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放弃治疗的原因分析与康复护理指导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ael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索脑瘫患儿放弃治疗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50例在门诊确诊过的脑瘫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经济承受能力、心理和社会压力、该病的预后情况是脑瘫患儿得不到正规治疗和继续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做好脑瘫患儿家属的家庭康复培训工作和心理疏导,应用家庭康复对脑瘫患儿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康复治疗,较易得到患儿家属的支持和主动配合,有利于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满意。
  【關键词】脑瘫;原因分析;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51-0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遇到因各种因素使家长放弃,导致有些患儿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本文就脑瘫患儿放弃治疗的原因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且放弃治疗的脑瘫患儿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痉挛型12例,手足徐动型8例,混合型10例;年龄3个月到5岁之间。均符合2009年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诊断与分型标准[1]。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患儿发病原因、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的态度、家庭经济情况、心理与社会压力和预后等,由患儿家属填写或调查者按患儿家属回答填写。被调查患儿家属均知道疾病诊断。
  2 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回30份,回收率100%。调查问卷汇总、分析结果见表1:
  3 放弃治疗的原因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脑瘫患儿家长对疾病的原因、诊断、分型是清楚的,对患儿的治疗态度也是积极的(90%)。同时看到,家庭经济情况、疾病的预后、心理与社会压力、投入过多精力、担心影响家庭生存质量是患儿家长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说明脑瘫患儿家长对孩子的治疗、抚养、教育等方面付出过多财力、物力和精力,使其正常社会交往和身心健康都造成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明显降低[2]。
  3.1对预后持怀疑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94%的患儿家长不了解该病的治疗效果,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而采取放任不治的态度。这是脑瘫患儿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
  3.2经济困难
  在本调查中有78%患儿因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差被放弃治疗。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时间长、花费高、部分家庭收入低,都是迫使家庭放弃脑瘫患儿治疗的原因。
  3.3心理与社会压力
  对许多脑瘫患儿来说,即便积极治疗后,社会生活完全独立也是不现实的,他们可能一生都离不开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帮助。家长对患儿将来的日常生活能力、教育与就业、社交与人际关系的交往、结婚生子等都产生了消极情绪。所以,82%的患儿家长选择放弃治疗。
  3.4牵扯太多精力,家庭生活治疗下降
  据调查,86%的家长因患儿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表示了强烈的应激反应。80%的患儿家长认为对患儿投入了过多精力。当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被诊断为脑瘫,尤其是得知脑瘫的预后不理想时,其心理打击是非常大的,再加上治疗过程中所要付出的经济负担,必然会影响家长的认知、情绪、行为,降低其社会适应能力,从而降低了家庭成员的生存质量。
  4 康复指导
  4.1 培训方法
  由于以上因素,尤其脑瘫患儿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对患儿的治疗存在消极心理,使患儿容易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很容易发展到不可逆转的后果。
  基于此,在对患儿进行一定的临床康复后,开始实施家庭康复护理与训练模式,使护理与训练走向家庭,让患儿在家中、在亲人的关怀和熟悉的环境中得到如同医院的护理与训练。针对患儿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康复护理,对患儿家长进行康复训练的集体和个别培训。培训小组有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康复治疗师共同组成。集体培训以理论和技术示范为主,教会家长正确规范、简单实用的训练方法,1次/周。主要讲授脑瘫的训练方法、护理常识、常见异常姿势及纠正方法、日常生活护理等;个别培训以解答存在的疑问为主。
  4.2家庭康复训练内容
  4.2.1姿势体位训练
  训练患儿正确的卧姿、抱姿、坐姿。例如正确的侧卧位,应在两上肢、下肢之间分别夹一长圆柱形枕芯,使其上肢伸展,下肢伸展,且两腿分开。对有角弓反张的患儿,可在船形吊床上仰卧,一般要求患侧卧位,这样可使患侧肢体固定,有利于抑制患儿异常的姿势,达到姿势对称的目的[3]。
  4.2.2 平衡训练
  每日家长辅助患儿俯爬数次,如膝手爬数米~100米/次;斜坡上爬行10~50米/次。这些运动均可刺激患儿前庭、小脑等平衡感受器,促进患儿的坐位、站立平衡功能发育成熟,利于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
  4.2.3皮肤触觉刺激按摩法
  4.2.3.1四肢皮肤触觉刺激按摩法
  患儿家长用手轻轻摩擦脑瘫患儿上肢、下肢、手掌、足掌的皮肤,重点摩擦大、小腿内侧皮肤,2次/日。可以改善皮肤的感觉,提高传入速度,并向大脑输入正确的运动信息,最终达到恢复运动功能。
  4.2.3.2全身皮肤浅触觉刺激按摩法
  患儿家长用软、硬毛刷进行全身皮肤的痛觉刺激,5次/日,2~5分钟/次。要用两种不同质地的毛刷进行交替刺激,有利于加强信息输入,疏通输入通道,改善脑的综合及输出功能。
  4.2.3.3温度刺激按摩法
  用冷(15℃)、热(38℃)水对皮肤交替刺激。初期患儿家长用盛有凉、热水的两个盆,各放入两条毛巾,将湿毛巾交替擦洗患儿四肢及躯体皮肤,待患儿适应后再用冷水、热水交替快速冲洗全身,并迅速用干毛巾将水擦去。2次/日,3~5分钟/次,冬天慎用。   4.2.3.3光感及声刺激
  在大脑发育时期,对环境的刺激表现比较敏感,易于受环境的影响,声光刺激可以打通视觉、听觉,直到患儿大脑的相应功能区恢复正常生理反应。因此建议和帮助患儿家长把居室营造成一个五颜六色,声光和谐的环境,如墙壁上挂有颜色的图案及字型进行视觉符号刺激;选用一些有意义的音乐录音带,每天定时播放。2次/日,30分钟/次。注意对患儿多进行语言交流,以促进小儿语言的发育。
  4.2.4 Bobath法
  其具体的训练方法按正常婴幼儿发育的各阶段来进行训练。按照医护人员教授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抬头、翻身、坐、爬、蹲、站走等功能训练。注意利用家庭的环境,配合语言,玩具等多种诱导方法,并与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ADL)相结合。2次/日,1小时/次。如翻身训练,患儿仰卧位,一侧置新鲜有声的玩具,家长一手将患儿一侧手臂伸直,掌心向上,同一手将其头扶向同侧,头枕于手臂上,并使其下颌内收,诱发患儿抬肩、屈髋、躯干旋转至翻身结束[4]。
  4.3效果
  经过开展3个月至一年的家庭康复训练模式和跟踪调查,有30例脑瘫患儿与正长同龄儿童相似,其余患儿在关节活动度、肌张力、认知、日常生活活动和姿势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5 讨论
  脑性瘫痪是儿童主要的致残性疾病,它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脑瘫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见效慢,费用高,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使许多脑瘫患儿被放弃治疗。而家庭康复训练简单易行,针对性强,即经济又方便,也使家长在亲身体验中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并看到孩子所藴藏的潜力,从而提高家长对治疗的兴趣和信心,增进亲子感情,所以家庭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5]。因此,做通患儿父母的思想工作,改变放任不治的想法,让家长参与,由被动变主动是患儿康复的关键所在。
  在目前国内脑瘫治疗采用家庭与医院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模式下,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取得显著进步,但同时也提示康复医护人员不仅要懂得脑瘫的康复治疗,还应学会如何对脑瘫患儿的父母进行心理的沟通,便于改变家长对患儿的治疗态度,既能减轻了家庭经济和生活负担,又能保证了患儿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明显促进了患儿的康复[6]。
  参考文献:
  [1] 陳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 林青梅,刘振寰.脑瘫对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9,4(106):93-94.
  [3] 魏玉英.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603.
  [4] 李月梅,郭彦力.家庭康复护理对门诊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1,16(9):567-568.
  [5] 王益梅,王跑球.康复指导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9(9):821-823.
  [6] 李小莉,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06,5(5):62-6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根据已分娩妇女在孕前的体重类型分析孕期体重、新生儿体重及与孕期营养膳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4~2013年3月已分娩妇女的病史资料,对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及新生儿体重分类。孕妇根据体重分为低体重、标准体重、超重和肥胖組;采用询问法对孕前、孕期营养膳食成份进行调查。结果:低体重组、标准体重组和超重组孕末期体重增加分别为33%、29%和24%,有显著性统计差异;低体重、标准体重
期刊
【摘 要】目的:为了解本区出生缺陷情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率。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钦南区14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5年共监测围产儿34406人,出生缺陷儿256例,出生缺陷儿发生率7.44‰。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指、肢体短缩、脑积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6例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采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68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锁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77-01  2012年6月27日5时许,县疾控中心接到县卫生局电话:我县某乡镇卫生院于26日晚—27日凌晨收治一批症状相似的急性胃肠症状病人,县疾控中心立即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赶赴现场,同时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食品药品监督所工作人员在县政府主管县长的带领下也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 3月在我院接受脊柱骨骨折治疗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和患者的主治医生讨论,进而对脊柱骨折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后,再用SPSS 15.0对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本组58例患者的发病原因有:交通事故伤26例,重物压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20例,塌方伤7例。肋骨骨折7例,骨盆骨折4例,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程度及暴露预防情况。方法:根据需要调查的内容自行设计问卷,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由专人对所选取的两所医院和科室的医生进行拦截调查。结果:医生接受职业暴露培训的比例较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医生对本单位职业暴露损害应急处置的制度不熟悉;10%左右的医生不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具,极少部分医生对手卫生重视不够;职业暴露主要发生交接班、夜班和节假日在岗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64-02  吸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全世界约有300万人因吸烟而患慢性病死亡。因此控制吸烟是关系到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国在控烟的宣传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吸烟是一复杂的社会行为,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宣教对我国农村社区人群的影响如何有待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门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柯氏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4例柯氏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经3个月~1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局部无畸形,功能恢复满意,治愈率为100%,未见致残或其它后遗症发生。结论: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给予石膏托外固定是治疗柯氏骨折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固定方便,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宝山区某学校一起水痘暴发疫情,分析教学机构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进一步制定教学机构水痘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该校所有患病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校共有中小学生898名,发病29名,罹患率3.23%,疫情历时达33天,无死亡病例。确认为一起教学机构水痘暴发疫情。结论:提高教学机构晨检质量,及时隔离患病学生,提高水痘疫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久治县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趋势和特征。方法:通过对2006年—2011年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得的细菌性痢疾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2011年久治县法定报告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为59.84/10万—191.73/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92.34/10万,结论:细菌性痢疾流行与传播因素的广泛性,为今后久治县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