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检查在结核病诊断方面的意义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ppc825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目前我国结核病专科医院用于结核病诊断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分细菌学、临床物理学、临床化学、病理学、免疫学逐一进行归纳总结,说明其在诊断结核病方面各自的意义和特点,给广大临床医生在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76-02
  近些年,临床医生渴望对现阶段结核病的诊断方法有所了解,现将与结核病诊断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分细菌学、临床物理学、临床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及免疫学逐一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够给大家有所帮助。
  1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结果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首先留取的标本(痰液、血液、伤口分泌物和各种感染组织等)质量要高,采集、转送正确。检查主要有:
  1.1 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主要以萋-尼氏染色镜结果分级报告为标准:1.1.1抗酸杆菌阴性: 1.1.2报告抗酸杆菌菌数;1.1.3抗酸杆菌阳性(1+);1.1.4抗酸杆菌阳性(2+);1.1.5抗酸杆菌阳性(3+);1.1.6抗酸杆菌阳性(4+)。
  1.2 分枝杆菌培养:
  1.2.1罗氏培养法:它是将结核菌接种在改良的罗氏培养基上,结核菌能选择性地消耗培养基中促进结核菌生长和繁殖的天门冬酰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培养其中天门冬酰胺的消耗量,从而证明有无结核菌的存在。是鉴别死菌、活菌的主要方法,为目前临床广泛开展的培养方法,优点是阳性率比痰涂片高,且价格低,缺点是培养周期长,一般需15-60天。
  1.2.2全自动快速结核菌培养系统(快培960):是美国BD公司生产的具有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等功能的新产品,它是采用连续荧光探测技术直接测定伴随分枝杆菌生长所引起02浓度变化以监测培养管内分枝杆菌生长状态,它具有设计原理先进,阳性标本检出时间短,阳性标本检出高,但价格较贵的特点。
  2 分子生物学检查
  主要包括:聚合酶联反应(PCR),连接酶连反应,链置换扩增基因芯片,基因分裂等。利用核酸扩增技术和杂交技术,通过信号扩增系统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以达到改善现有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目的。
  2.1聚合酶链反应(PCR) 聚合酶链反应(PCR)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是其特点,在临床标本中甚至可直接检测到结核杆菌的特异系列。缺点是不能鉴别是死菌还是活菌,因为单纯的PCR对治愈患者难以评价其临床意义(1)
  2.2连接酶链反应 连接酶链反应采用热稳定连接酶,区分DNA序列上仅有一个碱基对的差异。尽管没有PCR的高度敏感性,但连接酶链反应具有高识别能力。对于涂片阳性和阴性的标本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是有用的结核病初筛的检验方法,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别方法,补充了传统的涂片及培养的微生物诊断技术。
  3 临床物理学检查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升高,但淋巴细胞一般升高,说明结核病是一个慢性病过程,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的患者积液性质为渗血液,外观呈透明或混浊的草黄或棕黄色,或血性,可自行凝固;比重一般在1.018以上;细胞数一般在500×106/L以上,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多为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状,可呈淡黄色,压力增高,一般为180~450mmH2O;细胞数增多,一般以(100~500)106/L为多见,以淋巴细胞为主。
  4 临床化学检查
  4.1酶学检查
  4.1.1腺苷脱氨酶(ADA)检查
  结核性胸、腹膜炎患者的胸腹水ADA活性升高,通常大于40μ/L,胸腹水ADA/血清ADA>1,诊断结核性胸腹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在95%以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ADA含量也升高。CSF中ADA/血清ADA>1,ADA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
  4.1.2乳酸脱氨酶(LDH)检查
  胸、腹腔积液的患者,检测LDH既可以用于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也可以用于良性胸腹腔积液与恶性胸腹腔积液的鉴别,胸腹水LDH/血清LDH>0.6为渗出液,胸腹水LDH/血清LDH<0.6为漏出液;癌性胸腹水LDH总活性约为患者血清LDH活性3.5倍,如果超过5倍则高度提示恶性;而良性渗出性胸腹水均为其血清LDH活性的2.5倍,有助诊断。当胸腹水LDH含量>500μ/L通过为恶性积液。
  4.2其它生化检查
  结核性胸、腹膜炎患者积液检测李凡氏反应阳性,蛋白质浓度多大于30g/L,胸腹水TP(蛋白)/血清TP>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中TP含量升高,通常大于45mg/dL,而糖和氯化物降低。这是因为结核分技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及丙酮酸。随着CSF中结核菌数增多,CSF中糖浓度相应降低,糖降低的同时,氯离子含量也降低,而炎症导致脑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氯化物粘附在蛛网膜黏连处,氯化物转运发生障碍等原因,导致氯化物浓度降低。
  5 病理学检查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以渗出、增生、变质三种为主,上述三种病变可同时存在于一个病灶中,但通常以一种改变为主,当镜下见到结核性肉芽肿改变、干酪样坏死改变,就符合结核病的诊断,病理检查通常在疑难病例鉴别诊断上应用,例如:结核球与肿瘤的鉴别,淋巴结核与淋巴结炎的鉴别等。
  6 免疫学检查
  6.1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其原理为IV型超敏反应。常用5TU标准结素(PPD-S)于前臂掌侧中央处皮内注射,72小时后观察结果。
  6.1.1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小于5mm为阴性反应,说明未感染过结核菌;近期(4-8周)感染机体尚未产生反应;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
  6.1.2 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在5-9mm为+阳性,10-20为++阳性反应;说明机体接种过卡介苗或感染过结核菌已康复。
  6.1.3 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大于20mm(3岁以下婴幼儿大于或等于15mm)或可见水泡、局部坏死都为强阳性反应,说明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存在,可能为抗酸杆菌感染,婴幼儿阳性或强阳性且未接种过卡介苗,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6.2结核抗体检测
  结核杆菌感染机后,可刺激机体产生IgM、IgG、IgA类抗体。研究表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IgG抗体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病变活动程序存在平行关系,因而目前多以检测各种体液(血清、腦脊液、胸水、腹水、尿液)中结核IgG水平协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以上是目前结核病患者到医院就诊对诊断有参考价值常做的几项检查项目,细菌学检查由于其客观性、直观性,方便性等特点,仍将是结核病诊断的重要基石。分子生物学、临床物理学、临床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检查做为必要有益的补充,这些检查技术相结合,将为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结核病监测提供有力的手段,为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将发挥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常教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第33卷第11期 。
  [2] 罗德生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2(1)44-46
  [3] 蒋天伦 、府伟灵、张波等 链置换扩增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24(1)39-4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64-02  吸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全世界约有300万人因吸烟而患慢性病死亡。因此控制吸烟是关系到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国在控烟的宣传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吸烟是一复杂的社会行为,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宣教对我国农村社区人群的影响如何有待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门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柯氏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4例柯氏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经3个月~1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局部无畸形,功能恢复满意,治愈率为100%,未见致残或其它后遗症发生。结论: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给予石膏托外固定是治疗柯氏骨折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固定方便,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宝山区某学校一起水痘暴发疫情,分析教学机构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进一步制定教学机构水痘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该校所有患病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校共有中小学生898名,发病29名,罹患率3.23%,疫情历时达33天,无死亡病例。确认为一起教学机构水痘暴发疫情。结论:提高教学机构晨检质量,及时隔离患病学生,提高水痘疫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久治县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趋势和特征。方法:通过对2006年—2011年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得的细菌性痢疾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2011年久治县法定报告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为59.84/10万—191.73/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92.34/10万,结论:细菌性痢疾流行与传播因素的广泛性,为今后久治县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索脑瘫患儿放弃治疗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50例在门诊确诊过的脑瘫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经济承受能力、心理和社会压力、该病的预后情况是脑瘫患儿得不到正规治疗和继续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做好脑瘫患儿家属的家庭康复培训工作和心理疏导,应用家庭康复对脑瘫患儿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康复治疗,较易得到患儿家属的支持和主动配合,有利于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实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0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全髋置换组(全髋组)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双极组),全髋组55例,双极组53例。全部病例平均随访24个月,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我院普外科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为今后减少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从2008年元月至2013年元月入住我科并进行手术的患者的术后切口发展情况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入住我院的上述患者中,有62例发生了术后切口的感染,感染率为3.82%。结论: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对于各种手术的方式处理,相应的预防方案制定、抗生素的使用及护理是降低术后感染的主要手段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医用臭氧与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方法:80例经确诊属于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关节腔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组和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组,疗程5周,治疗前与治疗后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和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VAS评分、Lysholm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清洁手应用抗生素与否对切口的感染及愈合情况。方法:对甲状腺手术根据是否应用抗生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排除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 糖尿病、免疫功能缺陷者等)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自然状况(例数、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感染率、伤口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清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腋下小切口(LAT)与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治疗青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青年自发性气胸按手术方式分为LAT组(n=37)和VATS组(n=23),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镇痛药的用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的差异。结果:VATS组在手术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镇痛药的用药时间要短于LAT组,2组在术后24小时疼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