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材料在金属化合物固态储氢中的应用

来源 :电源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的安全、经济和高效储运是制约燃料电池-氢能推广应用的重大障碍.金属化合物固态储氢因理论质量储氢密度高、体积占比小、储氢压力低和安全性高,是以潜艇为代表的密闭空间场合用燃料电池的首选氢源,但热力学稳定和动力学释放氢缓慢等问题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碳材料因强结构设计性、独特的电子性质和高导热性,在金属化合物储氢中的研究日益广泛.基于此,从纳米结构约束、催化剂和添加剂三个角度,对金属化合物储氢中碳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归纳,阐述了金属化合物/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结构以及碳发挥有益效果的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不同相变材料对大容量锂电池的冷却效用,同时研究不同电池表面相变材料裹覆面积和不同级别放电倍率条件下电池模块的冷却速度,以相变温度各不相同的三种固态相变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锂电池进行包裹并对电池放电后的冷却过程进行定位.最后,采取相变材料与微通道铝扁管协同作用的方法来加快电池的冷却进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能够获取更好的冷却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将单进出水口的平行流道水冷板与微通道水冷板分岔结构相结合,建立不同单进出水口分岔流道水冷板.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支路流道宽度对两种分岔流道水冷板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分析流道宽度、路径对两侧分岔流道水冷板(以下简称侧分水冷板)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适当流道宽度下,侧分水冷板具有更优的散热效果.调整流道宽度对侧分水冷板的冷却性能提升不明显.增加流道路径能较好地增强水冷板的散热能力;次支路与支路流道之间的夹角越小,散热效果越好.
聚合物硫电极能够对多硫化物“穿梭效应”起到化学限域作用,明显改善锂硫电池硫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但较差的导电性限制了其使用.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涂覆厚度下的电极表面形貌;通过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法(EIS)分析不同厚度聚合物硫电极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电池电化学性能;对比聚合物硫电极在不同涂覆厚度下,形成的不同硫负载量的锂硫电池硫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涂覆厚度较小的富硫共聚物电极负载活性物质少,故电极内部电子能够快速转移到集流体并对外电路做功,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避免了电极的极化;相反,
基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总参数模型,建立产热内阻随温度、SOC和循环次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recursive least square with forgetting factor,FFRLS)-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的锂离子电池内核温度估计方法.在单周期的FUDS工况下进行实验验证,根据采集的电池表面温度值、环境温度和电流值在线辨识热阻容参数和内阻,并验证所辨识参数的准确性;用FFRLS-UKF算法估计内核温度的变
针对氟化碳正极浆料在加入粘结剂后,发生粘度不稳定、甚至破乳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采用粘度-剪切速率测试和浆料触变性能测试,研究了加入粘结剂后浆料粘度变化的机理,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粘结剂及聚丙烯基粘结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油系PVDF粘结剂作为参照对象,分析在匀浆过程中浆料粘度变化的原因.根据浆料粘度变化机理,通过加入外源分散剂,补充被氟化碳材料吸附的部分,显著提高了浆料的稳定性.
采用一步电沉积法在导电性能优异的碳布上生长二元镍铁硫化物纳米片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由于复合材料纳米结构具有较小的尺寸且表面粗糙多孔,为充放电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活性位点.同时,碳布作为基底,也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通过比较不同比例Ni-Fe-S/碳布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性能最优异的比例,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测试.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在1A/g时可达到770 F/g,并在40 A/g时容量可以保持在672 F/g.在进行10000次循环后,可保持初
以悬铃木果毛纤维为碳源,采用低温预碳化和活化剂刻蚀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空心多孔碳微米管材料(HPCT).通过控制活化剂KOH的比例,优化了材料的结构,得到了电化学性能良好的碳材料.所制备的HPCT直径约为20~30μm,壁厚约为1.5~2μm,具有2135 m2/g的高比表面积.用作水系超级电容器电极时,具有较高的比电容、良好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
环境变化条件下,短期精确预测光伏(photovoltaic,PV)发电量对于确保电网运行、调度和电网能源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未记录太阳辐射测量或天气参数历史值的位置.通过搭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双向长期短期记忆)的方法和统计方法(季节性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值)模型,对比分析大型光伏发电量的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考虑预测时间范围变化对所有算法的影响.当前工作中使用的数据为从20 MW并网光伏电站获取的3640 h运行数据.人工神经网络和所提统计模型可用于提前1h准确预测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对光伏系统与智能电网的集成
针对多晶硅太阳电池片裂纹检测中背景干扰和对比度较低等检测难点,提出基于微分匹配均值和匹配滤波器的裂纹检测算法.首先用基于高斯函数的匹配滤波器从多角度、多方向提取裂纹空间特征的算子,增强图像;同时用微分匹配均值滤波器区分裂纹和晶粒结构,有效提取裂纹;然后根据阈值公式筛选裂纹结构;最后用Hough变换去除栅线,并采用形态学方法提取出完整裂纹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裂纹检测算法能够精确、有效地检测出多晶硅太阳电池片的裂纹,解决了紊乱的晶粒背景干扰检测的问题,相比其他几种算法兼具鲁棒性和快速性.
温差电器件工作过程中可以看作一个电源,其电源内阻随负载电阻变化而变化.目前很多学者做温差电器件分析过程中忽略这一因素,将内阻看作一个定值.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温差电器件进行仿真,分析温差电器件内阻的影响因素及内阻变化对温差电器件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电阻减小,电路电流增大,热电偶的内阻会逐渐增加,当电流达到20 A时,电源内阻可增大6.5%.热电臂尺寸因子的改变对温差电器件内阻影响很大,冷热端温差的改变对温差电器件内阻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