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教育目的,轻教养目的;只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忽视甚至无视情感目标的实现。教师的这种行为将导致学生情感教育缺失,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刻不容缓。本文认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可采用仰视英烈壮举,触发爱国意识;了解名人事迹,塑造坚韧品质;感受伟人情怀,培养奉献精神等措施。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学科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目标和教养目标。教育目标侧重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而教养目标则侧重人品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目标与教养目标不分伯仲、相辅相成。然而,在唯以分数论成败的社会舆论中,部分教师一心注重教育,双目无视教养,培养出知识丰富但品格缺陷的“畸形”人才。究其因,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力,是课堂情感教育的缺失。职业高中学生毕业将走向社会,将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品格优良与否将间接影响社会生活的安定与否。为此,在职业高中课堂教学中必须渗透情感教育,而语文课堂因其固有的学科特征,将成为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最佳“场所”。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简略论述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一、仰视英烈壮举,触发爱国意识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陈说革命英烈以民族兴旺为己任,甘愿为国家安危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文章。如高教版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就是关于一位革命英烈刘和珍君的,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他的学生刘和珍而写的。刘和珍,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的集会抗议中被段祺瑞政府残暴杀害,这次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文章通过描写刘和珍君的善良反衬出军阀及帝国主义的残忍,对此次惨案中死伤的刘和珍等200多名爱国人士深表惋惜的同时,也在极力唤起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通过教师巧妙地点拨,学生在仰视刘和珍君等英烈爱国壮举之际,真切地体会到革命英烈心系祖国前途命运的博大胸怀,激发学生浓浓的爱国意识。
  二、了解名人事迹,塑造坚韧品质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讲述历史名人跨过深沟险壑、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开启成功之门的动人文章,如《在困境中更要发奋求进》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艰辛成功之路,本文其实是华罗庚在金坛为勉励中学生发奋读书而发表的演讲。文中华罗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他将自己的经历总结为“三劫”,即“贫困时期遇到的困难”、“抗战时期遇到的困难”和“‘文革’时期遇到的困难”。贫困时期,他仅靠着初中知识水平“硬啃”书本,努力学习,并最终成为清华大学教学系助理;抗战时期,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完成高质量的科研论著,并最终当上美国的洋教授;“文革”时期,他忍受着诬陷和打击,发奋钻研,科研成果被国外同行大为称赞。无论在哪个时期,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都没有挡住他不断学习的坚定步伐,最终他成为一位数学大师。通过教师的悉心引导,学生在了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成才事迹之际,深切地体会到华罗庚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心路历程,塑造学生的坚韧品质。
  三、感受伟人情怀,培养奉献精神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叙述功勋伟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撼人文章。如《邓稼先》是一篇赞颂“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忘我奉献,最终因受到核辐射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文章。文章由旧中国遭遇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欺凌的屈辱史写到新中国历经攘外安内的艰苦战争宣布成立的新篇章。邓稼先,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最具奉献精神的儿子,在新中国百废待兴最需要他的时候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的怀抱。文章通过写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奥本海默的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反衬出邓稼先能力超群、忠厚朴实的人品。文章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为基调,以平实的语言叙写谦逊的著名核物理科学家邓稼先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无私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通过教师适时地提点,学生在感受邓稼先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之际,切实地体会到他献身祖国核武器研发事业的忘我境界,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当然,上述情感教育只是教师在职业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的沧海一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颂扬远大抱负的文章,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用教材中歌颂美好爱情的文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等。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品质的形成。教师要一手抓教育目标,一手抓教养目标,即教育、教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参考文献:
  [1]喻兰.浅析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01).
  [2]田聚斋.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现代教育科学,2012(04).
  [3]侯美烟.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学周刊,2013(07).
其他文献
摘 要: 陈子昂是盛唐气象的引领者,其在唐代有很高的文学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到了明代,陈子昂在文学界的地位一落千丈。目前学界多对陈子昂在唐代的地位进行分析,其在明代的地位明显不及唐代,对这一现象鲜有探讨。作者认为陈子昂在明代的地位远不及唐代高,而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 陈子昂 唐代 明代 地位  陈子昂开一代之风气,他在《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提倡“汉魏风骨”和“正
摘 要:基于符号学的跨学科性、神秘性及空白空间和不确定性,《达·芬奇密码》一书中以大量的符号为噱头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也吸引了大量的学者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总结了《达·芬奇密码》中的“符号”系统线索,同时就作者以“符号”为线索进行创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符号学 《达·芬奇密码》 皮尔斯  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的创作过程中主要考虑的不是要传达给读者什么,而是考虑如何向读者传达,写此书
摘 要: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但同时不能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强化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缺失教学现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人文教育 教学现状 有效性对策
摘 要: 英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其国际化的发展有着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共同推动,其中外部环境包括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下高等教育需求的膨胀;内部因素主要来自英国政府和高校,英国政府有发展经济、扩大自身国际影响与文化交流的需要,对英国高校来说,发展国际化教育不仅增加教育经费,同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英国教育 高等教育 国际化 动因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摘 要: 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其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人文价值。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国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积极的措施。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怎样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作者的新感受和情怀都是通过古诗词表达出来的,假如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不
摘 要: 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服务对策,旨在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阅读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阅读服务  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开放、即时、多元、互动的全新的阅读体验,使得基于新媒体的数字化阅读在大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学生阅读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纸本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
摘 要: 初中生的主要特点是各方面正处于成长期,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人格形成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关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质量提升 建议  初中生刚从懵懂的小学过渡到中学,具有一定基础知识,正处于叛逆期,同时是对新
摘 要: 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往往忽视“语感”,影响语文学习和考试。作者就“语感”的特征及“语感”的培养与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语言交流 语感 培养与运用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 要: 学生细节描写能力较薄弱,所塑的人物形象干瘪模糊,缺少灵性。在语文教材中,成功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精彩的细节描写俯拾即是,它们极具代表性,是阅读的范本。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选取典型细节描写的句子,开展品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提高写作技能。  关键词: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阅读教学  从小学到中学,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说是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老朋友”。但面对这位“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