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地位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wen5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凝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的同时有可能增加出血事件.文章通过回顾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应用以及新型抗凝药的研究,评价了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地位.
其他文献
卒中可在3min内即造成脑损伤,使人们对所有卒中在3h内是可治疗的普遍看法产生怀疑。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增大的发生率及早期血肿增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发病3 h内的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基线、基线后1、2、3、20 h进行神经系统评价和CT扫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双侧颈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39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9~72岁,平均65岁,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使用Sinnnons导管进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布瑞根妇女医院心血管病科的Sampson等探索了高危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在患者的一个大型队列中确定预测早期和晚期卒中风险的模型。
目前,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是FDA推荐的唯一有效的脑缺血急性期治疗方案,但溶栓时间窗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神经保护则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证,成为脑缺血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的 探讨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代替灌肠筒,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控制药液灌入速度、增加插管的深度综合改进方法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