
  
  [注释]
  ①葛晓华,崔桂花.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就业压力对高校学生培养的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7(1):56-57.
  ②王曦辉.郑州六高校调查显示近四成大学生在体验爱情[EB/OL].http://edu.cyol.com/content/2006-02/14/content_1315265_2.htm,2006-02-14.
  ③王忠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N].光明日报,2001-01-13.
  ④唐林,谢龙华.加强教育,不断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J].梧州学院学报,2007(4):67-71.
其他文献
在国有企业分离自办学校过程中,有两种债务纠纷颇为棘手:一是企业拖欠办学经费纠纷,二是学校遗留债务纠纷。对拖欠办学经费纠纷,应该作为民事纠纷来处理,允许教育行政部门对企业提
对于一般的有向图,要找到一个有效的算法来计算它的强连通可靠性难度比较大。所以通常只研究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计算一些特殊图类的强连通可靠性。J.I.Brown和李晓虎已经得出
目的:探讨标准剂量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口服瑞舒伐
[摘要]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直接影响广大农村教师的素质,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经费不足和分摊机制不合理严重阻碍着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正常运转。投入主体责任不明、投入渠道封闭、教育模式单一是引发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以法规形式明确相关主体的经费投入责任、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优化教育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农村教师 继续教育 经费   [作者简介]陆水东(1967- ),男,河南上蔡人,开
为适应现代医学科研实验室专用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专门开设了《医学机能学实验技术》。作为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必修课程,其主要授课对象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学员。在这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既是制定企业战略的主要依据,又是实施企业战略的支撑点.在这一背景下,企
2003年暑假,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天天蜗居在城市的一个角落。有一天老朋友Being来访,大概为了帮助我调整身体和心理的状态,动员和鼓励我开始写网志。在Being的帮助和支持下,我的BLOG马上就出来了。当时没想好取什么名号,胡乱叫了个“来春闲话”,准备想好了再改过来。但时至今日,仍没有斟酌妥当,也就还没有改的意思。我决定整理旧的读书笔记,开始每天的码字游戏。
文章通过对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在岗进修,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实践探讨,指出在岗进修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