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生更有意義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os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們稱他為香港第二代企業家的代表人物。因為他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一代企業家的風範:眼光長遠、處事理性、喜歡創新。
  正是他在父親打下的雄厚基礎上,與父親齊心協力,運用國外 所學到的專業知識,令公司繼續穩步前進。三年間,先後斥資近7 億港元收購了尖沙嘴 崇山大廈、大潭洪 山廣場和 金城銀行大廈 ,令業內外人士驚歎不已。
  他不允許公司的物業有一點隱患存在;他記得公司每一個員工的名字,包括信差;他會親力親為跟同事們一同進行專案運作,讓同事對工作有滿足感和成就感,也讓他們感受到公司的成長和前景……
  他就是香港協成行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方文雄先生。作為家族企業的執掌人,方文雄先生說:“管理家族企業有許多較特別的地方,如調節家族成員間的關係、增加相互間的信任等。而我們要走的是一條適合家族企業和諧發展的道路。”對於公司的未來,他更著眼於現在:“現階段的協成行就是要把握好香港、大陸的黃金機會,加快發展的速度。”
  
  感恩父母的栽培
  
  1957年,方文雄出生於香港,在8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七。很小的時候,方文雄就喜歡看報紙,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每每遇到報紙中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會去問其他的人。幸福的家庭給了方文雄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而父親對他的教育也是用心良苦:有時去茶樓與人聊天,父親也會有意識地帶上他。慢慢地,剛開始還有點抗拒的方文雄開始留心長輩們所說的一些關於收購、上市、玉石之類的事情。“那些內容對一個小朋友來說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覺得很有趣,從此我對商業、商界開始感興趣。他們的薰陶,對我來說影響比較大。 ”方文雄說。
  在父親開放式的引導下,方文雄對商業和社會有了初步的認識。“那個時候,我很樂意跟隨爸爸去看地盤的工人工作。在工地,我知道了做地盤的辛苦,也知道幸福並不是必然的。” 從小的耳濡目染培養了方文雄樂於助人的處世態度。社會是一部巨大的教科書,善於學習的方文雄在親歷過1967年的香港暴動後,還感受到了一個穩定社會的重要。
  讀高中時,方文雄去了加拿大,大學畢業後他回到香港工作了三四年,之後,方文雄再次出國,到美國讀MBA 。
  1993年,在美國的方文雄有感于 鄧小平先生1992年南巡講話。“那時我在美國看到鄧小平先生南巡的新聞,他說了一番話,中國將要大膽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搞活經濟。聽完之後,我覺得很受鼓舞,感到經濟大潮已經迎面撲來,於是,我從美國回到了香港。我覺得這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捩點。”
  經過一番對香港經濟前途、社會發展的探討後,方文雄加入到家族企業——協成行。剛開始工作時,受西方教育影響的他還是感到了一些衝突的地方。“開始時不容易,因為企業內的傳統、規矩和自己的理念有一些不同之處。之後,我加強了與新老 員工的溝通,也花了不少時間開會, 在會議上,我們會經過細心協商推行某一個共同的目標,然後,大家協力去實現它。”方文雄說:“工作除了用腦,還要用心,要為公司謀利益。”
  協成行是香港有名的房地產企業,創建於1948年。在方文雄的祖父和父親的苦心經營下,不斷壯大,後來擴展到加拿大和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方文雄說,現階段的協成行就是要把握好香港、大陸的黃金機會,加快協成行發展的速度。
  令人感到有點意外的是,如今已成為協成行執掌人的方文雄念 書時並未曾想到要加入家族企業,那時候的他只抱著‘念 好書、學本事’的念頭,“往後,我也有過到國外大型企業工作的理想,因為那樣比較有機會學到優質管理 知識。但到了大一點的時候,我就發覺是自己騙自己,家族是有需要去發展、去承擔的。”
  談到要感恩的人,方文雄最先提到的是父母。“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爸媽一路的栽培。他們的風險意識和不占 人便宜的性格對我影響很大。在事業上,他們也給了我發展的空間。同時我也感謝各家族成員的信任,作為家族成員的一份子,我很樂意為公司為家族打理協成行。我覺得公司應該將透明度提高,吸納各股東或者成員的意見,我有必要交出好的成績表,讓股東放心。”
  在營商理念上,方文雄說他很驕傲于 父親的才華,“在父親所處的那個時代,發展基礎薄弱,營商環境混雜 ,所以他處事格外小心。也正是父親穩中求進的經營謀略才使協成行發展到今天。”喜愛創新多過冒險的方文雄說:“我的理念是以人為本,凡是 貼近市場是很重要的,在今天做無創意的事是很難突圍的,所以,我覺得分流一小部分 集團資源去投資有膽量、有創意的事,是很特別的。”
  
  做好今天的工作
  
  2003年香港SARS流行期間,許多企業忌憚於社會的恐慌而不敢投資。但協成行卻冒著極高的風險斥資3.2億港元,從中銀集團購入位於中環幹 諾道中55號金城 銀行大廈,即現在的協成行中心。
  方文雄說:“在中環地王地段有一棟自己 的物業一直是家父的夢想,而且在中環這個地區有整棟樓出售十分罕有,並且大廈本身的質素也很好。儘管當時有很多負面新聞,但我們始終相信中國經濟會持續發展,基於這個信念,我們最後決定買這 棟大樓。”
  熟悉協成行的人都知道,這只是方文雄同父親在甲級商廈收購戰中的一場。2001年7月,公司斥資1.8億港元,從日資財團手上購入尖沙嘴 崇山大廈。2002年5月,他們又斥資1.56億港元,從羅旭瑞的百利保集團購入大潭洪 山廣場。雖然屢屢演繹大手筆收購,但每一次都是方文雄同父親深思熟慮的結果。
  “降低所有的風險,絕對保證企業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方文雄所有決策的前提條件,他說:“一個商界領袖一定要有遠見,凡是 一定要有勇有謀,要平衡兩者的關係。如果有太多勇氣便是投機,沒有勇氣就會錯失良機。此外,領袖還要勇於承擔後果,因為有很多事情是解釋不到的。這也是人生奇妙的地方。”
  房地產和金融是現今協成行的兩大投資方向,方文雄說:“在房地產行業我們有一定的優勢,未來4~5年,我們會投放大約40~50億港幣在物業發展上。另外也會分流一部分 財力做金融方面的投資。”近年來,協成行在投資中國優質企業的股票上取得了十分理想的回報,“公司的管理層能否勝任是是否選擇該公司做長遠投資的重要考量之一。” 方文雄說:“在協成行,人才就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
  很早就認識到人才之重要的方文雄在主理協成行日常工作後,建立了更為清晰的企業文化:他會親力親為跟同事們一同進行專案運作,讓同事對工作有了滿足感和成就感,也讓他們感受到公司的成長和前景; 他要求同事有準備應付一切,市況不好時,他會預先鞏固公司的實力,做多個應對計畫, 當市場好轉,就按計劃一步、兩步、三步地去實行; 金融風暴和SARS時期,同事們心情沉重,他又以身示範,讓同事保持必勝之信心。
  良好的 企業文化的 形成和集團架構有效重整後,公司收穫 了效率的提升。“架構重整時,我將原來與員工之間的好幾層架構縮短,每一個員工,包括信差,我多 會記得他們的名字。”方文雄說,“作為一個上司,你一定要知道市場的走勢。你的思維在哪里也一定要讓員工們知道。他們並不是因為你是上司而聽你的話,而是認同你的做法。”
  在部署和加強企業的管治上,方文雄認為,風險管理和當機立斷很重要,“每當做錯事的時候我們會積極處理。我們的物業有新的, 也有舊的,尤其是舊的物業我們會多加注意, 我常常對員工說,我不允許有隱患存在,因為人命關天,每一個生命都是最寶貴的。如果傷到人我是很痛心的,這是每個企業應當承擔社會責任的一部分,不能夠急進。”
  關於公司未來的發展,方文雄有頗多的思考:“隨著未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環球經濟一體化,競爭也會越來越大。作為一個中型的地產發展商我們的生存空間在哪里?在未來的世界是否只容納大型企業呢?集團的發展路線應該怎樣部署?我們不進則退,有什麼可以跟同業學習?有什麼我們會做得更好?我們一直有一個很強的信念,今天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一定不會在未來10年、20年、30年還能保持自己的優勢。”
  
  追求快樂和成就感
  
  身為家族企業的接班人,方文雄注重企業未來的發展勝過自己在企業的位置,他說:“受家族重任打理協成行,我會盡全力做好。但如果有一天我認為自己能力有限,作為股東一份子,我不會為爭取職權去鬥爭而將公司前景破敗。如果真有這樣的時候,我會選擇急流勇退。”其胸懷之坦蕩、境界之高遠令人感慨 。
  方文雄說,如果功成身退,他會將人生的所有,無論商界或扶貧所得的經驗,與更多的人分享,無論是學界或者社會賢達 。此外,繼續推動扶貧事業也是他會做的事情,方文雄說:“扶貧事業是無論什麼年紀都可以做得到的,如果能像家父這 般穿針引線,令更多的公司更多的人群 共同參與,拉近貧富懸殊,這種快樂和成就感是不言而喻 的。”
  方文雄的父親方潤華先生是香港知名企業家和慈善家,榮獲過 第四屆全國十大“扶貧狀元”和香港特區政府頒發的銀紫荊勳章,被譽為“當代陳嘉庚”。
  十多年來,方潤華先生的直接捐資已達兩億多元,在他影響之下的捐款也早已過億元。在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他捐助了200多個教育項目。方文雄說,無論是扶貧或教育興邦,他都會將家族的慈善事業努力地推行下去。
  在方文雄看來,教育可以提升許多人的潛質,能改變許多人的人生方向, “給那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一些幫助,讓他們多一些改變自己的機會,是很好的。” 平實的話語中依然流露出方文雄平和、樂於助人的個性,“現在國家在談建立和諧社會,要實現這一願望,不能單靠政府的力量,國內民營企業有必要給社會一些回饋。”
  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繁榮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壯大,方文雄認為社團組織可以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他現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執委、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作為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他說:“商會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將個別會員做不到的事情圓滿解決,還可以將商會的聲音充分反映給政府決策者,反映給其他國家和外地的會員。在總商會,我有比會員更有力量的身份去向政府表達意見、還可以在商會裏達到一個共識。”
  雖然在香港長大,但方文雄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希望祖國能夠強大。香港回歸祖國後,開心不已的方文雄先生更加關注祖國的發展,並投身到許多有利於祖國建設的事業之中。如今,他是 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廣東省政協委員。
  謙虛的方文雄先生說:“擔任這樣的職位,使我對國家發展的認識更加深刻,而且交到了不少的朋友,並常常能夠從他們的思維中反省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對我個人的發展也會有一個很好的影響。”
  
  以前,愛好打球的方文雄先生會抽些時間做運動,而現在,由於公司管理和社會服務工作的增加,他很少有閒暇之時。但是,每次回家,他都會和太太、孩子親切溝通,享受家庭的幸福。
  “念 好書,有好人品”是方文雄先生對兩個孩子的要求。對於人生,方文雄先生如此闡釋:“我做人並不追求什麼功名利祿,而是做一些大有作為、令人開心的事,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座右銘】 顧己及人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11年12月15日,为纪念创会十五周年,由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主办的“群策群力、共创和谐”晚会于铜锣湾如期举行。出席宾客情绪高涨,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协办方包括:湾仔展艺协进会、环球希望之星文化艺术中心、华夏大中华文化艺术协会、香港通济商会、珠城大厦业主立案法团、百德新街区业主联合总会、春草艺苑、香港湾仔狮子会、湾仔区大厦业主联合总会、太阳文娱体育会、太阳爱心慈善基金、广东清
期刊
钻石代表着永恒,代表着光芒,代表着高贵,这些特质吸引着人们对它趋之若鹜,一个庞大的钻石市场应运而生。而一批智慧、富有审美情趣的商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一商机,凭着睿智的头脑,凭着对美的追求,凭着挑战商海的信念,他们踏入商海,与钻石为伍,视钻石为生命,他们给爱美的人们送去美的享受。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经营着自己的人生,掌控着自己的命运,是钻石让他们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让他们的人生如钻石般闪亮光彩。  陈荣
期刊
这是高贵的灵魂在歌唱,这是美丽的源泉在流淌;这是喧嚣都市中的一方净土,这是万千瑰宝中的别样洞天。那一抹抹醉人的碧绿,那一点点镶嵌其中的纯白、玄黑、幻紫和金黄,在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巧夺天工的雕刻下,散发着慑人的美感。  这慑人的美感绝非一时的哗众取宠,亦绝非对潮流的刻意追捧。它能穿越时空,让人流连忘返;它能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样的美感,能够创造一次就足以感怀此生。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创造
期刊
谦逊的金庸     据了解,目前,在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金庸的读者。金庸的小说语言非常流畅而且易懂,只要认识中文的人都能阅读。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这样大获人心,笔者认为主要在于金庸先生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气磅礴和广博的知识性。他的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无所不包,特别是历史、政治与哲学在金庸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金庸还是个著名的政治评论家,上世纪中后
期刊
在香港建材行业,竞争激烈。大大小小的建材企业虽然各出奇招,却也免不了“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一批又一批企业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如转瞬即逝的流星般陨落、消亡。但人们也注意到,有一家名为“成发集团”的建材企业创立近三十年来,始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在香港建材业界占一重要席位。  成发集团在经营管理上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持续发展的经验何在?为此,我们对成
期刊
有志之士,以德为先,  狮心悠悠,依路而行,  于本土,敬老爱幼,激浊扬清,  于异地,春风化雨,屡送甘霖。  他在行动,  慈善的意义,如绕梁之音;  他在微笑,  助人的快乐,不言而喻。  今夕何夕,狮子之光不息,  服务之足迹常走常新!    人心向背定成败    澳门狮子会成立于1972年,为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领导下的分支机构,近四十年积淀,令它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素有“社团社会”
期刊
太极,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令他勤学苦练,痴迷不已。  太极,牵引他掉转方向,  让他在五十一岁时,弃商习武;  过花甲之年,开班授徒;  一心将太极发扬光大,泽被于众。  名为云烟,利为枷锁,  细品真味人生,他果断取舍,  谁能说,这不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洒脱?    弃商学拳 最爱太极    国粹太极,习之者众,亘古不衰,传承百世。不知由何时开始,养生文化悄然风行,武术太极亦随之沾光添彩,愈发
期刊
2006年5月,郑光煌先生以侨领前辈的身份获国务院侨办海外交流协会的邀请,成为该会主办的敬贤观光团成员,前往内地参观交流。在游览了祖国三大城市——北京、西安和上海的历史文化古迹,目睹了改革开放突飞猛进的新貌,领略了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后,年近80岁的郑光煌先生深感自豪与鼓舞,他情不自禁地欢呼:“祖国,您是那么美丽、繁荣、伟大,我们永远热爱您!”  此情此景,郑光煌先生那充盈内心的爱国之情令人感动:它真
期刊
三十多年,是他行医的时间长度,  努力奋进,是他从医的学习广度,  健康为首,是他为医的责任厚度。  入行中医,起源内心强大不容拒绝之使命,  创办协会,旨在群策群力提升中医之地位,  执着坚守,只为传承父志开拓创新之信念。  在他看来,知识就是力量,  而使用知识则是更重要的力量,  他,愿意且需要,将知识握在手中,福泽社群。      受父影响,走入中医行列    谈起陈培华先生与医结缘的经历
期刊
半个世纪不解的医学情怀,  一生情之所系、梦之所锺,  中医承载着他的梦想、心血,更是他的职责所在;  五十载峥嵘岁月,  潜心钻研,练就精湛医术,  诚意相待,成就崇高医德。  秉承着大医精诚之心,  坚守医者的傲骨与良知,  治病救人,弘扬祖国医学;  而今,虽年已七十有五,  然医学之热忱不减,情怀不灭,  俨然中医界之不老顽童。    半世纪医学情缘 精勤不倦    我们中国人向来讲究缘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