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课堂观察”,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xj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障,因此探索高效的教研模式,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显得成为重要。本文针对我校语文组开展的教研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反思。
  【关键词】教研模式 课堂观察 新课程 专业化
  
  一、探索高效教研模式的背景
  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四年,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已经耳濡目染,教师已由知识的传递者慢慢转变为道德思想的引导启迪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者。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教育的行为,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难题,应该说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一书中说,“没有数以万计的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升,就不会有课程改革的最终成功。”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要着力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即为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个体学习为前提、合作交流为平台、行动研究为途径、课堂教学为基点、行为反思为抓手、专业成长为目标的现代教育研究方式。教学研究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纯理论层面上的研究,而是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的反思性的实践研究,是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
  我校在几年前提出了“校本教研”,各组也跃跃欲试,但没过多久,便兴趣了了。究其原因:缺乏专家引领、理论指导,许多教研组自身无法厘清本学科特点、优势与劣势,无法确定教研方向,听评课也缺乏针对性;缺乏教研创新手段,教研只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泛泛而谈的评课,缺乏有的放矢的教研载体和教研手段。
  2008年9月,台州市椒江区语文教研员陈连友老师来我校语文组指导,引进活水,带来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教研手段即课堂观察,一年实践下来,语文组教师教研实效大幅提高,教师专业化也得到一定提升。
  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方式。教师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量表,选择观察对象,通过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我们的实践
  我校语文组以“课堂观察”为手段的校本教研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1.我们制订了详细的校本教研计划,认真分析了语文学科的课堂特点,基于语文课堂的“对话”特色,确定我们的教研主题为研究“对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手段即为在微机教室高新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观察,研究对象即为每位教师针对自己对“对话”教学的理解所开设的组内教研课,研究成员为组内所有27位语文教师。并撰写了子课题《高中语文对话教学行为有效性“临床诊断”的实践研究》,以有效指导教研活动的开展。
  2.建立并完善了组内教研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研活动常规化制度、公开课申报制度、课堂观察小组分工合作制度、“磨课”制度等。
  3.以“课堂观察”为载体,在“对话”教学的大框架下,学年初,以年级段为单位,广泛征集教师关注的课堂教学问题,并梳理总结本年级段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并组成问题小组,确定本学年备课组的研究方向,如高一备课组的研究方向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高二备课组的研究方向为“精取生活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高三备课组的研究方向为“以答題思路贯穿高考语文复习”。每组教师围绕着各组的研究方向,组内集体探讨,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和挖掘青年教师的优势和潜力,力求课堂有特色,有创新,师生有收获。
  4.以“对话”教学的教学行为特点,设计了五张观察量表,分别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量表、教师提问类型量表、学生回答类型量表、教师理答方式量表、教师纠错方式量表。教师在认真学习这些教学理论之后,在完全熟悉开课者的教学设计以后,走进课堂,实施观察,并实时登记数据,及时做好分析和反馈。
  5.重视课前“磨课”工作,对教师靠一己之力设计的教案,组内全体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教参以及回顾当初上课的得失之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教学目标、问题设置、作业设计等各个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全组教师共同探讨,不仅给开课教师以启发,而且观课教师从中也可以得到诸多裨益。
  实施一年多,我们已经呈现了两堂市区级“课堂观察”展示,获得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三、我们的思考
  以“对话”教学为研究对象的课堂观察已实施一年多,这其间有困惑、迷茫、反对、探索,但我们坚持下来,并成功地摸索出一套高效教研模式,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对“课堂观察”这一教研手段也有了自己的粗浅看法。
  1.“课堂观察”这一教研手段促使我们确定了教研方向,语文学科的研究内容五花八门,如果一并研究定会芜杂,而效率低微,而“课堂观察”锁定一个教学行为,多维度、深层次地开展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无疑使我们的教研更具针对性,对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问题设置”以及对上课过程中的生成问题的引导和解决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2.“课堂观察”所倡导的其实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的良好教研文化。课堂观察的开展需要观察者之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有一个平等对话的基础。每个人的发言必须是基于观察的现象、数据之上的分析,没有新老(教师)之分,也没有高低(职务)之别,只有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设想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开课教师与观课教师亲密无间,互帮互助,有助于教师之间良好人际关系和组内团队意识的形成,有效提高了团队的战斗力,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人际保障。
  3.“课堂观察”的成败系于反思,反思的质量决定了课堂观察的质量,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能迅速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开课者对教学设计的陈述和教学展望是一种反思;观课者对教学设计提出异议和改进是一种反思;观课过程中的问题采集、判断、分析也是一种反思;评课过程中开课者对课堂教学得失的叙述自不用说;评课者根据量表数据总结分析教学行为时,亦是对自己平时教学行为习惯的一种反思。只有这种反思正常化、频繁化,才可以不断构建自己的行为和理念,才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4.存在的困惑:(1)“课堂观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行为的某些问题,但观察角度的划分过细导致听课的断面,只是关注到这一点却忽视了整体,不恰当的操作会割裂课堂的整体性而穷究几个观察点、几个数据。(2)规范的“课堂观察”流程多、耗费精力大,能否有多种观察方式相结合,如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聚焦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便捷式观察与规范化观察相结合等,丰富教研活动内容。如我校语文组下一阶段准备着手对各段新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并能尝试开发一些自主量表。(3)由于教师本身课业负担重、工作繁忙,如何使“课堂观察”活动常态化,促使教师走向教研自觉,如何让组内教师坚持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在长期坚持中实现累积式的成长可能是这个课题研究的最有价值之处。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散文,更应借助于朗读这种教学形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论述了散文教学中朗读的三个层次:示范朗读,整体感知;朗读指导,体悟语言;重点鉴赏,读出自己。  【关键词】散文 朗读 教学 层次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把钥匙。古人云:“夫缀文者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阅读是学生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小说教学为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下列方法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民族化。其一,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其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三,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让学生领悟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性 实践性 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语文的四个
【摘 要】在高考作文中,能够掌握文章写作技巧的锦囊妙计,借鉴一些方法和技能,知道如何写好作文,如何让你的作文在几十秒之内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就可以赢在考场上。  【关键词】高考作文 高分作文 写作技巧    作文是高考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否取得高分,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常有同学感叹,作文难写,而多数学生患有“作文恐惧症”,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知道作文写作的范式及要素。如果在写作中,能够
【摘要】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或宫女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本文谈到了四类闺怨诗。  【关键词】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    闺怨,指旧时女性独守空闺、思念离人所表现出的一种哀怨之情。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或宫女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
【摘 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用了三个典故,本文探讨了用典的缘由,用典的寓意,用典的效果,进而体悟作者用典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鲁迅 用典 寓意 效果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杂文中的名篇,尽管赏析它的文章很多了,但依然有挖不尽的宝藏。笔者不想泛泛而论,仅就文中的三个典故作一些粗浅的赏析。  一、作者用典的缘由  1931年2月7日,“左联”的五位优秀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
摘 要:赫尔巴特由教育目的引出“教育性教学”,提出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培养,通过对经验和交际的补充,达到提升个体道德素养的目的。杜威强调教育的过程是持续不断的生长过程,主张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经验的改造。本纳在延伸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学的教育”,继而发展“教育性-教养性教学”,指出个体不仅需要扩展世界经验和人际交往,还要作为主体参与到实践中去。基于对“人性问题”的考量,三位大家就如
【摘 要】写作教学应从情感入手。“情”,使学生催生了写作的冲动;“情”,使学生产生了精神的营养。  【关键词】写作教学;情感;精神营养    古人论述诗歌的产生时,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里的“志”便是“好、恶、喜、怒、哀、乐”等等“情”。我们知道,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其根本是出于需要,可以是功利的需要,也
【摘 要】毛泽东的两首《沁园春》,景状其神,物拟其志,景为情设,物为志生。这个中奥妙在于词中的形象不仅仅由对象的直觉反映所组成,而是物体、思想情感、意志的混合物,故可感脉搏之跳,可闻呼吸之声,是观念的升华、意识的结晶。  【关键词】《沁园春》 写景特色 景状其神 物拟其志    古人云:“诗言志。”毛泽东的两首《沁园春》便是明证。为了表达他的雄心壮志,作者豪情腾笔端,伟志凝壮采。  且看两词之景:
【摘要】查一路的《父亲丢了》文章虽不长,可构思精妙,一波三折,读来耐人寻味。为充分表现主旨,作者在前文做了很多铺垫,并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从艺术传达形式方面提高了信息质,从而写出了“既出人意料又似在情理中”的表达效果。从立意的角度看,文章把矛头指向了沉重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从多方面给我们的写作以种种启示。  【关键词】“父亲丢了”构思精巧表达效果    读完查一路的《父亲丢了》,我们的情感不由自主地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做一棵“咬定素质不放松,立根深在生活中”的文化常青树,要广读闲书,争做杂家,要练就一手好字、一支妙笔,要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对生活要充满敏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素质    语文新课改和新课标的实施,既给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春风雨露,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新课改是否能顺利推进,是否能全面提高学生善读能写等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