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入差距的总体形势与应对思路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b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以来,中国的收入差距趋于缩小,但仍处于高位平台期.通过解读收入差距变动的驱动因素,可以看出前期基尼系数下降主要是技能溢价下降、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资本收入份额下降和空间收入差距下降等因素带来的结果.而前期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效应已逐渐稀释,财富占有差距的“马太效应”已显现,政府收入再分配机制不健全等不确定因素制约着收入差距的进一步缩小.综合来看,中国收入差距的“拐点”短期内不会出现,收入差距较大仍然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其他文献
一、来源:玉米三交种予三2号系河南农学院1979年用单交种予单5号作母本,自交系自330作父本杂交育成。二、特征特性:予三2号株高260厘米左右,穗位高110厘米左右。果穗长筒形,
陆稻是一个适宜在我省发展的作物。陆稻生产是对水稻生产的一个很好补充。我省二洼地面积很大,约占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最宜种植陆稻;缺乏水源,不能种植水稻的旱田地区
2020年后中国扶贫减贫工作,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为此需要重塑扶贫减贫政策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解决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基于马克思主义主体论视角,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要发挥相对贫困主体、社会主体、国家主体和人民命运共同体等四个主要主体的作用,以形成协同发力的常态化治理局面。建立基于相对贫困主体内生动力的自觉机制、社会主体多元帮扶的共赢机制、国家主体科学领导的宏观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的合作机制,四大机制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别,但却是一个相互配
多媒体为科学课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使科学知识的呈现生动、形象、直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增强了课堂感染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丰富了
期刊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我国民族地区具有特殊性和地方性.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构建具有地方性知识特点的司法保障机制.在乡村司法现代化与本土化、实用主义与规则主
中国生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呈现出向可持续发展领域渗透与融合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在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研究日益融合的趋势下,政治话语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话语做批评架构分析,即基于语料库,在语言特征量化梳理的基础上,将对话语的认知机制阐释和对话语
通过构建供给锁定型市场供需模型、泰坦伯格边际减排成本差异模型、控排企业成本最小化模型和资本碳资产定价模型,系统分析了碳交易机制对碳市场参与主体的约束和激励效应,指
世界银行2018年10月发布报告提醒中等收入国家在关注极端贫困或绝对贫困的同时,可以用更高标准衡量贫困状况,并提出中等收入国家衡量绝对贫困的两条补充性贫困线:人均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