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x2基因敲除小鼠晶状体混浊模型的建立及Grx2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Grx2基因敲除(KO)和基因敲入(KI)小鼠模型,探讨Grx2基因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黑色C57BL/6J鼠各5只,利用CRISPR/Cas9系统分别制作Grx2 KO小鼠模型和Grx2 KI小鼠模型,后代小鼠剪尾测序后根据基因型纳入对应分型,观察并比较各基因型小鼠一般情况和晶状体混浊情况。处死各型小鼠,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晶状体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晶状体活性氧簇(ROS)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晶状体中Grx2、谷胱甘肽(GSH)、B淋巴细胞瘤-2(Bcl-2)、二硫化谷胱甘肽(GSSG)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相对表达量。

结果

剪尾巢式PCR及基因测序证实获得Grx2 KO和Grx2 KI纯合子及杂合子小鼠后代。与同龄野生型(WT)小鼠相比,Grx2 KO纯合子小鼠晶状体混浊提前,而Grx2 KI纯合子小鼠晶状体一直维持透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5月龄Grx2 KO小鼠晶状体纤维出现大量缝隙和空泡。5月龄Grx2 KO小鼠晶状体8-OHdG含量为(3.886±0.326)ng/ml,高于WT小鼠的(3.531±0.25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1,P=0.033);Grx2 KO小鼠晶状体ROS荧光强度为1 594±132,高于WT小鼠的1 157±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4,P=0.02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月龄Grx2 KO小鼠晶状体Grx2、GSH和Bcl-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0.01、0.70±0.06和0.32±0.03,较WT小鼠的0.52±0.02、1.04±0.08和0.49±0.0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5,P=0.020;t=2.457,P=0.033;t=2.279,P=0.041)。

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作Grx2 KO和Grx2 KI小鼠模型,Grx2 KO小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加速。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对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对侧眼近视进展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至2020年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因单眼近视初次验配OK镜或单光框架眼镜的屈光参差[双眼等效球镜度(SE)差值≥1.00D]儿童,年龄8~13岁,近视眼的SE为-4.00~-0.75D,随访时间为1年。根据屈光状态和矫正方式分为:OK镜组50例,其中配戴OK镜眼为OK-近视眼组,未配戴OK镜的非近视眼为OK-非近视眼组;单光框架眼镜组(SP组)54例,其中近视眼为SP-近视
目的:探究2种不同类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缝线固定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因外伤导致无法囊袋内植入IOL的患者42例(42眼),所有患者均接受二期经睫状体平坦部IOL巩膜缝线固定术,其中植入ZeissCTLucia601PY单焦点后房型IOL25例(25眼)作为601PY组;植入AQBH单焦点后房型IOL17例(17眼)作为AQ组。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调制传递
目的:比较新一代屈光分析仪OPD-ScanⅢ、扫频源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仪CASIA2与像差仪iTrace、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总高阶像差(tHOA)、角膜球面像差(SA)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5—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23例(123眼)。所有患者均采用iTrace、Pentacam、OPD-ScanⅢ和CASIA2测量角膜参数,记录以角膜顶点为中心4mm直径下的角膜tHOA
目的:探讨学龄近视儿童近距离用眼行为对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4—2015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7~12岁近视儿童121例,分为单光镜组56例、近附加为 2.00D渐变镜组65例,随访观察其2年的近视度数进展情况,并使用Polhemus系统随访采集受检儿童近距离用眼行为参数,分析其阅读和书写距离以及注视角度。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近距离用眼行为的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近距离用眼行为与近视进展的关联。结果:单光镜组与渐变镜组儿童
期刊
期刊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变薄并呈锥形向前突起为特征的进展性角膜疾病。亚临床圆锥角膜缺乏临床表现及特征,目前尚无明确可行的诊断标准。现笔者对近年来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及筛查的研究进展,包括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角膜生物力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的诊断参数、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的联合诊断参数的研究以及AI辅助的圆锥角膜诊断进行简要综述。
间歇性外斜视(IXT)是儿童常见的外斜视类型,其患病率处于各种共同性外斜视首位,主要以手术干预和保守治疗为主,但各种保守治疗的适应证、优缺点、效果等存在争议。现笔者依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针对IXT的非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随着201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Luxturna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基因治疗在眼科领域迅速发展。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视网膜下注射术是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等眼底病变相关基因治疗药物有效的递送方法之一。视网膜下注射基因治疗是在实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基础上叠加独特的给药操作,使基因治疗药物能够精准地聚积于目标区域并作用于靶细胞,而基因疗法的效果、病毒载体的分布、宿主组织的免疫反应程度均取决于药物能否被安全、高效地递送至视网膜下腔。我国IRDs等眼底病变患者众多,虽然基因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的基于六邻体蛋白和纤维蛋白的联合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腺病毒性结膜炎中人类腺病毒(HAdV)分型。方法在上海地区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病毒性结膜炎患者下结膜囊结膜拭子样本256份,提取DNA后通过PCR扩增六邻体蛋白及纤维蛋白全长,完成基因测序及种系发生学分析。结果89例(占34.76%)患者结膜拭子六邻体蛋白基因扩增阳性,包括HAdV-C1、HAdV-C2、HAdV-B3、HAdV-E4、HAdV-D8、HAdV-D19和HAdV-D37各1、7、20、6、23、17和15例,分别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