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一个华人的奥斯卡之路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l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是这样奇怪:李安已经得过两座金熊、一座金狮,可是非得要等他在奥斯卡拿了小金人,他的成就才能获得广泛的肯定。中国人的奥斯卡情结,和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一样,永远地爱恨交缠、难解难分、无休无止。
  继《卧虎藏龙》的最佳外语片之后,《断背山》终于使李安获得了对他个人导演成绩作出肯定的好莱坞认可证。从世俗的成功意义上说,他二十年的电影梦终于成真。
  现在的李安老成持重,气度儒雅,成功似乎唾手易得。其实我们翻开他的历史,可以看到,他曾有六年蜇伏在纽约做家庭妇男的惨淡经历(李安后来开玩笑说,他要是有日本男人的气节,早就切腹自杀了)。六年,在他接近山穷水尽、行将崩溃的时候,好运降临在他身上。
  有多少人可以坚持六年?李安正如他弟弟所说,是一锅焖了很久的饭,所以才香。其实这六年,对于李安的意义不可小视,他不但将这些经历融进了《推手》、《喜宴》等影片中,且这六年也加深了他对西方文化的观察和了解,最终形成了他的将东西方文化交融于一体的电影风格。
  东方的眼光跟西方的手法融合起来,构成了李安电影的奇异世界:在华人看来,李安的电影相当西化,西方的观众却觉得李安的电影百分百东方。而李安电影基本上由家庭生活延伸出来的感情和人性世界,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全世界的人都很容易受到触动。李安,就这样走向了成功。
  李安,不容易。
  李安,不简单。
  李安1984年从纽约大学的电影研究所毕业,1990年以《推手》《喜宴》的剧本得奖开始自己的电影事业。其间,在家蛰伏六年。
  这六年的个中情形,外人不得而知,李安也很少谈及,只在其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淡淡地以诙谐的笔触说道:"我窝在家中当了6年的'家庭妇男'。太太对我最大的支持,就是她的独立生活的态度。她不要求我一定要出去工作,给我时间和空间,让我去发挥、去创作。要不是碰到我太太,我可能没有机会追求电影生涯。"
  李安和林嘉惠于1984年结婚——“很多《喜宴》里的情景,就是我结婚实况的翻版”,李安后来说太太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酷的人,他们的大儿子出生,她居然没有通知李安,“第二天我搭飞机赶到伊利诺,医院的人都高兴得鼓起掌来。原来半夜惠嘉独自进医院,医生问她要不要通知丈夫和亲友,她说不用了,院方还以为她是弃妇。她感觉羊水破了,自己开着快没油的汽车就到医院生孩子去。二儿子出生时她也赶我走:你又不能帮忙,又不能生!她的个性很独立,自己能做的事从不麻烦别人。”
  李安在家窝居,起初是因为孩子太小,太太的博士学位还差半年拿到,于是他决定在家陪一阵子,也试试运气,等待机会,写剧本的同时兼任“煮饭婆”。想不到这一煮就是六年,一次岳父岳母来做客,对他说:“李安,你这么会做菜,我们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让他啼笑皆非。
  虽然有太太的支持,但李安的压力无疑还是很大,“她赚的还不够用,因为研究员薪水很微薄,有时双方家里也会接济一下。”当时李安生活上的困窘,他的弟弟李岗亲见。那次他去探望哥哥,两人盘算到哪里去玩,李岗知道哥哥没钱,很体贴地说,“吃住算你的,出去玩算我的。”正谈话间,李安在纽约电影圈的朋友来访,李安不好意思地问他最近是否有工作机会,那位朋友提供了一个帮电影系学生筹拍毕业作的零工,李安一听说是帮工,搔了搔头,说那再看看好了。送走朋友,李安对着弟弟,默然良久说,“对不起,大老远跑来美国,哥哥请不起你”。
  李岗说,“他认定这辈子就是要干导演,所以他不打零工,不做和电影无关的东西。”李安没有病急乱投医,只认准一个方向:在美国熬出头来略有小成的导演,都是持续写剧本的人,如果为了五斗米而先在剧务、剪接或制作等工作打转,很难再转往导演之路。所以他好死不如赖活,宁可赖在家里,不愿出门打工。
  “6年不是一段短时间,如果没有相当的耐心,可能早已消沉了。” 李安说。在家中的六年,并非只是煮饭带孩子,他阅读了大量书籍,不管是八卦杂志还是影剧杂志、学术论文,只要读到可供作电影素材的文章,他都剪存。他的友人冯光远说:“当时他有一本小册子,里面随时有20部电影的题材。平时在家没事干,李安就到二轮戏院,用十几美元,看一整个下午的电影。冯光远说:“为什么李安可以处理英国古典剧《理性与感性》、美国南北战争《与魔鬼共骑》、还有婴儿潮时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冰风暴》种种不同的题材,和他吸纳阅读有很大的关系。”
  李安的压力是双重的,假如物质生活上的艰苦——依靠妻子微薄的薪酬过活,台湾的父亲因看不起“戏子”的职业而断绝了对他的资助——还可以忍受得了的话,那么对工作事业前途的茫然——一个外国人要在好莱坞打出名堂,其难度可想而知——于他更是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李安说,六年来,他的状态一直就是“穷耗”。在他首部剧情长片《推手》的开始,描写两个相冲突的角色被关在屋内,一个是移民到美国的中国老头,出不了门,整天待在家里练气调神;另一个是美国女作家,竟日耗在书桌前写故事,却什么也写不出来。这就是李安那几年他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当时他在纽约友人家车库屋顶租房住(这也是《喜宴》男主角的住所),有时夜里想起前途茫茫,心里慌得睡不著,常常把老婆大人摇醒:“这房子的楼下是空的,就像我的人生一样。”又说:“毕业快六年,一事无成,刚开始还能谈谈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岁走,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开始始有点自闭。我在家里写剧本,带孩子,做家事,大部分时间在发呆。”惨淡生涯,只差崩溃。
  没有办法直进好莱坞,李安选择了迂回的道路,从自己的家乡台湾出发。当他的银行存折只剩四十三美元的时候,传来好消息,他写的剧本得奖,得到执导开拍《推手》的机会。真正开拍时,由于资金有限,要什么没什么,期间又恰逢妻子生了一场大病,李安显得十分沮丧,“这根本不是低成本电影,根本就是无成本电影!” 新台币一千三百万的预算在纽约拍片,只能勉强付二十多个拍摄工作日,丝毫不容出差错。事前做足功夫很重要,才可免浪费时间和底片。
  《推手》的副导周旭微回忆,与李安在美国会合的两个月前,曾与李安在台北见面,后来到了美国,惊讶地发现他“判若两人,三千发丝,竟白去一半。”真正是伍子胥过关、李闯王渡河。
  “工作时,只见李安经常眉头深锁,忙乱中,冷静应付突发事件,所有拍片期间的困难、五味杂陈一人独吞。旁人很少感觉到他情绪的剧烈起伏。除了工作必要,他很少讲话,一开口则言简意赅,就象《喜宴》里的高父一样,总是‘一切尽在不言中’。偶尔,被人情世故纷扰,也只是轻轻蹙眉或浅浅地苦笑置之。”与六年的惨淡相比,眼前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他说:“就是因为那空的六年,才能有东西一直进来。”
  背水一战的李安,拍出了《推手》,杀出一条血路。此后是《喜宴》、《饮食男女》、《理性与感性》、《冰风暴》、《与魔鬼共骑》、《卧虎藏龙》、《绿巨人》,十年一觉电影梦,“有时我真想留在电影世界里不出来了”。
  奖越拿越多,名气越来越响,李安还是会在公干返台前,怕妻小饿着,在家包好两百个水饺,存进冰箱冷冻库。拿了奥斯卡小金人后(他说和太太参加奥斯卡颁奖礼不过是太太的二度蜜月),还是照常到菜市场买菜,回家洗手做羹汤。李碧华说他从来不把工作带回家,在外拍戏久了,思家,便想回去为家人好好烧顿饭,做住家男人。
  古云:忍过事堪喜。李安的弟弟李岗总结乃兄的成功,一言以蔽之:“就象煮饭,要焖过才香。”
  忍过,焖过,是该李安“喜”和“香”了。
其他文献
什么人才能从旅行中有所收获?如果旅行算一种治疗方法,它确实有一定的洗涤灵魂的作用,但不会包治百病。  能从旅行中受益的人,本身在日常生活中必然是善良的人,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深情关注,同时努力捕捉世界的影响。这些能从旅行中受益的行者,是心灵领域的艺术家,敏感含蓄,也许衣服又脏又破,跟人打交道呆头呆脑,但他们却有着大艺术家般细致的灵魂。他们从旅行磨合里,提炼营养物质。  没有顿悟,从侧面反证旅行不具
期刊
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  每天吃饭、睡觉、上学、上班,你不会觉得自己幸福,但是当有一天你遭遇了大病、失业、失学、失亲,然后,事情过了,你突然对眼前的一切特别珍视。你觉得太感谢老天,觉得老天太厚待自己,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这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当某一天,把你拉出福去,你才懂得。  有一首流行老歌《思念总在分手后》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两个人天天在一起
期刊
回想今年年初,因为北京新的疫情,当时常去的健身房对我关上大门,眼瞅着放纵了1个月,自己的双腿快塞不进弹力裤了,我终于痛定思痛,跟着健身群里的达人们开启了在家健身的大业。  尽管没有健身房的设备,但是群里的老张告诉大家,只要有一双随时发现健身器材的鹰眼,腹肌、胸肌、肱二头肌,一切不成问题。他先是在家里仓库翻出了废旧煤气罐,用来练习硬拉;又把家里喝剩下的2升饮料瓶子灌满水,用来练大臂。更厉害的是群里另
期刊
2018年12月底,我和其他科研人员从智利坐上去往南极的科考船,在海上航行了四五天。  航行途中经过了德雷克海峡,它是全世界最危险的航道之一,处在著名的西风带。西风猛烈地吹,船不停地摇晃。海况比较差时,会涌起七八米高的巨浪,船身的晃动也更剧烈了。  吃饭的时候,碗会在桌子上来回跑,如果坐在椅子上,有些椅子没有固定,人就跟着椅子从这边墙一直滑到对面的墙。洗澡难度更大,淋浴的水来回甩动,要跟著它移动,
期刊
在女儿的語文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可不是嘛,读一本书,就是去串门。  读一本新书,是串门。就像对门搬来了新邻居,常常怀着好奇的心张望着,假装在楼道里邂逅,期望能聊上几句。终于,有一天,相视而笑,打了招呼,相互认识。又终于,邻居邀请你进门小坐。读一本新书,我往往首先要打量一番——封面、内页,粗略地看看目录、序言以及后记。等到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就像是听邻居介绍她的家
期刊
人们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住惯了,开始追求绿水青山的远方。在吴侬软语的水乡逛够了,开始向往辽远的大漠风光。尤其在疫情肆虐之时,出国不成,人们开始往祖国的大好河山里翻腾。  但也有人说,我既要绿水青山,也要大漠风光。其实这也不难,祖国的大西北真就有一个城市可以完美满足双需——“塞上江南”银川。  论地貌,它独享沙漠与湖水共存的景观;论人文,它承载了100多部影视剧的实地取景;论起源,它坐拥历史上最神秘的西
期刊
丰子恺在一篇文章里讲过两个酒徒,我每次讀到,都会一个人偷偷笑几秒钟,觉得沉闷的生活也有趣了。  他写邻家一位老翁,喜欢坐在鼓凳上。老翁招呼丰子恺时,会站起身来,揭开鼓凳的盖儿,拿出大酒壶,斟满两盅,再从鼓凳里摸出一把花生米,和丰子恺对酌。  这个鼓凳里别有洞天,藏着老翁的酒和下酒物。酒被放在瓮里可以保持温度,在寒凉的冬天不时地拿出来喝两口,顺便捻几粒花生米下酒。既打发了时光,又尽了酒兴,还不伤身,
期刊
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  是的,我在那兒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
期刊
我们都知道人会长胖,但地球是否也会不断长胖呢?地球又是怎么变胖的呢?地球变胖,说的就是地球不断膨胀的过程。如何证明地球在膨胀?这就不得不说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所相信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假设将各个大洋都刨除,各个陆地板块刚好会严丝合缝地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小地球。这一点是当前的板块理论所解释不了的,难不成陆地板块漂移过?  在宇宙中俯瞰地球,它是蓝色的,宛如一个水球,一块块陆地如同补丁一样漂在海洋中。19
期刊
“嫦娥”费尽心思挖回来2千克的月壤。  于是中国人第一次有足够的样本,来研究月亮上的土是什么味道,为将来沙县小吃月球分店做准备。毕竟美国重启登月计划的一个原因,就是怕下一次登月会在月亮上吃到沙县小吃。这当然是玩笑,然而作为泱泱大国的吃货,怎么能不琢磨一下月壤是不是像月饼一样好吃?  把土作为食品可是有源远流长的历史,那么,月亮土和地球土的味道,会有区别吗?  月亮和地球可谓一母同胞,所以岩石成分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