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CCO变量的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AKI的防治作用: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变量的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防治作用。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入选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根据转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时患者或家属就使用PiCCO监测知情同意情况将患者分为常规监测治疗组(A组)和基于PiCCO变量的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组(B组)。A组实施限制性容量管理策略,保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和中心静脉压(CVP)在8~10 mmHg;B组则根据PiCCO监测参数优化容量状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心排血指数(CI)>41.68 mL·s-1·m-2、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700 mL/m2或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850 mL/m2、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10 mL/kg和MAP >65 mmHg为目标。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和病情的变化以及预后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KI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入选171例患者,A组68例,B组10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EuroScore)、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显性液体平衡量、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使用率、转入ICU时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入ICU 24 h内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8 h、16 h,B组MAP显著高于A组(mmHg:68.9±6.3比66.7±5.1,69.0±4.9比67.0±5.3,均P<0.05)。入ICU 24 h,B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显著低于A组(分:5.7±2.2比6.9±2.8,P<0.05)。B组入ICU 24 h显性液体平衡量显著高于A组(mL/kg:7.1±6.2比-0.1±8.2,P<0.01),而两组48 h、72 h累积显性液体平衡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入ICU 72 h,B组AKI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48.5%比69.1%;优势比(OR)=0.422,95%可信区间(95%CI)=0.222~0.802,P<0.05〕,且B组中度至重度AKI发生率亦显著低于A组(19.4%比35.3%;OR=0.442,95%CI=0.220~0.887,P<0.05)。两组转入ICU后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为4.4%,B组为4.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中仅转入ICU 8 h MAP和CI与AKI存在显著负相关(MAP与AKI:r=-0.697,P=0.000;CI与AKI:r=-0.664,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入ICU 8 h MAP和CI是影响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转入ICU 72 h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MAP:OR=0.736,95%CI=0.636~0.851,P=0.000;CI:OR=0.006,95%CI=0.001~0.063,P=0.000)。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除AKI)发生率和7 d、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基于PiCCO变量的目标导向集束化治疗能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发生率并改善病情严重程度,但其并不能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除AKI外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短期病死率。转入ICU后8 h CI和MAP是影响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手术特点及术式选择。方法 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维持眼内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或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88例(100只眼)中,术后视力注0.1者77只眼(77%),0.3者38 只眼(38%)。术中并发症有晶体核脱位至玻璃体腔内(1只眼)、玻璃体出血(1只眼),术后并发症为虹膜红变(1只眼)、人工晶体夹持(1只眼) 。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的自内障手术
近年来,针对糖尿病治疗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其实就是要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糖尿病生活变得更接近健康人.以胰岛素治疗为例,糖尿病患者抵触胰岛素治疗的一个
期刊
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以落实基础护理为切入点,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普外科作为医院首批试点科室,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该
期刊
目的:评价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治疗中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重症肺炎ARDS机械通气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住
要做个有追求的糖尿病患者rn我的患者老王今年69岁,患糖尿病已经8年了,最近的4年一直在我的门诊看病.在他身上有一点我觉得非常值得其他糖尿病患者学习,那就是他一直追求和普
期刊
患者女,60岁,农民.因"咳嗽、咳痰2个月,发热20d"就诊我院.患者于2010年10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深褐色或黄脓痰,量多,易咳出.伴气短、胸前区疼痛,无发热、盗汗,夜眠、饮食及大小便未见异常,在当地卫生院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治疗无好转.于2010年12月初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0℃,热型不详,在当地县医院行相关检查(具体不详),以肺炎、肺结核给予左氧氟沙星、青霉素、链霉素
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与分析是提高护士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预见性,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加大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控制力度,做好护理不良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60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