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跳出”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教育人,如何突破现实的眼界,使自己看得更宽、更远,进而更清醒地看待教育及眼前的一切,做最好的教师?王晓春老师的《跳出教育看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一书无疑给我们广大教育人以答案:跳出教育,回看教育。书中,王老师以教育“侍者”的角度,从别样的“跳出”——双脚仍然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教育者的基本立场和责任,深度挖掘《冬吴相对论》节目中的教育智慧,引发了我们广大教育人对教育更深刻的思考。
  基于生活 借鉴看教育。生活是一座富矿。教育学要“脱贫”,必须“走出教育学,走向人类思想的海洋,走向生活”。广大中小学教师,由于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生活相对单纯,面对的群体又是相对单纯的孩子,平时除了看教材教参之外,知识更新相对缓慢,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借鉴来自生活方面的知识(如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等),及时“升级换代”。正所谓“读生活之书,吸取生活的营养”。
  《冬吴相对论》虽只是一个经济节目,却涉及大量社会生活中的新信息,节目主持人不仅博览群书、旁征博引、思路清晰、鞭辟入里,节目中所涉及到的常识也更是对广大教育人启发颇深,值得学习和借鉴。如《冬吴相对论·iPhone与“中国制造”的新价值》这期节目中谈到:“缺乏隐性知识,正是目前‘中国制造’的一大弱点。”王老师借此观点,告诫我们,应认识到隐性知识的存在而且敬畏它,要重视隐性知识等专业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要看到和把握好学生的隐性知识,力求在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向“精工”发展。又如《冬吴相对论·点“错”成金》这期栏目,王老师借哲学家帕斯卡尔著名的实验例子,提出了“真正支配你行为的,往往是那些非理性的因素”的观点,告诫广大教育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遭遇问题学生时不要迷信“讲道理”,不要被情绪所控制,应该多另想其他方法,修好这颗心,尤其是要具备、保持好平常心。
  聚焦素养 理性看教育。理性精神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个真正懂得教育并具备良好素养的教育人,一定会从不同的角度理性看待教育并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跳出教育,理性回看教育,提升教育水平,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毕竟,你用教书匠的眼睛看教育,永远也看不懂教育,也永远无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不可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书中,王老师借《冬吴相对论·如果苹果没有了乔布斯》这一期节目话题,引入乔布斯个人的学习成长经历,提出“基础教育不应有特定的培养目标”这一观点,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大花园”,作为教师,我们应力避对学生包办一切和干涉太多,应创造更好的学生发展平台,处理好管理与服务、他教与己教之间的关系,还校园以生机勃勃和五彩缤纷,引导学生自律与自觉,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又如《冬吴相对论·互联网“浅薄”症》这期节目中,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电脑脸”现象,王老师更是借此类症状,提出了针对“注意力匮乏症”这一类学生的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进一步提出:要聚焦并努力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引导学生内观和自省,同時,也要善于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理性地掌握好开放和封闭的分寸,以期其得到心灵的平衡,充实而不拥挤,简单而不贫瘠,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等核心素养。
  反观自我反思看教育。真正懂教育的教育人,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当局者不迷”。为什么教书匠们总是当局者迷,他却不迷?因为他能做到“当局而不当局”,也就是说,在完全可能陷进某种情境的时候,他能跳出去,尤其是跳出教育之后,还能回过来反思教育,更加清醒地跳出自我来看自我,激发自我的反思、反观和内省。有没有这种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也是区分庸人与智者的分水岭。
  借鉴《冬吴相对论·四万亿内需的逻辑》这期节目,王老师从节目中“让所有人都有事情做,就是尽量减少失业”联想到魏书生老师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出针对“失业者”的解决对策,希望广大班主任多一些自我剖析和反思:班级“失业人员”到底有多少?我都一一了解清楚吗?是不是对班级“失业人员”心中无数,工作才会盲目?陷入“打遭遇战,单纯防守,坐等问题生捣乱,被问题生牵着鼻子走”的境地?如果是,怎样才能推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呢……又如《冬吴相对论·专注的幸福》这期节目,王老师借“专注最重要的是能让你有幸福感”,进一步提出,幸福感相对低的教师,为什么不多一些反思:为什么我们的专注没有得到反馈?我们是关注了学生还是只是与学生有关联了?我们真正做到专注于每一个学生了吗?我们做到持续的专注了吗……相信,这样的反思、内省,会让我们更加接近学生,更加接近教育,也会更加接近幸福。
  直面现实 真实看教育。现实的教育,并不是完美的,追梦教育的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跳出教育,需要我们直面真实的教育,真实地看当下的教育,才能安静做真实的教育。
  《冬吴相对论·“轻”公司与“重”公司》这期节目中谈到:“由于医院的需求非常刚性,所以它自我改善的愿望非常低,因此表面上医院是病人看病的地方,实际上医院更像病人。”王老师由此联系到学校的需求,让广大教育人看到其实学校的需求更刚性,教育这一行业也同样缺乏自我改善的动力,呼吁广大教育人要立足真实的教育,既要防止莽撞冒进,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动作为,勇于革新。又如王老师借《冬吴相对论·“快”公司与“慢”公司》这期节目中 “我们现代人一直是追求效率的,做什么事情首先看效率”,反思到现实中存在的功利化教育,反对将教育工业化,反对把孩子做的一切都变成需要完成的任务,反对将学生当作被加工的零件,呼吁广大教育人要做教育的农人,多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多给他们一些“慢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还教育于真实,安静做真实的教育。
  跳出,是为回归。每一位教育人,若能多一些基于生活、聚焦素养、反观自我、直面现实,以此来回看教育,安静地做真实的教育,相信,教育会因教育人“别样”的跳出而更具“别样”的风采。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第二学段习作教学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四年级学生不缺乏玩游戏的体验,但在习作中容易出现无法把印象较深的地方写清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两个梯度帮助突破。首先是教师的同步作文,回忆自己童年时游戏的快乐,将写作技巧蕴含其中,让学生对写作方法有初步感知。其次,引导学生认知,
期刊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登州村是国学经典《三字经》的发源地,也是作者区适子的故里。《三字经》经典文化一直深深地滋润着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心灵。近年来,潭村小学以《三字经》为切入点挖掘经典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教育理念,以“创办适合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学校”为宗旨,创建了“适子教育”学校特色。笔者是“适子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研究中也不禁思索:《三字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如果仅仅只发挥其思想教育的价值,
期刊
编者按  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一直致力于“促进语文教学教得对、教得好、教得轻松”的研究,他创立的“指向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教学解读三层级”理论,直面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难题,促进语文教学“教得对、教得好、教得轻松”。教学解读有别于普通的阅读和专家阅读,它的主要任务是为阅读教学服务。“三层级”分别指解读的三个层级:释义层、解码层和评鉴层。三个层级分别对应着阅读教学的多个能力点。一批骨干教师利用黄伟
期刊
自读课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连通课内外阅读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不同的自读课文有着各自的文本特质与课程价值,因而教学的价值追求与活动设计也应具备“这一篇”的特征。  笔者曾应江苏省正高级教师杨友红先生之邀,在苏新两省暨杨友红名师工作室统编教材自读课研讨会上执教八年级上第五单元自读课文《蝉》。通过数次磨课,并一一解决活动设计
期刊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借助精心设计的、系列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所在,并通過有效的言语沟通来达到思想层次的提升,已经成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捂”“焐”和“悟”三种手段来优化课堂留白的效果,引领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思考(冯卫东,2014年)。从英语学科的特色考虑,教师还应该借助“晤”来进行大量的输出,巩固教学的效果。  《论友谊》(Of
期刊
游记《小石潭记》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文基于释义、解码、评鉴的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并对本课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文本释义  (一)课文结构  这篇游记一共五段。第一段,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最后一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
期刊
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阳光实验学校,在我所倡导的阳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探索以阳光育人——触摸心灵教育为理念的特色办学,把立德树人植根于阳光教师队伍的建设沃土,把塑造现代教师的阳光心态和阳光育人的素养作为班主任及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带领教师找回教育激情燃烧的阳光元素,建设一支朝气活力的阳光智慧型班主任队伍,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  一、用执着初心,点亮阳光育人之心灯  2018年全国教
期刊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置于时代背景下审视,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找坐标、找定位。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基于这样的背景,如何完成对“学优生”的品格塑造呢?所谓学优生,是指学校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但是,学优生目前的优秀能否可持续发展,优秀能否用在益处,也有令人担心之处,因为学优生往往具有娇气浮躁
期刊
一、完美教室价值系统建设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马卡连柯也说过:“集体是一个人的老师。”实践证明:一个有良好风气,具备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正如一棵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大树,生机勃勃而协调一致。所以,完美教室价值系统的建设,是我们接手一个班级后开展工作的第一步。俗话说:“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班级价值体系的建设,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完
期刊
不久前,参加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优课评比活动,从区赛、市赛到省赛,一次次改动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看实际效果,最终,课堂呈现越来越精彩。回想着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尤为真切地感受到:课堂的精彩,主要来自于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三点转变。  第一个转变:由“盲目追求课堂亮点”,到“仔细研读教材”的转变  备德法参赛课,我们为了超越对手,总是穷其智慧,去挖掘别人所难以发现的教学点,以出奇制胜。刚开始备课时,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