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扒窃行为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本案情
  2012年3月20日上午,在一辆由汝州发往许昌的客车上,犯罪嫌疑人郭某将被害人常某置放在车内头顶行李架(距离被害人身后约2米)上的笔记本电脑(14寸)盗走,后郭某下车,常某经他人提醒时,发现笔记本被盗,遂报案。次日,郭某被抓获。经物价部门评估,被盗物品价值为人民币850元。
  二、争议焦点
  对于本案的定性存在着两种观点,争议焦点在于:犯罪嫌疑人郭某的盗窃行为,是扒窃行为,还是普通盗窃行为。如果认定为扒窃行为,则不受1000元的立案标准限制,构成盗窃犯罪;如果属于一般的盗窃行为,则没有达到1000元的立案标准,不属于犯罪。
  第一种观点认为,郭某的行为属于扒窃,构成盗窃罪。理由是,本案受害人常某置放于车内头顶行李架上的笔记本电脑,应属于常某随身携带的财物,犯罪嫌疑人郭某秘密将其窃取的行为,应属于扒窃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条之规定,扒窃属于行为犯,故郭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郭某的行为属于普通盗窃行为,尚未达到盗窃犯罪1000元的刑事立案标准,故郭某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理由是,扒窃的对象为小件财物,能够贴身携带的。而本案笔记本电脑并不属于小件财物。且客车内头顶的行李架对乘客来说,并非贴身位置。故郭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普通盗窃行为。而普通盗窃罪属于数额犯,本案笔记本电脑经物价评估为人民币850元,尚未达到盗窃犯罪1000元的刑事立案标准,故郭某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三、笔者意见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笔者认为该案属于普通盗窃行为,不属于扒窃行为,不构成盗窃罪。现分析如下:
  由于扒窃犯罪,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极大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和出行安全。因此,《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写进刑法条文,明确纳入盗窃罪的罪状列举之中。但是总体上而言,“扒窃”一词并不属于规范的刑法用语,在法律法规或者规范性法律文件及学理解释中,对扒窃行为都缺乏明确的界定,司法实务对此问题研究的也不够深入。理论上的不统一,导致了实践中的分歧。因此,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扒窃”犯罪的认定,需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扒窃”的行为特征
  所谓扒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窃取被害人随身携带财物的行为。扒窃犯罪是盗窃犯罪的一种,它是盗窃犯罪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具有盗窃犯罪的一般特征,同时又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盗窃犯罪。
  扒窃行为除具备“秘密窃取”盗窃特征外,还应该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地点特征,窃取行为发生在比较特定的空间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中。通常发生在车站、码头、民用航空器、市场、商场、公园、广场等公用建筑及公用场所设施中,或者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二是对象特征,秘密窃取的对象为被害人贴身放置的财物。如餐厅顾客放在座位上的包袋内的财物,或是挂在座位椅背上的衣服口袋内的财物等。
  (二)对“公共场所”如何认定
  通常我们认为所谓的公共场所,是相对于企事业单位、私人住所等而言,它是指向社会开放的,供社会成员自由往来并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如公园、广场、游乐场、商场、火车站、电影院、歌舞厅、餐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目前唯一界定公共场所的法规,可以为我们准确的理解公共场所的含义提供帮助。《条例》根据场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将公共场所分为公共娱乐场所、公共交通场所、游览场所和商品交易市场四种类型七个方面:(一)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院;(三)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四)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五)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六)商场(店)、书店;(七)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而本案案发地点为客车内,即公共交通工具上,无论依据《条例》的规定,还是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均属于“公共场所”,故本案案发地点符合扒窃行为的地点特征。
  (三)对“随身携带的物品”应该如何理解
  随身携带的物品是指空间上距离携带人较近,能够被携带人所随时支配的物品。而且笔者认为扒窃的物品一般应理解为小件物品,如果将一些大件物品,如他人身边的自行车、电动車等亦列在扒窃之列,则不仅超出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知,也有不当扩大扒窃范围的嫌疑。
  贴身位置,一般如餐厅顾客座位的旁边,或是座位的椅背等。至于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行李架,是否属于贴身位置,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行李架上放置的财物距离所有人较近,所有人起身或者抬头就可以随时支配的情况下,应该视为随身携带的财物;若距离所有人较远,或者不能被所有人随时支配的,则不能视为随身携带的财物。
  本案中,该笔记本电脑装在旅行包内,被放置在距离被害人座位后约两米的头顶行李架上,鉴于客车在行驶过程中,被害人不可能时常扭头或转身观察其在后方头顶行李架上的财物,所以此时行李在行李架上所处的位置相对于被害人头顶上方,或者前方的行李架区来说,属于相对控制位置。且鉴于本案被害人笔记本电脑大小为14寸,不属于小件物品,郭某的行为并不符合扒窃的对象特征,不属于扒窃,而应认定为普通盗窃行为。
  另外,如果行为人趁人短暂离开座位时行窃,一般也认定为普通盗窃行为。
  所以,笔者认为该案属于普通盗窃行为,加之被盗物品价值850元,尚未达到盗窃犯罪1000元的刑事立案标准,故郭某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四、笔者建议:
  明确扒窃犯罪的具体标准
  扒窃行为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公共秩序、侵犯公民财产权利的犯罪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入罪,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将会对扒窃行为起到明显的震慑作用,很多“三只手”不敢再出手,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扒窃行为的打击力度,遏制扒窃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秩序,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出行安全、财产安全,为依法打击扒窃行为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
  但是随着新法的实施,我们也发现了对于“扒窃行为”的具体界定,缺乏一个明确、权威的标准,理论上的不统一,导致了实践中的分歧。故建议立法及司法机关能尽快出台相关的立法或司法解释,以明确扒窃犯罪的具体标准,指导司法实践。随着打击力度的增强,入罪标准的明确,法制宣传的深入,相信对于扒窃行为,以身试法的人会越来越少。
  
  (作者通讯地址:汝州市人民检察院,河南 汝州 467500)
其他文献
摘 要: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及当前考评办法与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进程的不相适应,使部分基层检察院出现依赖心理。为此,应完善考评办法、建立奖励机制,完善侦查指挥中心的信息系统和人才库建设,发挥基层检察院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侦查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融入;侦查一体化    侦查一体化机制对于破解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存在的案件发现难、查证难、处理难,办案阻力大的“三难一大”问题具有
期刊
信用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当今社会信用卡已走进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常见的支付手段,中国正在从“现金付款时代”走向“信用卡时代”。同时各种各样的信用卡犯罪日益猖獗,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导致信用卡犯罪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对金融机构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安定因素。因此,我们就当前信用卡诈骗犯罪情况进行了调研,着重分析当前司法机
期刊
摘 要:  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引入了刑事和解这一重要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介入与协调,帮助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是被害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摆脱甚或困境,既可以节约司法资源,又可以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实践证明,在检察环节适用刑事和解处理刑事案件具有积极的意义,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问题。  关键词:刑事和解
期刊
摘 要: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人依据海上保险合同的约定向被保险人理赔.而后取代被保险人之位向第三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对保险人、被保险人以及第三人将产生不同的效力。  关键词:代位求偿权;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效力;问题  一、海上保险的代位求偿权的概念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海上保险法中较重要和复杂的理论之一。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指在海上保险赔偿当中,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
期刊
据媒体报道,从今年5月1日“醉驾入刑”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已经判决了5起醉驾免刑案件。对这些醉驾者,法院均判决构成危险驾驶罪,同时分别以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被告人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等理由,免于刑事处罚。对于醉驾是一律的入刑还是有例外,法学界还存在争议。那么到底醉驾就入刑还是存在醉驾免刑的情况呢?  一、醉驾入刑是常态,醉驾免刑是例外  刑法修正案(八)对“醉驾入刑”的规定简单明
期刊
2008年上半年,闵某在与其前妻李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认识了张某,后二人有不正当关系,张某租住在某小区内,闵某偶尔去张某租住处,2009年春节前后,张某在电话中告知闵某,她已经怀孕,闵某随即让她打胎,张某没有同意。2009年4月18日张某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生下一名男婴,并电话通知闵某,后闵某赶到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照顾张某,同时还让其姐姐帮助照顾张某,在张某出院时,闵某还以父亲的名义在出院材料上签字。
期刊
司法改革不仅开启了我国司法现代化的崭新历程,也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从三十年来我国司法改革的总体进程来看,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呈现出一条由司法规范重建——审判方式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调整使矛盾纠纷多发且日益尖锐,司法工作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规划做好顺应时代潮流的司法应对举措,进一步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
期刊
摘 要:供电所作为供电公司的派出机构,在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着漏洞,客观上为职务犯罪提供了温床,供电所成为了供电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危险地带。供电系统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效预防和减少供电所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对于树立和维护供电系统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供电所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职务犯罪
期刊
摘 要:司法活动中的证明,是运用证据资料按照思维逻辑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判断某种法律事实真相的过程。对于证据的取舍与运用,要严格受到某些规则的制约。规定证据搜集、证据运用和证据判断的法律准则即为证据规则,具体而言就是约束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等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规范与准则。本文主要探讨几项主要的刑事证据规则,审视其在司法活动中的程序和人权保障功能。  关键词:刑事证据规则;证据能力;证明力    
期刊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对某些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基于犯罪事实、情节、犯罪嫌疑人自身情况的考量,设立一定的考察期限,要求犯罪嫌疑人在考察期内遵守法律规定,并履行一定的法定义务,期满后,根据犯罪嫌疑人在考察期内的表现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是检察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在审查起诉阶段进行案件分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是检察机关对其诉权的暂时搁置,是一项效力待定的处分,其最终的处分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