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于强调接受学习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及自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预习,自主读书,独立思考,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促进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让学生自己“创造”新知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讨,让学生自己“创造”新知,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运算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问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小学乘法能不能简便运算呢?你们想不想研究一下?看着学生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然后我问他们:你们能找一些例子来证明吗?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用事实来证明。由于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新”,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氛围很浓,并很快地找出许多题型。
  2.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
  自己主动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探讨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和探索,才能真正对新知识有所领会,才能体会到遇到问题是“该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从而找出解决问题好办法。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先让学生自己编出几道小数加减法计算题,然后鼓励学生:同学们你们能试着做做这些题吗?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我接着说: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一下,做完后把你想法和做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我还要从中选出几名学生汇报哟。学生在计算小数加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去做,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从而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小数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3.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倡导“合作交流”,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学时,教师要在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通过讨论,能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总结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再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怎样找出长方形或正方形边、角的特点,小组合作探讨。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自尝试了,即比、量、折、裁、说的合作交流,通过共同探讨,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对正方形、长方形的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同时,要主动去“质疑解难”,想出“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方法,这样会不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会给学生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编、一题多变”等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探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两个全等的梯形,然后在讲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想一想能不能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通过剪剪、拼拼,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想好以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很快就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一会就想出了许多方法:有的同学用一个梯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变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有的同学用一个梯形沿着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有的用一个梯形沿着底边上高剪开,变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来推导……这样的教学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
  三、因材施教,获得成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理念,教师就必须尊重所有的学生的个性和价值,并要学会赞赏每一位所取得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环境、教育因素不同,因而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各不相同,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就要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班级里的那些“弱势群体”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让学生在富有挑战的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索,合作研究,大胆创新,既开发了学生的认知潜能,又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既焕发了数学课堂上的生机与活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他们成功创设了有利条件,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持续升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严峻。固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近几十年来,各个国家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创新了一些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是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特殊性,仍存在着学科结构布局不合理、专业层次不科学的现象,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学 实践  中图
2018年2月9日,地壳应力研究所召开2017年"地震英才国际培养项目"归国人员成果汇报会。徐锡伟所长、部分专家及我所"地震英才国际培养项目"派出的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人事教育处李俊红同志主持,她首先介绍了本所"地震英才国际培养项目"人员派出基本情况。随后,杨多兴研究员作了学术报告,杨多兴研究员将深井分布式光纤应
出访概况应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比撒列·海姆森(Bezalel C.Haimson)教授的邀请,王成虎于2015年8月5至12月18日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开展短期的学术交流。
《苏魏公文集》是研究宋史及苏颂的重要文献,但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对《苏魏公文集》的版本源流、学术价值、史学贡献进行了考证和评述,揭示了文集的学术内涵及其对
旅游构成文化,是因为旅游不仅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文化传统的底蕴,能真实地感受到祖国山川秀丽,地大物博,亲自感受伟大祖国给中华民族提供的富饶的生存条件和光辉灿烂的古代
2016年Living Planet Symposium于5月7~13日在捷克布拉格召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申旭辉和王建军研究员参加了会议。Living Planet Symposium是欧洲空间局举办的年度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怎样思考”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数学水平的高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18-01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引起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14年2月13日,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举行了授予陈额院士荣誉教授的仪式。陈虹副所长主持仪式,谢富仁所长发表了致辞、并为陈颥院士颁发了荣誉证书。随后,陈颐院士为我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