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近年来,辽宁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公共财税体系仍不健全,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辽宁公共财税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税改革;财政体系;辽宁
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辽宁财政体制的现状
(一)辽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辽宁财政收入规模继续扩大,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012年辽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0亿元的大关,实现3106.4亿元,较2010年的2004.8亿元,增长了54.9%,位居全国第七位;从财政收入的结构来看,税收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主要税种贡献的财政收入增加。2010年至2012年,税收收入的平均增速为25.2%,略高于同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速,但2013年上半年增速有所下降,仅比去年同期增长8.6%。2012年税收收入2317.2亿元,主要税种的贡献为:营业税606.5亿元,同比增长9%;企业所得税242.4亿元,同比增长6.7%;城镇土地使用税221.9亿元,同比增长52.3%。
(二)辽宁财政支出结构趋于合理,民生支出成为重点
辽宁省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刚性支出、法定支出、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切实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项目上。从财政支出总规模来看, 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558.6亿元,较2010年的3194.4亿元,增长了42.7%,支出总量在全国排名第6位。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2012年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教育728.8亿元,占比16%,同比增长33.9%;社会保障和就业727.7亿元,占比16%,增长10.7 %;农林水事务405亿元,占比9%,增长23%;医疗卫生200.2亿元,占比4.4%,增长10%;科学技术101.2亿元,占比2.2%,增长16.1%;节能环保93.3亿元,占比2%,增长25%。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对教育事业发展,就业工作,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投入加大。
(三)辽宁财税改革稳步推进,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在税制改革方面,积极推进结构性减税,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和推动作用。2013年8月辽宁在八大行业实施"营改增"改革工作,据统计,2013年辽宁在实施"营改增"、落实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以及取消和减免收费方面,共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19.4亿元。在预算制度改革方面,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预算公开力度加大。全口径预算编制工作积极探索推进,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政府采购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在2009年财政部下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引领下,辽宁财政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绩效评价范围和规模逐年扩大。2005年辽宁率先在全国启动了"阳光财政"建设,现在已经初步构建起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以及监督制约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提高了财政政策和收支预算的透明度。
二、辽宁公共财税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间财力与事权不匹配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偏高,但事权责任却更多的由地方财政承担。例如,2012年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2.1%,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全国政府支出的比重却高达85.1%。对于辽宁来说,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而财政支出却刚性攀升,收支缺口扩大。从绝对值来看,2010年财政收支的缺口为1189.6亿元,2011年扩大为1262.7亿元,2012年再扩大到1452.2亿元。从增速来看,虽然2010年至2012年辽宁财政收入的增速略大于财政支出的增速,但2013年上半年财政收入的增速远小于财政支出的增速,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辽宁地方税体系主体税种不突出
辽宁税收覆盖面狭窄,地方主体税种缺失。由于地方税税收入规模相对较小,而且更易受到国家税收调整变化的影响,所以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的依赖性较大。辽宁2010年至2012年非税收入的平均增速为24.9%,而且2011年和2012年,非税收入的增速均高于同期税收收入的增速。2012年辽宁地区各项税收合计4646.47亿元,地方税税收2317.2亿元,占总税收的49.9%,其中营业税收入606.49亿元,占地方税收入的比重为26.2%,城镇土地使用税221.92亿元,资源税109.3亿元,房地产税64.17亿元,由此可见,除营业税外,其他地方税种的税收收入占比较低。2013年"营改增"结构性减税的实施,对辽宁地方税体系来说是一场重要的改革,地方税缺失的现状更加明显。
(三)辽宁公共支出管理不完善
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有待改进,财政支出结构仍需优化。一是教育支出投入仍须加大,2012年辽宁财政一般预算内教育支出728.8亿元,占辽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仍然没有实现财政性教育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4%的目标;二是医疗卫生投入较低,2012年财政性医疗卫生支出200.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4.4%,同比增长10%,此指标不仅占比较低,而且增速也低于一般预算支出的平均增速;三是民生支出仍有提高空间,2012年辽宁民生支出为3206.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了70.3%,而同期江苏省民生支出5314.31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5.6%,所以辽宁省民生支出仍有继续提高空间。与此同时,辽宁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仍然薄弱。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仍需提升,预算的完整性、透明性离社会公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和社会各界对预算的监督功能,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完善辽宁公共财税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政府间财政分配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第一,优化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在中央对地方、省对市县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融资平台等关键问题,优化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第二,优化财政分配体系,要深化省以下分税制改革。对于辽宁省来说,要深化省以下分税制改革,推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改革措施,减少财政级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县乡财政实力。例如,适当降低与土地、房产直接相关的税种收入中市县财政的分享比例;调整优化土地出让金收入分配,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等。
(二)完善地方税体系,壮大地方税收收入
第一,继续实施和优化结构性减税,推进税制改革。辽宁已经开始在八大行业实施"营改增"试点,随着改革效应的逐步显现,可以适时扩大"营改增"的行业范围,例如将邮电通讯、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最终实现全行业和全区域覆盖,避免重复征税,促进民间投资。另外,面对"营改增"后地方财力减少的现状,可以调整增值税分成比例,建议改为五五分成,弥补地方财力缺口。
第二,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收体系。随着结构性减税的深入,地方税收收入增速降低,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势在必行。首先,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应该具有税基宽、税源丰富,增长潜力大,便于地方征管的特点,而资源税、房地产税、车船税具有以上特点,是地方主体税种的优选对象,而且这三种税也是国外许多国家地方税的主体。其次,建议适时征收物业税,因为物业税与现行的房产税不同,是对房屋的公允价值课税,这样既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长期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来源,而且有助于为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最后,建议赋予省一级政府必要的税收立法权和税收优惠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出相关税收决策,巩固地方税源。
(三)强化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绩效
第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转型。首先,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广大群众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财政扶持政策,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最后,加大调整居民收入分配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在收入分配中的调控职能作用,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者、退休人员收入水平,提高扶贫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重点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的负担。
第二,推动预算管理改革,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绩效。首先,要全面推进"全口径"预算的编制,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在原有预算基础上编制综合预算,全面反映政府的各项收支情况和管理活动。其次,加强对预算的监督,提高财政管理绩效。通过增强审计部门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对财政资金绩效的审计功能,并完善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审查功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腐败。最后,逐步推进预算公开化,积极完善"阳光财政"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3)[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辽宁统计年鉴(2013)[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2,(20).
作者简介:邢文妍(1982-),女,河北张家口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财政税收政策;张献和(1962-),男,辽宁康平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胡丽华,女,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关键词:财税改革;财政体系;辽宁
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辽宁财政体制的现状
(一)辽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辽宁财政收入规模继续扩大,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012年辽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0亿元的大关,实现3106.4亿元,较2010年的2004.8亿元,增长了54.9%,位居全国第七位;从财政收入的结构来看,税收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主要税种贡献的财政收入增加。2010年至2012年,税收收入的平均增速为25.2%,略高于同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速,但2013年上半年增速有所下降,仅比去年同期增长8.6%。2012年税收收入2317.2亿元,主要税种的贡献为:营业税606.5亿元,同比增长9%;企业所得税242.4亿元,同比增长6.7%;城镇土地使用税221.9亿元,同比增长52.3%。
(二)辽宁财政支出结构趋于合理,民生支出成为重点
辽宁省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刚性支出、法定支出、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切实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项目上。从财政支出总规模来看, 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558.6亿元,较2010年的3194.4亿元,增长了42.7%,支出总量在全国排名第6位。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2012年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教育728.8亿元,占比16%,同比增长33.9%;社会保障和就业727.7亿元,占比16%,增长10.7 %;农林水事务405亿元,占比9%,增长23%;医疗卫生200.2亿元,占比4.4%,增长10%;科学技术101.2亿元,占比2.2%,增长16.1%;节能环保93.3亿元,占比2%,增长25%。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对教育事业发展,就业工作,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投入加大。
(三)辽宁财税改革稳步推进,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在税制改革方面,积极推进结构性减税,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和推动作用。2013年8月辽宁在八大行业实施"营改增"改革工作,据统计,2013年辽宁在实施"营改增"、落实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以及取消和减免收费方面,共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19.4亿元。在预算制度改革方面,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预算公开力度加大。全口径预算编制工作积极探索推进,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政府采购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在2009年财政部下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引领下,辽宁财政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绩效评价范围和规模逐年扩大。2005年辽宁率先在全国启动了"阳光财政"建设,现在已经初步构建起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以及监督制约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提高了财政政策和收支预算的透明度。
二、辽宁公共财税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间财力与事权不匹配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偏高,但事权责任却更多的由地方财政承担。例如,2012年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2.1%,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全国政府支出的比重却高达85.1%。对于辽宁来说,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而财政支出却刚性攀升,收支缺口扩大。从绝对值来看,2010年财政收支的缺口为1189.6亿元,2011年扩大为1262.7亿元,2012年再扩大到1452.2亿元。从增速来看,虽然2010年至2012年辽宁财政收入的增速略大于财政支出的增速,但2013年上半年财政收入的增速远小于财政支出的增速,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辽宁地方税体系主体税种不突出
辽宁税收覆盖面狭窄,地方主体税种缺失。由于地方税税收入规模相对较小,而且更易受到国家税收调整变化的影响,所以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的依赖性较大。辽宁2010年至2012年非税收入的平均增速为24.9%,而且2011年和2012年,非税收入的增速均高于同期税收收入的增速。2012年辽宁地区各项税收合计4646.47亿元,地方税税收2317.2亿元,占总税收的49.9%,其中营业税收入606.49亿元,占地方税收入的比重为26.2%,城镇土地使用税221.92亿元,资源税109.3亿元,房地产税64.17亿元,由此可见,除营业税外,其他地方税种的税收收入占比较低。2013年"营改增"结构性减税的实施,对辽宁地方税体系来说是一场重要的改革,地方税缺失的现状更加明显。
(三)辽宁公共支出管理不完善
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有待改进,财政支出结构仍需优化。一是教育支出投入仍须加大,2012年辽宁财政一般预算内教育支出728.8亿元,占辽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仍然没有实现财政性教育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4%的目标;二是医疗卫生投入较低,2012年财政性医疗卫生支出200.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4.4%,同比增长10%,此指标不仅占比较低,而且增速也低于一般预算支出的平均增速;三是民生支出仍有提高空间,2012年辽宁民生支出为3206.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了70.3%,而同期江苏省民生支出5314.31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5.6%,所以辽宁省民生支出仍有继续提高空间。与此同时,辽宁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仍然薄弱。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仍需提升,预算的完整性、透明性离社会公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和社会各界对预算的监督功能,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完善辽宁公共财税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政府间财政分配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第一,优化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在中央对地方、省对市县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融资平台等关键问题,优化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第二,优化财政分配体系,要深化省以下分税制改革。对于辽宁省来说,要深化省以下分税制改革,推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改革措施,减少财政级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县乡财政实力。例如,适当降低与土地、房产直接相关的税种收入中市县财政的分享比例;调整优化土地出让金收入分配,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等。
(二)完善地方税体系,壮大地方税收收入
第一,继续实施和优化结构性减税,推进税制改革。辽宁已经开始在八大行业实施"营改增"试点,随着改革效应的逐步显现,可以适时扩大"营改增"的行业范围,例如将邮电通讯、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最终实现全行业和全区域覆盖,避免重复征税,促进民间投资。另外,面对"营改增"后地方财力减少的现状,可以调整增值税分成比例,建议改为五五分成,弥补地方财力缺口。
第二,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收体系。随着结构性减税的深入,地方税收收入增速降低,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势在必行。首先,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应该具有税基宽、税源丰富,增长潜力大,便于地方征管的特点,而资源税、房地产税、车船税具有以上特点,是地方主体税种的优选对象,而且这三种税也是国外许多国家地方税的主体。其次,建议适时征收物业税,因为物业税与现行的房产税不同,是对房屋的公允价值课税,这样既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长期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来源,而且有助于为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最后,建议赋予省一级政府必要的税收立法权和税收优惠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出相关税收决策,巩固地方税源。
(三)强化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绩效
第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转型。首先,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广大群众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财政扶持政策,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最后,加大调整居民收入分配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在收入分配中的调控职能作用,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者、退休人员收入水平,提高扶贫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重点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的负担。
第二,推动预算管理改革,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绩效。首先,要全面推进"全口径"预算的编制,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在原有预算基础上编制综合预算,全面反映政府的各项收支情况和管理活动。其次,加强对预算的监督,提高财政管理绩效。通过增强审计部门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对财政资金绩效的审计功能,并完善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审查功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腐败。最后,逐步推进预算公开化,积极完善"阳光财政"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3)[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辽宁统计年鉴(2013)[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2,(20).
作者简介:邢文妍(1982-),女,河北张家口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财政税收政策;张献和(1962-),男,辽宁康平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胡丽华,女,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