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有别于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普通教育,它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最大的区别和最独特的优势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要求和专门培训。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岗位职业技能。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对技师学院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直接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人才质量。
一、“双师”素质的内涵
1.“双师”不是两种职业能力的简单叠加
“双师”教师还是教师,所以并不是具有本专业职业经验或职业能力的教师就可以被称为是“双师”教师。对“双师”教师最本质的要求是,能够将被自己内化了的专业知识、能力、素养,有效地再现和传授给学生。“双师”教师不仅要熟悉工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即“可从教育者的角度对职业性的专业工作对象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开发,又可以对实践者的非学科性知识予以处置,使其结构化并给予评价”。
2.“双师”素质的要求既针对团队也针对个人
“双师”素质对教师队伍整体与对教师个人来讲,意义不尽相同。对教师队伍来讲,学校可以通过引进企业的专业人才或能工巧匠兼职以合理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从而解决某个学校、专业“双师”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实际问题。但是,高校 企业的师资结构并不能直接形成“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双师”对于教师整体或个体来讲都有一个内化过程。在“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中,每个教师也应该具有“双师”素质。从教师的能力和专业发展要求来看,教师的能力应该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统一,只能将知识再现而不具有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师在任何时候或者任何类型的高职院校都是不合格的教师。从教育规律来看,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职教育采用的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两个方面的修养。
3.“双师”不是一劳永逸的
由于技术更新的周期在缩短,职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变化,所以职业岗位群的调整变化也影响着专业的调整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能力结构,使自身的素质适应职业发展变化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双师”因而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
二、“双师型”专业教师在技师学院办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学校的专业设置
“双师型”专业教师掌握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最新动态,了解相关专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够及时建议学校开设合适的专业课程。使学校在竞争中抢得先机,保证毕业生符合社会的需求,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和生存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生源。
2.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丰富,概念清晰,方法灵活。他们不仅能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仅能更透彻地理解教材,及时传授新知识、新理论,而且能及时介绍新工艺、新技能。
3.有助于产学研的开发及论文质量的提高
“双师型”专业教师利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从事产学研工作,其成果会更具有社会的公认性和先进性,产品会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由此撰写的科研教育论文也会更具有创新性、开拓性。
4.有助于促进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
“双师型”专业教师要想在实践竞争中抢占先机,就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接受相关专业实践培训,实现自我的终身教育。这样就能以“一”带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技师学院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大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形成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实践技能。从而成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以强调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技师型人才的主力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一、“双师”素质的内涵
1.“双师”不是两种职业能力的简单叠加
“双师”教师还是教师,所以并不是具有本专业职业经验或职业能力的教师就可以被称为是“双师”教师。对“双师”教师最本质的要求是,能够将被自己内化了的专业知识、能力、素养,有效地再现和传授给学生。“双师”教师不仅要熟悉工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即“可从教育者的角度对职业性的专业工作对象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开发,又可以对实践者的非学科性知识予以处置,使其结构化并给予评价”。
2.“双师”素质的要求既针对团队也针对个人
“双师”素质对教师队伍整体与对教师个人来讲,意义不尽相同。对教师队伍来讲,学校可以通过引进企业的专业人才或能工巧匠兼职以合理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从而解决某个学校、专业“双师”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实际问题。但是,高校 企业的师资结构并不能直接形成“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双师”对于教师整体或个体来讲都有一个内化过程。在“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中,每个教师也应该具有“双师”素质。从教师的能力和专业发展要求来看,教师的能力应该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统一,只能将知识再现而不具有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师在任何时候或者任何类型的高职院校都是不合格的教师。从教育规律来看,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职教育采用的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两个方面的修养。
3.“双师”不是一劳永逸的
由于技术更新的周期在缩短,职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变化,所以职业岗位群的调整变化也影响着专业的调整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能力结构,使自身的素质适应职业发展变化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双师”因而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
二、“双师型”专业教师在技师学院办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学校的专业设置
“双师型”专业教师掌握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最新动态,了解相关专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够及时建议学校开设合适的专业课程。使学校在竞争中抢得先机,保证毕业生符合社会的需求,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和生存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生源。
2.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丰富,概念清晰,方法灵活。他们不仅能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仅能更透彻地理解教材,及时传授新知识、新理论,而且能及时介绍新工艺、新技能。
3.有助于产学研的开发及论文质量的提高
“双师型”专业教师利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从事产学研工作,其成果会更具有社会的公认性和先进性,产品会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由此撰写的科研教育论文也会更具有创新性、开拓性。
4.有助于促进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
“双师型”专业教师要想在实践竞争中抢占先机,就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接受相关专业实践培训,实现自我的终身教育。这样就能以“一”带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技师学院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大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形成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实践技能。从而成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以强调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技师型人才的主力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