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er08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步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育方式,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构建一个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从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利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培养;探究能力;策略
  培养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合格建设者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小学科学学科以科学实验为依托,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激發探究欲望
  小学生因为受年龄、阅历及所学知识的限制,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使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他们在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下,学会敢于向课本挑战,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向权威挑战。只有“疑”才能“思”,只有“思”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提出问题。如《寻访小动物》一课,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质疑,学生会提出:什么是寻访?对小动物的观察为什么叫访?为什么要访?到什么地方去访等一系列问题。也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质疑,如对《大树的观察》中,学生会说为什么树皮会裂开来?树是白色有是什么东西?怎样来形容树的形状呢等许多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质疑,如在学习《我的观察》后,有学生会提:我们的骨头是怎样生长的?心脏为什么会跳动?问题多得让你会不知所措。学生在“疑”中产生了问题,在“疑”中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提高,探究意识大大增强。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探究思维是探究能力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把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发散。要求学生思考解答某个问题的种种方法。如在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时,由于蚂蚁是活的动物,一停不停地在爬行,而且身体又小,很难让它静下来观察,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多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角度的发散:科学课中,为了得到某种事物的特征,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来进行观察。比如说《纸的观察》,引导学生从颜色、声音、柔软性、吸水性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或概念想到其相近的事物或概念。如学生在观察蜗牛时,从蜗牛的外形想到螺丝、田螺等动物。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想到在性质和形态上相似的另一事物。如,在对水的观察中,联想到类似于水的其它液体,就像酱油、菜油、醋、汽油等;在说草丛中有蟋蟀时,学生会想到蚱蜢、蝗虫、蝴蝶等小动物;在说大树上会有哪些动物时,学生马上会想到有鸟这种动物。学生学会了联想,丰富了想象能力,思维变的灵活了,敏捷了。他们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不让教师告诉答案,总是说:“让我自己想一想,看我想的对不对”。
  最后,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简捷妙法。如在对蜗牛的观察中,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说要把蜗牛浸没在水中,看看蜗牛会不会被水淹死?会的话,它能在水中最多坚持多久?这种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过程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才能更好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
  三、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参与意识,培养探究精神
  新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养成勇于探究的精神。
  例如:教学《混合身边的物质》一课时,我提问:小苏打和醋混合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我并不采用直接灌输得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先猜想,并讲讲为什么这样认为。问题一提出,学生得争议很多,有的说颜色会发生变化,有的说会上下分层,有的说会产生气泡……这时我再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实验,让事实说明一切。最后再共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①颜色变成乳白色;②会产生气泡;③有新的气体主产生,能使火柴熄灭。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表现的舞台,教师不做法官,不当裁判长,让学生自己评说,毫不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争议的局面,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大有益处。
  小学科学学科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科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探究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尤其是要给他们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切实做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期刊
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稳定增长,港口第三方物流产业规模及其园区建设也取得了空前发展.可极大地发挥物流园区的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是中国特色
摘要:色彩基础知识与水彩静物是美术学院的基础课程,是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学习水彩表现技法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知能力,加强色彩的基础知识;重视造型能力,提高水彩技法的表现能力,必须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色彩基础 水彩静物 水彩技法 教学改革  色彩基础与水彩静物,是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的一个基础课程,是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感知色彩的艺术视觉;是体验、学习水彩表现技法的关键課
在现有的职业核心能力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学生这一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研究适合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高职学生自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就
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本文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出发,就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进行简要
数学游戏是寓教育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为游戏活动,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
摘 要:数学的学习内容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方面的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克服一些困难,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树立高尚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数学教学;意志和磨练。  学生的大部分的生活在学校中度过,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的形成和提高更离不了学校教育的影响,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每一位学生将来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合格人才,教师
摘要: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符号,中国画历来“以线造型”。国画线条富有突出的表现性,德国现代主义绘画大师克利说:“笔迹最关键的是表现而不是工整。请考虑一下中国人的做法。”许多美学家对中国画中线条的美学价值很赞赏,并阐释了中国画中线条的最高美学意义和美的规律,甚至是中国画线条的哲学意义。线条在中国画中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地位,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要素从中国画中单独脱离出来。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的发展 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的各级党团、学生会组织、高校学生干部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思
期刊
文章使用徒手切片法对采自新疆不同生境下的22种藓类植物茎和叶片进行横切,对横切面进行比较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旱生藓类植物叶片细胞壁加厚从而减小水分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