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迭代升级 师训提质增效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8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2010年,国家启动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为宗旨,以乡村教师为重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师教育改革,铺就教师成长之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10年来,“国培”投入之多、规模之巨、覆盖之广、影响之大,为国家级培训之最。无论经费投入还是人数规模,在全世界绝无仅有。10年来,在中国不断发展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进程中,“国培”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提升素养的阶梯,成为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引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发展迈步更高水平。
  新“国培” 新要求
  新“国培”于2019年启动,2020年全面实施。“国培”的发展和升级迭代,是国家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教师培训领域的具体体现,代表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走向。新“国培”的导向是“四新”:新站位,从注重业务到注重服务大局;新目标,从数量规模到提质增效;新理念,从以项目为中心到以教师为中心;新遵循,从注重培训模式到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同时,新“国培”坚持的改革精神是“六突出”:突出服务大局,示范引领新时代教师发展;突出脱贫攻坚,集中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突出模式创新,发挥培训品牌示范效应;突出分层分类,遵循成长规律系统设计项目;突出应用导向,生成高质量培训成果;突出制度保障,不断完善支持服务体系。“四新”和“六突出”是时代赋予“国培”的新使命,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去落实。
  新实践 新思考
  新要求,新实践,倒逼“国培”迭代升级,促进培训提质增效,引领各级各类培训更好地助力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新“国培”,笔者以为,坚持五种科学思维,利于做好教师培训新实践。
  坚持宏观思维,确保培训方向的精准性
  宏观思维就是整体的思维、全局的思维、历史的思维,宏观思维是一种大境界、一种大格局、一种大手笔、一种大气魄。要实现以新“国培”引领各级各类培训更好地助力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新目标,就要准确地把握我们身处的时代及其教育,就必须把培训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基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并加速迈向智能化的背景,提升教育境界,放大培训格局。无论是各级培训的决策者(顶层设计者)、实施者(培养培训机构)、参与者(教师或教育工作者)都要做到: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师队伍建设做出的重要指示、批示、讲话、回信精神,全面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二是要深入学习和落实党和国家以及相关部委在新时代关于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三是要认真研读教育部颁布的系列教师校(园)长《专业标准》和系列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确保培训方向的精准性。
  坚持系统思维,提高培训策略的接续性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新“国培”更加突出分层分类,遵循成长规律系统设计项目,也更加注重参训者综合素质和教育素养的提升。培训工作是一个有机系统,任何一个培训环节的缺失都直接影响整个培训系统的平衡。这就要求决策者、实施者、参选者都要坚持系统思维,提高培训策略的接续性。一是要进一步优化现有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接续施训的系统合力。以我们陕西省为例,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教师培训工作形成了“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三位一体的战略思路,确立了“骨干体系建设”和“全员素质提升”两大教师队伍提升工程,初步建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三级三类”基础教育骨干教师体系,初步建立起了“国培抓示范、省培抓骨干、市培抓重点、县培管全员、校培管校本”的立体式分工联动培训机制,优化了“国-省-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工作体系。以新“国培”的新要求,目前还有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具体到乡村教师培训上,需要综合考虑,系统谋划,提高培训的接续性。二是构建混合培训系统,充分发挥线上线下、集中、浸入、返岗、远程、跟踪指导等培训形式的作用,建成师范类高等院校、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以及远程优质培训机构共同服务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体系,形成系统合力,提高培训的接续性。三是激励支持教师要系统思维,做好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实现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同频共振。
  坚持学术思维,增强培训设计的科学性
  学术思维是一种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式。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师培训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我们无论是做培训的顶层设计、实施方案设计还是具体的活动设计,都需要坚持学术思维。一是运用学术思维,将国家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师训意见建议和希望要求与培训的理念和目标相结合,通过科学的培训设计与有效实施,内化为老师的生命自觉、文化自觉、行动自觉和教育情怀。二是运用学术思维,对新时代成人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进行更上位的分析,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精准把握培训对象,科学定位培訓目标,适切设计培训内容,合理遴选培训师资,有效开展培训评估和质量监测,切实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专业指导。三是运用学术思维,归纳总结提炼好的做法,为分层分类、精准施训构建理论支撑,进一步引领教师培训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
  坚持创新思维,提升培训内容的前瞻性
  创新是培训工作的灵魂,是推动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善于开拓创新,是打破思维惯性、破除工作定势、勇于突破创造的科学能力和工作方法。面对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培训创新显得更加重要。培训要有效回应新时代、新需求,就要坚持创新思维,创新培训理论、理念、内容、模式、方式、方法和评估,使其具有时代性、前瞻性。而这些要素中培训课程、培训内容的创新尤为关键,因为它是思想、理念的载体,又决定着方式与方法。   创新培训内容,具体要求有三:一是尊重人性,重塑结构。社会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呼唤,给教师培训创新发展增添了动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师训提出了新的课题。师训理念从改关系重构课堂,到改结构重构课程,甚至要改思维模式重构学校。师训工作要顺势而为,基于充分彰显和更加尊重人性的教育变革和重塑,积极应对教师职业综合素养构建的需求。二是开放生态,跨界融合。我们身处一个急剧变革的年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也深刻地改变着教育。从课堂跨界到课程跨界,未来课程形态将发生巨大变化。过去,教材是我们的世界;未来,世界是他们的课堂。因此,我们的培训也要走出教室找课堂,跳出课本找教材,以开放的教育生态,去实现跨界融合。三是面向未来,追高逐远。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公民。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是服务基础教育,“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想三十年,为国家和民族想三百年”。
  培训的核心价值在于引领,而这恰恰来自于创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增强培训的科学化和实效性,增添培训的新动力、新活力和新的发展力,取得良好的培训成果,进而转化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促进基础教育迈向更公平、更优质的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培训要求的指向性
  坚持底线思维,从浅层次上讲,就在于守住底线,控制风险,不出问题,推进培训工作向好的方向和积极的方向发展。就要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纪律作风底线、常规管理底线、课堂教学底线。确保培训师生安全、夯实提高质量的安全基础;确保良好的培训纪律,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做到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温暖的人文关怀相结合,宽严相济,重视培训环境建设;保证正能量的学术交流和言论自由,正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促进良好培训文化的形成。
  坚持底线思维,从深层次上讲,应着力加强三个方面的培训,甚至要将这三个方面的主题贯穿于所有的培训之中。一是师德教育培训;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培训;三是加强心理健康培训。
  特别是师德培训,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既要高标要求,又要禁行底线。教育部印发《新时代教师职业十项行为准则》系列文件,分类提出教师职业行为倡导标准和禁行底线,健全违反师德行为惩处和问责机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都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任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提出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核,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这些底线要求,更应该是培训的重要内容。在以往培训中,我们不仅在培训课程中嵌入师德模块,还设立了师德培训专项,探索多元化的师德培训模式,让参训教师在多元混成的学习方式下逐渐成长成为德技双馨的仁师和人师。
  新期许 新作为
  2020年,宝鸡教育学院承担了五个“国培”项目,分别为陕西省项目区县中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助力培训、陕西省县级培训者团队研修、陕西省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陕西省乡村幼儿园幼儿美术与手工专项技能提升培训、陕西省民办幼儿园园长规范办园培训,培训教师(来自全省各地市)300人。省培承担有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培训等4个项目,培训教师3200人。以新“国培”、新要求为指导,用宏观思维、系统思维、学术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谋划各类培训,赢得了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他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有新收获”“坚定了从教的理想信念”等。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师才能赢得未来。2020年9月,在第36个教师節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希望大家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未来教师培训中,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种思维,增强工作动力、活力、定力和合力,守正创新,将新“国培”做精做优,让“国培”发挥国之品牌效应,引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提质增效,为实现“中国梦”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我在阅读了《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后,颇有感触。这是国家层面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不仅在政策上一再强调,还从操作上切实践行,真正地给了我们这个行业温暖的关怀。对于这本书,我有这几点不得不说的共鸣——  其一,教育重在立德树人,让人全面发展。古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进入教师行业已有八年,窃以为对这句话的体会越来越深刻。一个人的成长是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像是翻山过河一样困难重重,不可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所作出的伟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乡村教育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育振兴关键在于振兴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打通乡村学生向上流动的通道,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乡村教育的落后问题,特别是乡村教师数量不足、
期刊
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阐释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党组会和直属机关传达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强调教育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贯穿于教育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力以赴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期刊
教育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管理、人事制度等各项改革任务当中,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卡脖子”难题。先进的理念、科学的制度、规范的管理,都不能脱离和超越评价“指挥棒”的制约。现实中存在的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教育问题,很大程度是评价导向与改革不适应所造成的。2020年9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出台,首次系统提出教育评价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力图破解
期刊
11月17日,陕西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贺荣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聚焦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盯住群众关注、操心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久久为功。陕西省委常委、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广智、牛一兵和副省长方光华参加会议,省检察院检察长杨春雷参加部分议题。  会议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号检察建议”落实、校园欺凌和暴力
期刊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近年来,按照中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要求,咸阳市教育扶贫工作充分借助中国银行扶贫工作的力量,创新模式,用心用力,精准滴灌,发挥中行资金、人才和平台优势,牵手帮扶咸阳“北四县”贫困师生,助推咸阳教育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校园基础设施援建项目“夯基础”。中国银行总行审批启动了咸阳4个校园基础设施援建项目。其中,淳化县秦河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3万元,中行扶贫
期刊
随着中央扶贫攻坚战的全面展开,陕西省在这场“战役”中,各县(区)积极行动,多方发力,坚持控辍保学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密织义务教育网,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无学上。  倾注爱心 绘制学生精彩人生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而控辍保学工作是全面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在陕西控辍保学攻坚战中,一线教师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泾阳县云阳镇中学熊倩老师参加工作近五年来,一直兼
期刊
记者近日从全省教育督导暨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陕西立足新时代教育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督导工作,着力推动全省教育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陕西将聚焦当前基础教育“城市挤、乡村弱”等突出问题,以改造、扩容、提升等方式填补城市新区、开发区,农村移民搬迁区、留守儿童聚集区的学位空白点为重点,合理规划布局幼儿园和中小学,确保学位总量满足社会需求;严把建设标准,既不放低标准,也不违规建设超大规模学
期刊
大抵上世纪7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都对国家的改革开放有着真切的记忆。我的家乡位于关中西部千河南岸一个叫“柿沟”的小山村。记忆深处,村子犹如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低矮黑暗的土木房屋,冬暖夏凉的老窑里的连锅炕;村子中央的石碾子,蒙着眼睛转圈的小毛驴;晨曦当中水井上扁担与铁桶碰撞的叮当声。在这些残存的记忆碎片当中,那些关于母校的一些记忆,就像母亲脸上的皱纹一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1976年,我上了小学一
期刊
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有助于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成为维护祖国统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