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合理把握。具体表现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4-01
关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现在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作为一名职校教师,我想从教师自身这个角度,谈一谈作为一名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做些什么?从那方面入手。
众所周知,职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到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式学习较多,考试成绩不理想,反过来又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作为一个职校教师,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才能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无米之炊。所以,笔者认为,对于老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降低理论难度,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就是对学校来说,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的要求,降低学习难度,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考试分必考和考察科目,这样,学生学习针对性强,具有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在实习操作方面,提倡学生“一专多能”,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专业,同时鼓励学习其他专业,这样,就可以有力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新设备、新工藝和新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更新速度不断很快。这一方面为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面也对职业教育的教学及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首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从教育学的角度将相关知识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并能够不断跟踪技术的变革并从而对教学内容做出适时的调整和补充,及时吸纳本专业领域最新出现的知识与技能,构建自身动态的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才能满足实施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
2.提高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是完全是和普通教育不相同,职教的老师应该从认识和研究职业教育开始,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而现在职业教育的师资,文化课老师大多是来自普通师范院校,专业课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专业,造成文化课教师普遍缺乏对专业的认识,专业课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所以应该使职业教育的老师切实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而教师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强化职教理论的学习,学习与职业有关的基本教育理论。通过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学论的相关理论学习,促进职教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强化教师对职业教育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尤其是对职业教育的对象、专业、课程与教学过程特征的认识,并掌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法。
三、培养职教教师良好心态
职业学校面对的是特殊群体和环境,生源总体素质很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很差。教师在工作中各方面都感到难以应付,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差,不交作业情况、上课睡觉情况很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加上社会上一些人的不认可,对职校教师产生很多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存在对职业教育感到厌烦,产生疲怠、慵懒的消极心态。工作过程中很多人缺乏探索创新的激情和动力,表现在教学工作中的慵懒、不能充分用心备课、工作态度消极等各种不良现象。缺乏对工作的热情,消极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在浪费青春、虚度人生,得过且过,对教学教育工作马虎应付、按部就班,对学校的教科研、对教学模式创新的探讨等不感兴趣。职中教师的这种消极心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笔者在讲课实践中体会到:要围绕培养师生情感,注意新课教学,教学中注意语言的优化,灵活运用各种教法,设疑诱导,寓教于美,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好学习,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
1.抓住兴趣是关键,注重新课导入。
一个好的课题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样,才有可能对本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课题导入及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讲一些物理学史等有关方面的东西,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生活小现象,使得课堂变得有趣生动,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心态。
2.采取实验演示,激发思维活力。
在教学活动中,多做演示实验,特别是在理工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以形象、直观、醒目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注意不能简单的用动画演示代替具体的实验操作。
3.恰当激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机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反馈课堂信息,及时评价教学现状,评估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实时改变教学对策,充分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潜在机能,让学生在高涨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进行学习活动。
4.力求教法灵活,树立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单一、固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职校面对的是特殊的教学群体,教师更要吃透和融合各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手段,根据课时计划,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水平,灵活多样选择并优化组合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意识,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追求,大胆创新,根据教学实际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子松;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思考[J];时代教育;2007年14期。
[2]顾顺才;论高中生自主创新学习[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关键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4-01
关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现在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作为一名职校教师,我想从教师自身这个角度,谈一谈作为一名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做些什么?从那方面入手。
众所周知,职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到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式学习较多,考试成绩不理想,反过来又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作为一个职校教师,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才能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无米之炊。所以,笔者认为,对于老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降低理论难度,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就是对学校来说,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的要求,降低学习难度,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考试分必考和考察科目,这样,学生学习针对性强,具有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在实习操作方面,提倡学生“一专多能”,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专业,同时鼓励学习其他专业,这样,就可以有力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新设备、新工藝和新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更新速度不断很快。这一方面为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面也对职业教育的教学及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首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从教育学的角度将相关知识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并能够不断跟踪技术的变革并从而对教学内容做出适时的调整和补充,及时吸纳本专业领域最新出现的知识与技能,构建自身动态的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才能满足实施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
2.提高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是完全是和普通教育不相同,职教的老师应该从认识和研究职业教育开始,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而现在职业教育的师资,文化课老师大多是来自普通师范院校,专业课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专业,造成文化课教师普遍缺乏对专业的认识,专业课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所以应该使职业教育的老师切实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而教师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强化职教理论的学习,学习与职业有关的基本教育理论。通过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学论的相关理论学习,促进职教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强化教师对职业教育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尤其是对职业教育的对象、专业、课程与教学过程特征的认识,并掌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法。
三、培养职教教师良好心态
职业学校面对的是特殊群体和环境,生源总体素质很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很差。教师在工作中各方面都感到难以应付,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差,不交作业情况、上课睡觉情况很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加上社会上一些人的不认可,对职校教师产生很多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存在对职业教育感到厌烦,产生疲怠、慵懒的消极心态。工作过程中很多人缺乏探索创新的激情和动力,表现在教学工作中的慵懒、不能充分用心备课、工作态度消极等各种不良现象。缺乏对工作的热情,消极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在浪费青春、虚度人生,得过且过,对教学教育工作马虎应付、按部就班,对学校的教科研、对教学模式创新的探讨等不感兴趣。职中教师的这种消极心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笔者在讲课实践中体会到:要围绕培养师生情感,注意新课教学,教学中注意语言的优化,灵活运用各种教法,设疑诱导,寓教于美,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好学习,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
1.抓住兴趣是关键,注重新课导入。
一个好的课题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样,才有可能对本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课题导入及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讲一些物理学史等有关方面的东西,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生活小现象,使得课堂变得有趣生动,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心态。
2.采取实验演示,激发思维活力。
在教学活动中,多做演示实验,特别是在理工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以形象、直观、醒目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注意不能简单的用动画演示代替具体的实验操作。
3.恰当激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机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反馈课堂信息,及时评价教学现状,评估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实时改变教学对策,充分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潜在机能,让学生在高涨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进行学习活动。
4.力求教法灵活,树立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单一、固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职校面对的是特殊的教学群体,教师更要吃透和融合各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手段,根据课时计划,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水平,灵活多样选择并优化组合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意识,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追求,大胆创新,根据教学实际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子松;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思考[J];时代教育;2007年14期。
[2]顾顺才;论高中生自主创新学习[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