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学讲计划”,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ajh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讲计划”为理论支撑的新一轮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走进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课堂。作为一名基层语文教师,我积极响应,热情投入,认真研读“学讲计划”的理论精髓,为落实“学讲计划”的行动方案作出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讲计划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23-01
  一、“学讲计划”的内涵
  “学讲计划”的全称是“学进去,讲出来”,其本质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以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为宗旨,以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核心,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新突破的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和行动方案。
  “学进去”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学习等学习途径,走进文本,领略知识,达成学习目标;“讲出来”则指学生在“学进去”的基础上,运用所习得的知识向同伴宣讲,以达到解疑释难、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
  二、“学讲计划”的渊源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先贤孔子早就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予了确立。他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方针,就是对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地位的最好诠释。短短八字,精辟透彻,精准到位。他倡导要把课堂的学习过程充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愤”,自主的“悱”,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教师不要轻易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劳动,即便有必要介入,也仅仅只是“启”和“发”,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示予过程,给予结论,交予识记,置学生于被动、被迫的学习境地。
  如此先进的教育思想,其宗旨就是要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善于动脑动手习惯,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促成学生在以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习得等自我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前提下,辅以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指教,以及同伴的相互交流,最终积累知识和习练能力。孔子的这种“愤悱”“启发”的教学方式完全可以视为当下“学讲计划”的滥觞所在。
  三 、践行“学讲计划”的尝试
  (一)基本做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恪守“学讲计划”的教学原则,尝试按“学讲计划”的要求去组织教学。不管是文本解读,还是习作练习,对每一堂语文课,我都从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以“学进去,讲出来”为主要方式的新型课堂教学尝试。
  “学讲计划”的本质要求是“学进去,讲出来”,其落脚点侧重于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讲计划”的课堂上,我逐渐把课堂的时空归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赋予学生,以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当然和必然的潜意识中,自主热爱学习,投入学习,有效学习;与此同时,我还适时引导学生彼此之间须进行必要的语言交流,一方面,表达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过程,另一方面,表达学习的感受、收获和快乐。
  (二)效果体会。例如,我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时,我创设问题情境后问学生:刘备靠着什么请到了诸葛亮?(诚意)接着我出示自学提示组织学生自学课文,划出关键词感悟体会写下批注,然后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质疑,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这样的教学比灌输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学进去”,不唯知识内容,更有态度、方法和情感。在践行“学讲计划”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把自己的课堂位置由讲台上转移到讲台下,深入学生群体当中,与学生保持零距离接触,亲近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组织学生有序投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其次,我把我的功能定位由宣讲变成了引导。我不再把知识硬灌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我提示的前提下,自主去探究教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作为“旁观者”,我可以适时介入,但绝不喧宾夺主,尽量让学生自己走进教材,领略知识,澄清问题,进而走出教材,尝试运用,解决问题。同样,我认为“讲出来”也不仅是讲学习的内容、方法,更要讲学习的体会和快乐。通过“讲出来”训练,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会后的自豪和快乐,进而享受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同时,通过学生相互的讲解、讲评,还能引起其更加自觉地关注思维的缜密性和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学生思维和口语交际水平的提升。
  实践表明,学生在“学讲计划”的课堂上,能充分享有学习的自主权,他们不再是老师被动“填喂的鸭子”,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觅食”,自发地学习,竞争地学习,学生的求知欲望越发迫切,好奇心越发强烈,探究劲头越发十足,整个课堂开放、民主、热烈、务实,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快的同学,还有机会当小老师,能自豪地为其他同学讲过程,讲体会;学慢的,一定会得到同伴或老师的及时帮助。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得以实至名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真实、深刻、快乐和富有成果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也才真正体现了执掌课堂的本位内涵,即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在此前提下,才可实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之于学生不再是凌驾御遣、强行兜售,学生之于老师,也不再是机械传承的“留声机”“复印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才可以既协商、共识,又互益、共惠;在这样的课堂上,才可以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最高境界。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根本做法是确立培养对象的主人公地位,并将其融入培养过程,体验培养活动,指导其不断获取阶段性的参与成果,以此促进其成长和进步。以“学进去,讲出来”为主要内涵的“学讲计划”教学模式,正是如此。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情志得以激活,潜质得以开发,素质得以提升。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得以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教教研[2013]4号关于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意见.
其他文献
向量是从物理中位移和力这两种量都具有大小、方向这两个共同属性中得来的,由此概括出了向量的基本特征及概念。在目前的中职教育中,为什么要把向量列入重要的教学课程呢?首先,向量与生活紧密相关,每个人的身边都存在着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例如:速度、加速度、力、位移等,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其次,向量可以辅助数学教学,对其他的知识点做出诠释,也可以简单复杂的语言,例如平移是平面上(或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