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西北最美的想象,都在这座小城里

来源 :北方人(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住惯了,开始追求绿水青山的远方。在吴侬软语的水乡逛够了,开始向往辽远的大漠风光。尤其在疫情肆虐之时,出国不成,人们开始往祖国的大好河山里翻腾。
  但也有人说,我既要绿水青山,也要大漠风光。其实这也不难,祖国的大西北真就有一个城市可以完美满足双需——“塞上江南”银川。
  论地貌,它独享沙漠与湖水共存的景观;论人文,它承载了100多部影视剧的实地取景;论起源,它坐拥历史上最神秘的西夏王陵;论考据,它储藏了两万多幅古代岩画,盘桓整座山壁……
  趁西北游还不算太热乎,先来银川探探路吧。
  银川是西北地区少有的湖海城市,西靠贺兰山,东傍母亲河,腾格里沙漠的漫天黄沙在贺兰山的西部戛然而止,于是银川人民引黄河水,灌葡萄园,在宁夏平原的地堑里开拓出一座府城来。
  从地理位置上看,银川是个“因天材、就地利”的要塞,自古就是政权争夺的宠儿。当初李继迁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四塞险固, 攻防两易”,才决定就此定都,建立起鼎立一时的西夏王朝。
  其中最具“卧龙怀珠”之势的地方是镇北堡。
  明朝弘治年间,为了防御贺兰山以北的族人入侵,韩玉将军在西北部设置了驻军要塞,谁也没想到,这个平平无奇的边防戍塞后来会成为电影界的宠儿。
  1987年,张艺谋选中了这片军营废墟,拍摄一举成名的《红高粱》,把大西北血性、粗野的风光带进了全世界的荧幕中,拿回中国第一座金熊奖杯,从此镇北堡声名远扬。
  不过,镇北堡是怎么成为影视城的,还要讲到银川一位非常重要的文人——张贤亮,是他第一次把这种荒漠审美介绍给电影界,也是他第一次将镇北堡的废墟美感描写了出来。
  这座寂寞、荒凉、破落的古城,在张贤亮心中留下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刺激,改革开放以后,他果断提出了“出卖荒凉”的概念,加入当年作家下海的潮流,把镇北堡正式推向中国电影界。
  要说镇北堡好在哪里,其实用一句古诗就可以概括——“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描绘的正是这种苍茫的大漠风光。
  当年,王家卫为了拍摄《东邪西毒》最后20秒空镜,把整个摄制团队迁移过来,才有了后来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漫天黄沙与金戈铁马。
  熟悉《大话西游》的观众也一定记得,紫霞仙子首次出镜时,她撑着船在湖面上缓缓划过,穿过一丛又一丛芦苇,随着镜头切换,一跃登上沙漠峰部,望着无垠的黄沙感叹:“好漂亮啊!”
  这就是银川人的电影天堂,在荒漠中见湖水,在废墟里寻浪漫。
  如今,人们不远万里来影视城重温当年的故事,曾经触不可及的酒作坊、牛魔王的招亲台,都能在这里亲眼见到。
  “黄河的水流富两岸/盼只盼那吃饭不靠天/地当床/天当被/血埋在地下长出个并蒂莲。”这是当地的民谣《宁夏川》的歌词,充满生命力,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银川的硬气、结实。
  一般来说,南方人对银川的印象就是“大西北、清炖羊肉、臊子面”,谈起这个城市就会闻到一股豪爽,这倒不是偏见,银川人在饮食上没有脱离西北的硬汉气质。
  比如羊杂汤,河南人的羊杂碎除了清汤就是白汤,可银川人的羊杂汤就比较生猛了,热辣辣浇上一圈红油,大清早捧到跟前,哧溜干它一碗高能量。
  喝茶也一样,银川人不走寡路子。冰糖、红枣、沙枣、桂圆干、枸杞、核桃一通下,茶面撒上一层白芝麻,用盖碗刮着热气喝,八宝香气入胃,御了寒,干一天活都能使劲儿。
  这里的黄河鲤鱼、红尾巴、金鱼鳞,是银川人最引以为傲的品种。碰上心情好的时候,渔民歇了网就在湖边支起铁锅,就地煮上一条侉炖鲤鱼。
  噗噗拉拉的捕鱼声在西北的高原上响起,这不就是天赋风土吗?绵延的贺兰山脉分开了草原与荒漠,一隔就隔出好山好水一片季风区来,才有这塞上湖城的地理奇迹。
  还有集葡萄种植黄金条件于一身的贺兰山东麓:北纬37°到39°,全年日照3000个小时,海拔、土质、降雨全对。银川人民在这里放线投资,郁郁葱葱养起了一片葡萄地,连带着酒庄也日渐繁盛起来。
  “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幸有那么一座山,这群人就在贺兰山的山脚开荒,开出了五十万亩的葡萄地,我觉得它是一个极度浪漫的地方。”一名酿酒师在《我的城》纪录片里对着镜头赞叹。
  張贤亮曾经聊过,“银川”的含义是什么?
  一座塞北城市,主要的农作物名单里居然能有水稻,芦苇在湖中生长,葡萄在山脚飘香,上百万人举着鱼竿消磨时光,一望无垠的旷野里,走出《牧马人》,长起《红高粱》。
  三十年后,当张贤亮再回想起这个话题时,他觉得“银川”不过是朴素的俗谚意义——“金川银川米粮川”,老天爷赏饭吃,这地方就成了好山好水的野上“银川”。
其他文献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各种争议的世界里。  一方面,人们使用“职场PUA”“逃避性沮丧”“鸡娃”等网络新词夸张地形容社会现象,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让人时刻感受到生活的痛点。  另一方面,“佛系青年”“咸鱼”“摸鱼哲学”等概念纷纷被提出,人们企图以这种生活态度抵抗焦虑,夺回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  然而,这些主张并不能在实质上指导年轻人的生活——身为社会人,人们很难真正逃离所处的环境;而生活的责任
期刊
相逢一处好景  冯唐曾列过理想中的家,他说最好附近有公园,最好三五分钟能到,开车才能到的不算数。  公园里要有草坪,因为人到中年,筋骨似乎总解不开,跑步是解药。沿着小路跑一跑,温煦的风吹拂过耳边,浅浅的绿意荡漾在脚下,听着孩童的嬉闹声响,出了一身汗,人也好了。  但于更多人而言,去公园里散散步、发发呆便已足够。  一踏入公园,那些高大茂盛的树木便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隔绝开了外面的车水马龙,隔绝开了
期刊
当年,演完《渴望》中的刘慧芳之后,凯丽不知何故,在影视界沉寂了。即使这几年在屏幕上偶尔见到她,观众也难以产生像对刘慧芳那样的亲切感和崇拜感。这十余年的心路历程,凯丽是怎么走过的呢?   在凯丽家新装修过的20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记者见到了回家看望女儿的凯丽,面前的凯丽依然光彩照人,一向快人快语的她对笔者谈起了她这十余年来走过的点点滴滴:    我用了10年的时间  让观众忘记刘慧芳    《渴望》
期刊
人们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偏见,那就是男性和女性一旦步入中年,就仿佛彻底分化为了两个不同的物种。前者蜕变成修身养性的老干部,疯狂迷恋周末钓鱼、酒桌上谈政治和日常围观挖掘机;后者则化身岁月静好的精致贵妇,一门心思地投入到烘焙、烹饪和跳舞的怀抱。  眼看着一对恩爱了半辈子的夫妻,到中年却因生活追求不同而渐渐分道扬镳,让人不禁在内心唏嘘不已。直到那个共同的爱好将他们再次弥合在一起,那就是——养植物。这仿佛就是
期刊
先说好消息。有些饭菜,其实剩了以后热热再吃反倒更有利于健康。比如,吃冷过后再加热的淀粉类食物——米、面等等这些华人餐餐离不开的食品,血糖上升较慢,胰岛素分泌也较稳定。  再说坏消息。这并不能排除我们对吃剩饭剩菜的最大担心:如何确保安全、避免食物中毒。如果你遭受过食物中毒,那种痛苦你肯定终生难忘:上吐下泻、严重腹痛。  每年在英國,大约都有100万人食物中毒,其中一半是因为吃了自己在家做的饭(夏季烧
期刊
什么人才能从旅行中有所收获?如果旅行算一种治疗方法,它确实有一定的洗涤灵魂的作用,但不会包治百病。  能从旅行中受益的人,本身在日常生活中必然是善良的人,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深情关注,同时努力捕捉世界的影响。这些能从旅行中受益的行者,是心灵领域的艺术家,敏感含蓄,也许衣服又脏又破,跟人打交道呆头呆脑,但他们却有着大艺术家般细致的灵魂。他们从旅行磨合里,提炼营养物质。  没有顿悟,从侧面反证旅行不具
期刊
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  每天吃饭、睡觉、上学、上班,你不会觉得自己幸福,但是当有一天你遭遇了大病、失业、失学、失亲,然后,事情过了,你突然对眼前的一切特别珍视。你觉得太感谢老天,觉得老天太厚待自己,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这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当某一天,把你拉出福去,你才懂得。  有一首流行老歌《思念总在分手后》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两个人天天在一起
期刊
回想今年年初,因为北京新的疫情,当时常去的健身房对我关上大门,眼瞅着放纵了1个月,自己的双腿快塞不进弹力裤了,我终于痛定思痛,跟着健身群里的达人们开启了在家健身的大业。  尽管没有健身房的设备,但是群里的老张告诉大家,只要有一双随时发现健身器材的鹰眼,腹肌、胸肌、肱二头肌,一切不成问题。他先是在家里仓库翻出了废旧煤气罐,用来练习硬拉;又把家里喝剩下的2升饮料瓶子灌满水,用来练大臂。更厉害的是群里另
期刊
2018年12月底,我和其他科研人员从智利坐上去往南极的科考船,在海上航行了四五天。  航行途中经过了德雷克海峡,它是全世界最危险的航道之一,处在著名的西风带。西风猛烈地吹,船不停地摇晃。海况比较差时,会涌起七八米高的巨浪,船身的晃动也更剧烈了。  吃饭的时候,碗会在桌子上来回跑,如果坐在椅子上,有些椅子没有固定,人就跟着椅子从这边墙一直滑到对面的墙。洗澡难度更大,淋浴的水来回甩动,要跟著它移动,
期刊
在女儿的語文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可不是嘛,读一本书,就是去串门。  读一本新书,是串门。就像对门搬来了新邻居,常常怀着好奇的心张望着,假装在楼道里邂逅,期望能聊上几句。终于,有一天,相视而笑,打了招呼,相互认识。又终于,邻居邀请你进门小坐。读一本新书,我往往首先要打量一番——封面、内页,粗略地看看目录、序言以及后记。等到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就像是听邻居介绍她的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