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体在均相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ic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酸适体是通过指数式富集法配体进化(SELEX)技术从人工合成的DNA或RNA随机库中筛选出来的,能够与目标分子进行高亲和性和高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序列[1-2].适体,经常被称作“合成抗体”,可以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与抗体相媲美:适体与靶物质结合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解离常数可达nmol,甚至pmol水平,有时甚至优于抗体;适体的靶分子广泛,包括蛋白质、多糖、金属离子、核酸或病原微生物,理论上,适体可以从任何靶分子得到,包括毒性和非免疫原性复合物;而且适体稳定性强,易于被各种化学标记物修饰,可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不同领域,包括基础研究、药物的研发和纯化过程、临床诊断等[3].适体可以固定或不固定的配体方式分别用于非均相或均相检测中.大多数传统的诊断方法建立在配体或受体固定的基础上.这些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操作繁杂,不适于自动化分析.最近国内外学者相继建立均相检测方法,简单,易实行,快速并且可自动化.本文对适体在均相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瑞根妇女医院心血管病科的Sampson等探索了高危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在患者的一个大型队列中确定预测早期和晚期卒中风险的模型。
目前,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是FDA推荐的唯一有效的脑缺血急性期治疗方案,但溶栓时间窗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神经保护则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证,成为脑缺血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的 探讨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代替灌肠筒,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控制药液灌入速度、增加插管的深度综合改进方法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中
抗凝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的同时有可能增加出血事件.文章通过回顾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应用以及新型抗凝药的研究,评价了抗凝
近年来,在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DNA甲基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因可能是DNA的分子结构相对稳定,提取及保存更为容易,在不同的组织标本中均能被有效检出.然而,要将其真正
运动皮质电刺激(MCS)于1989年首次应用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近年来,这项技术也开始用于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包括调节皮质-基底节纤维联系环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Anderson在2008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报告了一项90d多中心随访研究,认为出血性卒中发病后降低高血压水平可阻止血肿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