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攻击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ax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在的工作和越来越多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幼儿的攻击性越来越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表明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
  一.幼儿攻击性的原因
  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通过对相关方面资料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安排不合理
  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因为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疲劳特点决定。但在幼儿园中经常看到孩子趴在桌上静息或长时间在户外活动中活跃,这种长时间的抑制和长时间的兴奋,使孩子的情绪极为不稳定并出现了较多的攻击性行为。会出现打闹、争吵的现象。同时,班级活动内的分工也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当幼儿感到心里不平衡时,也会有发怒、打架等攻击性行为。
  2.长辈过度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中心,更是长辈眼中的“小皇帝”。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孩子从小基本由老人带,而此时正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个性形式的奠基时期。而老人带孩子常常有这样的状态,当小孩子不小心摔跤,老人便赶忙说:“都是这条路不好,把我孙子摔倒了,”甚至还踩踩石头说“石子不好,谁让你把我孙子摔倒的!”采用这种方法,当时还真能奏效,小孩不会更哭泣,因为他的注意转移了,但时间一久,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则易怒、发脾气,觉得什么都是别人的不对,没有自己不对的。到了幼儿园,与同伴有了纠纷时,总责怪别人,不能协商决问题时,攻击性行为就产生了,此时如果被欺负者退缩,则更助长了他的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
  3.教育误导
  家庭对独苗过多关注,顺从多、宠爱多,要求少、教育少,常常是爸爸“得罪”了孩子,妈妈出来“赔礼”,妈妈批评几句,爷爷姥爷都成了孩子的“后台”,这就造成孩子骄横、任性、自私、事事“唯我独尊”以致养成孩子独占,独霸的习惯,在家什么好东西都是他一人的,容不得别人,他要什么,就得给他,不许别人有,也不会与别人分享,在幼儿园常发生争玩具,抢座位等现象,不讲道理,也不会讲道理。有的父母对孩子攻击性行为不仅不制止,还听之任之,甚至有助长苗头。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充满竞争,要使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从小就应培养孩子不能吃亏的意识,有时还教孩子:“别人攻击你,你一定要还击”,使孩子从“以牙还牙”发展到欺负弱小。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对孩子的任性,粗暴表现视而不见不加以约束,以致出现了错误引导。
  在幼儿园,有的教师也缺乏对孩子基本的尊重和理解,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孩子一出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恐吓,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同时又嫉妒同伴,于是,常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如推倒同伴刚搭好的积木,或踩坏同伴的手工作品等。
  4、模仿
  有的影视片,打来打去的很多,孩子觉得好玩,无形中就学习一些不好的榜样,还有现在孩子非常喜欢看像《神龙斗士》、《奥特曼.》等带打斗的动画片。经常看,也就模仿起来,常常在幼儿园与同伴学着动画片中人物打打闹闹,这样一来免不了会乘机攻击他人,再有就是当孩子自己犯错时,父母有时会为一时出气打他,使孩子感到父母教育自己不要打人,可他们自己却打人。在幼儿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打人,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留意,别的孩子也会跟着打斗起来。
  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独生子女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分为身体攻击和非身体攻击两种。身体攻击包括打、推、咬、踢或是从别的孩子那儿强夺物品等,非身体攻击主要指骂人。怎样解决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给幼儿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除了先天的原因,更多的是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有关。那么,就要有效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家园合作,注重成人的榜样作用,逐步转变幼儿不良行为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日常中多阅读有关书籍,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根据自己班幼儿发生的不良行为,结合教育的经验,逐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待幼儿要一视同仁,尽可能给予每个幼儿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不以自己的喜恶影响幼儿与同伴的关系,即使幼儿有一些行为问题,也应该把它看作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耐心去引导、教育。在一日生活中能充分利用细节来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培养正确的交往习惯和交往方式。
  2.注重对幼儿交往方面的培养,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和素质培养。教导幼儿采取温和的方式宣泄情绪。
  幼儿阶段是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培养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引起我们幼儿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认识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并领悟教导和改正的方法,将教育工作深入,努力控制这一现象的发展。幼儿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永泰县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旅游对永泰经济和社会的贡献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与国内、省内许多优秀旅游县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旅游市场所占的份额仍然很小,
摘 要:作为电力行业基础的输电线路工程,其质量控制工作是保证输电线路和设备安全的一项基本任务。只有加强输电线路的质量控制,才能够保障输电线路的工程质量,为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奠定基础。本文从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对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易产生的缺陷及优化措施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质量控制要点;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M75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这一现象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大城市,校外培训市场更加繁荣。很多家长认为,它们是学校教育的必要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框和束缚,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影音情境、角色情境、语言文字情境、数据图表情境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煤化工行业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但是,煤化工行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我国的生态平衡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文章对当代煤化工行业
乙醇是 “烃”和“烃的衍生物” 联系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乙醇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物。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乙醇都很熟悉,但对乙醇缺乏系统认识,特别是官能团决定物质的特殊性质不清楚。  基于人教版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
期刊
期刊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主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记得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做经验报告时说:班主任在,学生就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以前我也当过班主任,但我一直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无线电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无线电应用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长足进步的形势下,无线电通信需求日益剧增,无线电频谱资源供需矛盾日益
不少教师在作文评改时,慢条斯理地圈呀点呀,少则一星期,多则半个月,批改了作文本发下去以后,学生只看等第,至于老师写的评语,就根本不加理会,真可谓是“精批细改,劳而无功”。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是教师评改速度太慢。学生作文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思维兴奋中心,这时教师适时的指点,都能直接被接受,取得最佳的预期效果。而错过这个时机,学生的心早“冷”了,虽然花了大量时间,成效却甚微。二是在作为评改中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