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应有的责任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支柱,作为文化资源集中且丰富的博物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国家领导人对博物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新时代博物馆的职责使命。
2017年,由国务院牵头,多部委联合行动,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相关文件。这份文件突出强调各级政府需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工作,大力弘扬诚信、友善、公平、正义的道德价值追求,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从思维认知层面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主旨的引导下,从中华人文精神等三个方面,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深入挖掘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优秀文化传承方面的的积极作用。这既是对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也为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一、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系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将文化传承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注入社会资源,厚植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整个社会层面构建起现代、高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交流、公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这种认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有必要发挥博物馆的作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顺利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呈现出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只有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博物馆在运营管理过程之中,需要以教育、科研作为工作主旨,通过多种方式,将不同形式的文物以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尤其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广大的观众等优势,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形式、藏品、陈列展览等,构成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系。
(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的法定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文物收藏单位应当深刻认识到馆藏文物的积极作用,借助于文物展览以及历史研究等方式,实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入解读以及全面宣传。《博物馆条例》第三十条也明确规定:博物馆主办陈列展览, 展览的主题以及文物的类型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维护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借助于博物馆主题展览,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增强文化认同的基础,实现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承担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法定职责,充分体现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的责任担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平台,是一个国家收藏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机构,在国民素质提升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博物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职责与历史使命,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思考,充分实现博物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基于这种认知,在博物馆开展公众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在博物馆展览主题方面做出一定的优化调整,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博物馆展览的紧密衔接。同时,借助于创新手段、优化传播方式等,实现博物馆展览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目的,构建起博物馆工作方式的互动性,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使祖国和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应有的保护,让中华优秀文化世代相传。
二、博物馆的藏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博物馆之中的藏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并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科学文化发展成果,是人类智慧成果最为直接的表现。博物馆的藏品种类多样、形式丰富,在馆藏文物中,不仅是对前辈优良传统的直观表现,也是对后来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种促进。馆藏文物作为国家与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价值追求。一般藏品都是古先民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文物,它们形成原因及过程都是古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需求不断总结经验,经过实践检验所形成的适合当时社会需要的物质产物。这些藏品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复原当时社会生活场景最直观的实物见证,也是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一)博物馆的藏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博物馆文物藏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藏品类别多样,有陶瓷器、金银器、玉石器、书画、简牍、丝织品、漆木器、青铜器等。藏品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先民生产生活的点滴,即使在物质和各种社会资源都相对匮乏的古代社会,创造出让我们为之惊叹的先进文化。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当时,古先民创造出穿越当时社会极限的种种奇迹。博物馆的藏品作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记载着中国故事,無不体现出民族智慧。因此,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从系统性研究层面出发,加强馆藏文物文化价值的开发。
【关键词】博物馆;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国家领导人对博物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新时代博物馆的职责使命。
2017年,由国务院牵头,多部委联合行动,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相关文件。这份文件突出强调各级政府需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工作,大力弘扬诚信、友善、公平、正义的道德价值追求,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从思维认知层面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主旨的引导下,从中华人文精神等三个方面,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深入挖掘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优秀文化传承方面的的积极作用。这既是对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也为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一、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系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将文化传承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注入社会资源,厚植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整个社会层面构建起现代、高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交流、公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这种认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有必要发挥博物馆的作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顺利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呈现出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只有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博物馆在运营管理过程之中,需要以教育、科研作为工作主旨,通过多种方式,将不同形式的文物以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尤其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广大的观众等优势,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形式、藏品、陈列展览等,构成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系。
(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的法定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文物收藏单位应当深刻认识到馆藏文物的积极作用,借助于文物展览以及历史研究等方式,实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入解读以及全面宣传。《博物馆条例》第三十条也明确规定:博物馆主办陈列展览, 展览的主题以及文物的类型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维护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借助于博物馆主题展览,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增强文化认同的基础,实现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承担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法定职责,充分体现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的责任担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平台,是一个国家收藏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机构,在国民素质提升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博物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职责与历史使命,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思考,充分实现博物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基于这种认知,在博物馆开展公众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在博物馆展览主题方面做出一定的优化调整,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博物馆展览的紧密衔接。同时,借助于创新手段、优化传播方式等,实现博物馆展览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目的,构建起博物馆工作方式的互动性,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使祖国和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应有的保护,让中华优秀文化世代相传。
二、博物馆的藏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博物馆之中的藏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并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科学文化发展成果,是人类智慧成果最为直接的表现。博物馆的藏品种类多样、形式丰富,在馆藏文物中,不仅是对前辈优良传统的直观表现,也是对后来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种促进。馆藏文物作为国家与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价值追求。一般藏品都是古先民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文物,它们形成原因及过程都是古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需求不断总结经验,经过实践检验所形成的适合当时社会需要的物质产物。这些藏品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复原当时社会生活场景最直观的实物见证,也是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一)博物馆的藏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博物馆文物藏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藏品类别多样,有陶瓷器、金银器、玉石器、书画、简牍、丝织品、漆木器、青铜器等。藏品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先民生产生活的点滴,即使在物质和各种社会资源都相对匮乏的古代社会,创造出让我们为之惊叹的先进文化。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当时,古先民创造出穿越当时社会极限的种种奇迹。博物馆的藏品作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记载着中国故事,無不体现出民族智慧。因此,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从系统性研究层面出发,加强馆藏文物文化价值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