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足语文课程、校园生活、本土文化等,不断挖掘活动资源,将会使文学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学社团 活动资源 开发路径
文学社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生通过参与社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能力不断生成。
在研究开发活动资源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三大原则:一是开放性原则,即由师生提供多种思路,全员参与论证,强调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二是适度性原则,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能力发展相结合;三是实效性原则,即在多样的资源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资源,删繁就简,主题突出,鲜活可用。一年多来,我们具体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 立足语文课程,超越课本,丰富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因为受到时空的限制、容量的制约,既不可能穷尽所有名家名作,也不可能最快地将有价值的时文搬上教材,所以,名家名作和时文精粹无疑是最便利、最有效的活动资源。这种资源的开发绝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一厢情愿地强加硬塞,而是根据学生的阅读品位提供可供选择的菜单,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也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循序渐进地推出一批“主打菜”“特色菜”,培养出一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丰富社团成员的人文素养。
我们以周或者月为单位,分人物、分系列地指导社员进行拓展阅读。除了苏轼、李白、鲁迅、老舍等大家外,我们还向社员推荐了毕淑敏、铁凝、池莉、迟子建、张晓风、朱成玉等当代作家。阅读时,每一位社员都能全情投入,并在阅读后写下自己的独特感悟。在这样的活动中,社员阅读的深度、广度、厚度不断得到拓展,人文素养不断积淀,资源意识和探究能力也与日俱增。
二、立足校园生活,品鉴感悟,拓展生活视野
校园里有很多显性或隐性的活动资源,比如图书室、花草树木、橱窗画廊、校风校纪等,只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养成探究的习惯,我们就能开发出许多鲜活的课程内容,为社团的发展注入正能量。
例如,我校的校园文化是“进”,对“进”文化进行深度解读,就既是一次盛大的语文活动,又是一次有实效的励志教育。为此,我们将校园标语“进德争先,进学争优,进业争佳,进力争强”的丰富内涵作为资源引入社团活动,要求每一位社员给出自己的解读,并在三分钟的演说中加以诠释。社员们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闪耀出思想的火花,有情有理有声有色地给出了自己的精彩解读。请看其中一种解读:“灰太狼有一句招牌台词‘我一定会回来的!’,如果我们结合灰太狼所有的举动好好地解读一下这句话,是不是可以读出一种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呢?因此,‘进’就是消除惰性,就是目标坚定、百折不挠……”
将校园生活作为一种社团活动资源,将会使社员在熟悉亲切中,拓展视野。
三、立足本土文化,追根溯源,拥抱诗意家园
我校所在的东台市是黄海之滨的一颗明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绝佳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立足本土文化,引导社员在活动中探索、实践,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例如,青砖黛瓦的古巷是东台历史的一部分,见证了东台的发展变迁,但是,自从旧城改造以来,已经有200多条古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风格各异、高大气派的楼盘。我们觉得,有必要让社员了解历史、敬畏历史,于是组织开展了一次为期近两个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交流整理、感悟反思,社员们最终形成了文字稿《古巷记忆,余韵悠长》,内心升腾起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炽烈情感。请看其中一段文字:“然而不久的将来,我们再到哪里去寻找古巷的悠悠情韵呢?我们将只能看到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高堂华厦,我们的后辈将更难以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的过往。所以,我们想在推土机将原来的一切夷为平地前,先用镜头保存下它们的过往,并把它们做成大幅广告牌,在每一个名称响亮的楼盘拔地而起时,将其竖立在它旁边,永久地为后世子孙保存一份曾经的记忆。这也算是对家乡历史的缅怀与尊重吧!”
一部分社员在关注传统的同时,也不忘关注现代,他们把那些新建楼盘作为资源进行了一番探究,整个活动显得语文味十足。例如,王琛同学这样写道:“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我想,杜甫如果生活在今日东台,他一定会选择住在‘汇龙大厦’,因为,这里不仅有‘广厦’,而且‘广厦’中群‘龙’荟萃。天下的‘寒士’辛劳工作一天后,一定能在这里找到停泊心灵的港湾。”
由于探索的时间尚短,很多想法还没有来得及付诸实施。未来,在文学社团活动资源开发上,我们还将致力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立足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发掘活动资源。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伦理和礼俗,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主题探究活动,引导社员体验民族文化特色,促使他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二是立足“E平台”,让思想插上追梦的翅膀。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各种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为社团活动提供更丰富、更快捷的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引导社员观看《新闻观察》《焦点访谈》等节目,让他们敏锐地把握社会动态和时事焦点,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成熟;我们可以要求社员观看《电视诗歌散文》节目,让他们在图文欣赏中净化心灵。此外,通过微博、论坛、QQ群、微信等“E”方式,可以让社员与外面的世界进行有效互动,从而使得他们的听、说、读、写及思考能力都能迈上新台阶。
总之,生活中一切有用能用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文学社团活动可资利用的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与实践,让学生通过有益的社团活动,开阔视野,开发智能,构建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邹国春.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的四项原则[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5).
[2]刘兴华.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7).
[3]康辉.中学文学社团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生本的初中文学社团建设研究”(项目编号:D/2013/02/511)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文学社团 活动资源 开发路径
文学社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生通过参与社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能力不断生成。
在研究开发活动资源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三大原则:一是开放性原则,即由师生提供多种思路,全员参与论证,强调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二是适度性原则,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能力发展相结合;三是实效性原则,即在多样的资源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资源,删繁就简,主题突出,鲜活可用。一年多来,我们具体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 立足语文课程,超越课本,丰富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因为受到时空的限制、容量的制约,既不可能穷尽所有名家名作,也不可能最快地将有价值的时文搬上教材,所以,名家名作和时文精粹无疑是最便利、最有效的活动资源。这种资源的开发绝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一厢情愿地强加硬塞,而是根据学生的阅读品位提供可供选择的菜单,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也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循序渐进地推出一批“主打菜”“特色菜”,培养出一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丰富社团成员的人文素养。
我们以周或者月为单位,分人物、分系列地指导社员进行拓展阅读。除了苏轼、李白、鲁迅、老舍等大家外,我们还向社员推荐了毕淑敏、铁凝、池莉、迟子建、张晓风、朱成玉等当代作家。阅读时,每一位社员都能全情投入,并在阅读后写下自己的独特感悟。在这样的活动中,社员阅读的深度、广度、厚度不断得到拓展,人文素养不断积淀,资源意识和探究能力也与日俱增。
二、立足校园生活,品鉴感悟,拓展生活视野
校园里有很多显性或隐性的活动资源,比如图书室、花草树木、橱窗画廊、校风校纪等,只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养成探究的习惯,我们就能开发出许多鲜活的课程内容,为社团的发展注入正能量。
例如,我校的校园文化是“进”,对“进”文化进行深度解读,就既是一次盛大的语文活动,又是一次有实效的励志教育。为此,我们将校园标语“进德争先,进学争优,进业争佳,进力争强”的丰富内涵作为资源引入社团活动,要求每一位社员给出自己的解读,并在三分钟的演说中加以诠释。社员们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闪耀出思想的火花,有情有理有声有色地给出了自己的精彩解读。请看其中一种解读:“灰太狼有一句招牌台词‘我一定会回来的!’,如果我们结合灰太狼所有的举动好好地解读一下这句话,是不是可以读出一种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呢?因此,‘进’就是消除惰性,就是目标坚定、百折不挠……”
将校园生活作为一种社团活动资源,将会使社员在熟悉亲切中,拓展视野。
三、立足本土文化,追根溯源,拥抱诗意家园
我校所在的东台市是黄海之滨的一颗明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绝佳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立足本土文化,引导社员在活动中探索、实践,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例如,青砖黛瓦的古巷是东台历史的一部分,见证了东台的发展变迁,但是,自从旧城改造以来,已经有200多条古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风格各异、高大气派的楼盘。我们觉得,有必要让社员了解历史、敬畏历史,于是组织开展了一次为期近两个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交流整理、感悟反思,社员们最终形成了文字稿《古巷记忆,余韵悠长》,内心升腾起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炽烈情感。请看其中一段文字:“然而不久的将来,我们再到哪里去寻找古巷的悠悠情韵呢?我们将只能看到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高堂华厦,我们的后辈将更难以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的过往。所以,我们想在推土机将原来的一切夷为平地前,先用镜头保存下它们的过往,并把它们做成大幅广告牌,在每一个名称响亮的楼盘拔地而起时,将其竖立在它旁边,永久地为后世子孙保存一份曾经的记忆。这也算是对家乡历史的缅怀与尊重吧!”
一部分社员在关注传统的同时,也不忘关注现代,他们把那些新建楼盘作为资源进行了一番探究,整个活动显得语文味十足。例如,王琛同学这样写道:“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我想,杜甫如果生活在今日东台,他一定会选择住在‘汇龙大厦’,因为,这里不仅有‘广厦’,而且‘广厦’中群‘龙’荟萃。天下的‘寒士’辛劳工作一天后,一定能在这里找到停泊心灵的港湾。”
由于探索的时间尚短,很多想法还没有来得及付诸实施。未来,在文学社团活动资源开发上,我们还将致力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立足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发掘活动资源。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伦理和礼俗,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主题探究活动,引导社员体验民族文化特色,促使他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二是立足“E平台”,让思想插上追梦的翅膀。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各种平台,突破时空限制,为社团活动提供更丰富、更快捷的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引导社员观看《新闻观察》《焦点访谈》等节目,让他们敏锐地把握社会动态和时事焦点,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成熟;我们可以要求社员观看《电视诗歌散文》节目,让他们在图文欣赏中净化心灵。此外,通过微博、论坛、QQ群、微信等“E”方式,可以让社员与外面的世界进行有效互动,从而使得他们的听、说、读、写及思考能力都能迈上新台阶。
总之,生活中一切有用能用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文学社团活动可资利用的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与实践,让学生通过有益的社团活动,开阔视野,开发智能,构建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邹国春.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的四项原则[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5).
[2]刘兴华.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7).
[3]康辉.中学文学社团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生本的初中文学社团建设研究”(项目编号:D/2013/02/511)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