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白”留点余地,让“补白”有所作为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d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白”本是绘图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绘画作品中一些或多或少的空白不仅没有束缚住欣赏者的思维,反而带给人们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达到“恰似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包含着种种“不确定”与“空白”,这就留给了师生无限想象的可能,犹如插上了多姿多彩的翅膀,让人们在语言文字的天空自由翱翔。因此,无论是课堂时间的留白还是语文文本中种种空间的留白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时的抓手,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去理解、想象与思索,从而收到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
  一、给时间留白,让心灵自由驰骋
  1.留点时间给学生潜心默读
  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用心体悟,去贴近、融合、揣摩文本,而默读恰恰是较为有效的体悟方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对高年级学生来说,默读更要做到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中的静谧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在不出声的阅读中,更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让思维的火花更闪耀、更灵动。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更重视“朗读”的作用,对“默读”的实践相对较少。在阅读的形式上,更多的是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种种看似热闹的形式,但实际效果却不一定理想。如果教师能留点时间,放手让学生潜心默读,那么这种沉浸在文本中的静谧,一定动人心魄,甚至更为有效。
  2.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领悟
  每个人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这种可能性的达成需要教师巧妙地预留出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悬念,稍作停顿,留下空白,引导学生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增加发散性思维的成分,使提问的价值达到最优化。也许只是短暂的几十秒时间,整个语文课堂看似处于静止的状态,而实质上,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动态,恰似“于无声处听惊雷”。
  3.留点时间给学生记忆内化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整合,尤其是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学生的记忆与内化,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预留充足的时间。
  在过去的课堂中,“填鸭式” “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造成大部分学生“消化不良”,难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反应,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动作以及回答的语言中,时刻准备调整教学进度。在任何一部分的教学结束后,都应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记忆内化,在遇到教学重难点时,更应停下来给予特别强调,让学生利用这段空白的时间在书上圈圈画画,做好记录,强化记忆,以顺应学生的记忆规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给空间留白,让思维自由飞翔
  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有许多值得揣摩与推敲的空间,如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描绘的空白,对对话、动作、神态描写的空白,或者是对某个场景描写的空白,都为思维的自由飞翔提供了广阔的天空。
  1.抓住细节,揣摩“空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对文中空白之处的揣摩并不是对那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像这样利用别人也许会忽视的细节,利用文中也许会被轻易忽略的留白之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练习写话,达到深刻理解文本的目的。
  2.引发想象,捕捉“空白”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如果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书本上,让学生就读书而读书,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是无效的课堂。语言文字特别具有形象性、袭意性和灵活性,它本身就给师生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联想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和优势,循循善诱,从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入手,留出空白,引导学生在理解、领会文章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超越时空的联想和想象,把文章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开拓思路,增强教学的高度和深度。
  3.激发情感,感悟“空白”
  正所谓“情动而辞发”, 语文教学同时也是一个情感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教,学生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学。但是,教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进入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感受。学生进入情境后马上会找到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相似点,因而各有侧重地去开掘自身的情感内涵,产生精神上畅达无阻的往复交流。
  “留白”,并不是不作为,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为了更好地驾驭教材,提高课堂效率。留白怎么留,要留什么,这种取舍靠的是平时的功夫,独到的匠心。常言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那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就应通过留白艺术营造一片鸟飞的天空、鱼跃的海洋,让语文课堂真正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单词是语言的素材,只有发音正确才可以顺利地进行交流。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读音的学习至关重要。也正因为如此,课堂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单词读音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本文围绕小学英语单词读音教学(自然跟读、跳跃跟读、弹性跟读、回声跟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自然跟读 跳跃跟读 弹性跟读 回声跟读  在小学阶段,英语单词的学习至关重要,没有足够的单词就不能有效地进
[摘要]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由于缺乏对阅读教学对学生终生学习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教学中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乏味的教学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学中缺乏建立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缺乏研究。教师应该直面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课堂研究、理论学习,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阅读 学生主体 情境  阅读,就是读书,是对文字或信息进行感观认知的一种行为方
[摘要]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借助网络资源优势,拓展节日文化的外延,组织多姿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心底。  [关键词]文化 传统节日 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促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于2012年诞生于重庆市融汇国际温泉城,学校系重庆市沙坪坝小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占地32.4亩,建制36个教学班。学校为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重庆市最美书屋授牌学校和沙坪坝区第一个人工智能课程基地学校。学校以办学理念“融知汇行,养正涵能”为引领,形成了“雅正包容,开放创新”的文化精神,为培养世界眼光、中国情怀、知行合一、雅正创新的“完整儿童”和“精彩儿童”奠定基础。一、
【摘要】基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数学教学应当基于课程视野来设计。以课程超越课堂,必须回归到课程的逻辑起点去反思“谁来学”“学什么”“怎样学”三个问题。数学实验课程,可让儿童数学教学从“驭人之术”走向“成人之美”。  【关键词】课程数学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当下的数学教学,渐渐呈现出了一种精致化的教学取向。细化的教学目标、程式化的教学流程、精细化的细节处理使得教学越来越精细流畅。然而,学生
悠悠秦淮河畔,巍巍古城墙下,古朴优雅的南京市钓鱼台小学坐落于此。学校创建于1931年,有着87年办学历史。长期以来,学校基于“尚勇”的教育理念,进行着智勇融合:“勇敢者中心”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溯源:我们为什么做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  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历来就十分重视“勇”,“勇”与“仁”“智”并称儒家“三达德”,寄托了儒家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遗憾地发现,因为一些教师对估算教学认识的欠缺,理解的错位,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缺憾。  【镜头聚焦】  镜头一:数学教研课上,四年级的一位老师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题目:会议室每排有22个座位,共有28排,有550个学生参加报告会,座位够学生坐吗? 
【摘要】兒童本位的“艺术英语”教学,力求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践行行之有效的活动策略,优化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体验性、表现性为主要特征的评价体系,促进儿童言语生命的灵性生长,培养和提升儿童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儿童本位 “艺术英语” 教学研究  “艺术英语”是“一种思想的方法和资源”。近年来,笔者立足儿童本位,着力从“艺术英语”的教学资源统整、活动策略实施、教学模式凝练、评价体系建构
【摘 要】“花儿少年”活动课程以儿童能力素质发展为目标,以知识和见识的花木为载体,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以“综合性融通、时代化升级、课程化实施”为引领,对多年来的节点活动、专题活动项目进行梳理、整合,建构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充分张扬、可供选择的课程体系,使每个学生既拥有生动活泼的童年,又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花儿少年”活动课程 架构 实施 评价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尧塘实验小学所
【摘要】通过对台湾小学教育的实地考察与座谈,台湾小学教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彰显,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的过程,课余多彩的活动,以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分层教育。从社会地位、自主空间以及流动尺度来看,教师职业幸福感较强。台湾小学善于利用各类资源,充分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式教育等给人启迪。  【关键词】台湾教育 自主地位 职业幸福 教育资源  前不久,笔者有幸前往中国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