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的百年演进、建构逻辑与价值意蕴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84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党的历史来看,作为一个胸怀初心与使命、经历了百年锤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围绕“为什么开展斗争”“开展什么斗争”“如何开展斗争”以及“为谁开展斗争”等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从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的历史演进和建构逻辑对党的斗争话语进行研究,以期帮助全面和深入地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從而避免对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认识落入历史惯性思维的窠臼。
  关键词:建党百年;斗争话语;伟大斗争;百年演进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灾害政治学的建构与前瞻研究”(15BZZ004);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项目“新时代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追踪研究 ”(21ZDMY01)。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1)008-0017-01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1.008.002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党情、中国国情以及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基础上,多次在不同重要场合提及“伟大斗争”。在这些透出强烈忧患意识的讲话中,“伟大斗争”的提出如同在国内外新形势下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吹响的“冲锋号”。“伟大斗争”的提出既非应急之举,也非心血来潮,而是出自长时间的思考酝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有一句话,我主持起草工作时就主张要写上去,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句话涵义是很深的。”[1]从党的历史来看,作为一个胸怀初心与使命、经历了百年锤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围绕“为什么开展斗争”“开展什么样的斗争”“如何开展斗争”以及“为谁开展斗争”等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伟大斗争”之后,“斗争”重新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纵观近几年最新文献,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伟大斗争内涵的研究。一部分学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为基础,从文本和历史中挖掘伟大斗争的具体内涵。如王存福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认为“伟大斗争”是与“五个更加自觉”和“五个坚决”共同组成了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2]。张瑜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文本研究,总结了新时代斗争的四个层面含义:必须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打赢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必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3]。二是对斗争精神的内涵和意义的研究。现有一些文献主要从国家、党、民族为主体研究斗争精神的意义。聂启元认为,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4]。高莹提出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5]。三是对新时代开展斗争方法的研究。大多研究从制度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展开论述。王希鹏从不同主体出发提出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6];于亚杰着重论述了党员和人民群众两类群体的思想建设的方法[7];侯长远和李琳结合不同领域内的斗争形式强调了伟大斗争的必要性以及政治建设方法[8]。
  综上,目前学界的研究可以有两种思路,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侧重于具体层面的伟大斗争的基本内涵和推进方法;二是侧重于抽象层面的斗争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推进路径。两个特点表现为:一是在对伟大斗争内涵的解释上缺乏与历史的互动和概念对比。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斗争在不同时期的性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是多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建设新中国的探索时期,党都曾经提出过斗争思想。因此需要通过与历史上的斗争概念相比较,深刻解读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创新之处,从而对伟大斗争的基本内涵达成共识。二是在斗争的理解上多为应然性的推导和解释。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伟大斗争有其深刻的现实因素以及历史渊源,采取渐进论证式的逻辑体系更具有解释力。因此本研究从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的历史演进和建构逻辑对党的斗争话语进行研究,以期全面和深入地把握其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的历史演进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斗争理论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规律。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体现出了浓厚的斗争色彩。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斗争的内容、形式与性质等方面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显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斗争”始终是党的各类文件的高频词。然而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无论是公众话语空间,还是党的话语体系中,“斗争”一词出现的频率都大幅降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斗争”又重新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党代会报告和领导人的讲话中。纵观百年历史,“斗争”以多样化的表现和不同含义出现在中国共产党不同的发展时期,而且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1921—1977年)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革命战争年代,“斗争”话语最接近其字面意思,意即不断革命,不断地斗争。早期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在成立之日起就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等极具斗争精神的目标作为党的纲领。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进一步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并鼓励全国人民一致以坚决斗争的方式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此期间,毛泽东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撰写了《矛盾论》,对矛盾规律做了充分的阐述与论证。毛泽东同志将斗争视为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从主客体的利益关系角度出发,认为斗争是普遍存在的。“依一时说,统一是绝对的,斗争都是相对;依永久说,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绝对占统治地位。”[9]毛泽东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国家的综合国力还非常薄弱,但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竭尽全力把中国声音带到世界舞台上去,积极参与世界讨论,也通过不懈努力巩固了新生国家的政权基础。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进入社会主义过渡与探索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对于斗争的主张主要囿于阶级斗争,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并未表现出向全面和尖锐的对抗性矛盾转变的趋势。因此,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被夸大,某种程度上成为对当时情况误判的因素之一。   (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978—2011年)
  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中国争取到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进行现代化建设。从话语变迁的角度看,斗争属于革命话语体系。而1978年以后,逐渐形成以“改革开放”为主的建设话语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明确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判断,同时表现出话语风格的转变。尽管改革开放被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但邓小平同志认为,革命不完全等同于阶级斗争,“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10]。在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策略。他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目的。改革开放之所以也被称作一次伟大革命,主要体现在改革的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我们党带领人民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斗争精神,披荆斩棘、敢闯敢试,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价格闯关”、打破国企“铁饭碗”等市场化改革,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行的魄力,这亦未尝不是一种斗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历史时期(2012年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清晰地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斗争被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话语体系中,同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过往的伟大斗争是一种宏观层面的革命斗争的统称,而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提及的斗争具有更丰富的时代内涵。他在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重新对伟大斗争的含义、方式和意义做出诠释。他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这些风险考验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而且越来越复杂。因此,“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 ‘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11]49。他号召党员领导干部“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12]。他提出:“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无论是在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党代会报告中,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都可以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彰显斗争在党的话语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新时代的斗争思维并非片面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同一性。它是将当前我国面临的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纳入伟大斗争的内容中,并且强调讲究斗争艺术,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伟大斗争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建构的逻辑理路
  “伟大斗争”最早出现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伟大斗争”的提法也逐渐被引入中国。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使用了这一概念,体现出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于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美好憧憬。此后,“斗争”在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中经历了“凸显—淡出—回归”的过程。进入新时代以后,党对伟大斗争的话语建构从话语指向、话语要义、话语实践和话语归宿四个维度展开,具体回答了新时代“为何开展斗争”“开展什么斗争”“如何开展斗争”以及“为谁开展斗争”的重大时代课题。这四个维度具有内在逻辑联系,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逻辑进程,可看作是中国共产党建构斗争话语体系的一种“分析框架”。
  (一)话语指向:为何开展斗争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3]。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了严峻考验,付出巨大牺牲,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为一个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中国。2020年,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如今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国内形势下,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和日益复杂的环境,需要进一步继承中国共产党过往的斗争经验,以斗争精神担当起人民和民族的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14]“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5]
  针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點的伟大斗争。”[13]所谓“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是基于当前世界格局面临新调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各种风险、挑战与考验对于我国国家主权和政治安全等产生诸多威胁而提出的。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既要承担起解决“发展起来以后”阶段性问题的任务,还需要加强自身建设,解决党内一些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青年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发挥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12]这样明确的话语指向是发扬斗争精神、夺取斗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二)话语要义:开展什么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12]从革命、建设、改革一路走来,随着矛盾和风险的变化,斗争的对象在不断变化。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尤其强调明确斗争对象的重要性。“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伟大斗争。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斗争体现在对各个领域进行全面改革,破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在新时代更加体现出以问题为导向,斗争对象不是特定的敌人,而是当下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和局面,要对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做斗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斗争的具体方向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结的“五个坚决”:“对削弱、歪曲和否定党的领导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行为进行斗争;对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并脱离群众的行为进行斗争;对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斗争;对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斗争。”[13]新时代的斗争内容已从过去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等较为狭隘的斗争对象超脱出来。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对象范围更宽、内容更新,将国际国内所需解决的各种矛盾和风险都囊括其中。在2019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1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清晰地指明了新时代斗争的重点领域及对象,帮助我们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中不偏向、不迷航。
  (三)话语实践:如何开展斗争
  践行“伟大斗争”的各种行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施政方针的继承和发展,这就在文本特征与社会实践之间体现了互文性。互文性是语篇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话,同时也是社会的、历史的、认知的、文化的对话。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通过“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是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展现了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坚定的革命意志。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和平改造”与“和平建设”为主要形式的伟大斗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年代,表现为以革命精神和斗争状态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由于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对象更加全面多样,一些新兴领域内的斗争,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与矛盾更加突出,而且斗争存在的形式也相当隐蔽。因此推进伟大斗争,既要继承发扬斗争精神,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方面,继承发扬斗争精神需要充分挖掘宝贵的精神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1]36开展伟大斗争同时侧重强调主观的精神状态和斗争能力,要发扬斗争精神,以斗争精神和斗争能力推进伟大斗争。借助精神动员开展伟大斗争,就是要树立斗争意识、坚定斗争意志、开拓斗争思维。首先要树立斗争意识。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把握正确方向,在重大考验中,坚持推进伟大斗争;其次要坚定斗争意志。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中形成的敢于斗争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但只有坚定斗争意志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革命本色。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12]最后要开拓斗争思维。要明确这不是“你死我活”式推翻一切的斗争思维,而是包含科学辩证的斗争思维,比如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等。只有掌握科学的立场、观点,才能正确选择并使用策略,为开展斗争夯实基础。
  开展伟大斗争要善用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站在规律的高度看待斗争。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站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才能避免出现盲目斗争或者消极无为的错误倾向。其次要明确斗争的基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加入了“五个自觉”作为开展斗争的方向。其中“五个自觉”是在进行伟大斗争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基本制度,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觉融入改革创新的潮流中,自觉维护国家主权,自觉防范各种风险,从而确保斗争始终处于正确的方向。最后要树立灵活思维。在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的斗争问题和形式进行分析,从而灵活使用斗争策略,最终掌握斗争主动权。
  (四)话语归宿:为谁开展斗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人民群众是新时代开展斗争重要且持续的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因此开展斗争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将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人民至上”是判断斗争对象和运用策略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最终话语归宿。只要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就必须敢于斗争、勇于斗争,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而斗争,这也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3]由此可见,新时代伟大斗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斗争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推进,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我们必须要正视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以斗争精神担当起人民未来。因此斗争的对象主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具体而言,要同经济体制改革阻力作斗争,决战脱贫攻坚,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要同重大自然灾害和卫生事件作斗争,积极开展防灾救灾,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重中之重,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抗击中吸取教训,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平安是人民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要,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要同消极低俗文化作斗争,弘扬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要同危害网络空间安全的力量作斗争,建设好网络空间,本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本、执政的基础。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不仅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发动群众力量,还需要以“人民至上”作为引导斗争的价值取向,从而转化为勇于开拓、敢于斗争的强大动力,赢得伟大斗争的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伟大斗爭话语建构的价值意蕴
  伟大斗争话语充分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并在传统斗争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其内涵和外延,为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以何种精神面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展现出有为政党的积极形象,进而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解决思路。
  (一)突破传统斗争涵义范畴,实现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的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马克思同时也认为:“两极是相同的。”[17]马克思针对具体不同时期,分析了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如果说马克思为矛盾的特性做出了明确阐述,那么列宁则是沿着这一路径出发,进一步探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结合俄国的国情,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特别强调矛盾的斗争性:“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线索,使我们能够在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况中发现规律。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理论。”[18]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伟大斗争”概念,同时以“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互相支撑,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尤其是在党的重要会议报告的表述中,“伟大斗争”不再是与“伟大的斗争”等同,也不是宏观抽象意义上的一种斗争形式。而是一种中观层面的斗争,其包含的范畴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准确地讲,今天所提及的伟大斗争是克服社会发展挑战的斗争,是依靠奋斗解决问题的斗争,是遵循民主与法治前提的斗争。伟大斗争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革命斗争经验,但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新的矛盾与问题不断涌现,新时代伟大斗争话语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尝试以伟大斗争表达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并始终紧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话语前提,重新唤起敢于斗争的革命基因。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历史使命理论,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开创性和历史性的贡献。
  (二)提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状态,树立敢于担当的政党形象
  良好的政党形象是一个政党得以长期生存并发展的重要前提。“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9]中国共产党凭借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精神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全国人民甚至是全世界面前塑造了一个奋发有为、充满斗争精神的政党形象。
  然而,伴随市场经济出现的腐败现象一度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以空前力度严厉打击腐败,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党的形象,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除此之外,强调斗争精神,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回避矛盾不敢负责以及思想懈怠、干劲不足、不思进取等消极现象,旨在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进取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处于世界矛盾交织的漩涡中,国内与国外、党内与党外之间种种元素相互冲击碰撞,并不断向对立面转化,形成新的对抗与牵制力量,这些都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带来诸多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何种方式予以应对十分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12]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新时代伟大斗争话语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了确保执政安全,就必须要以敢于斗争的精神魄力和有效的斗争破除被动局面。以变化的斗争策略,开展伟大斗争,使其成为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主动性策略。更是在人民群众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积极有为的正面政党形象,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新境界。“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20]重新重视使用斗争话语有助于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延续以往党在群众中奋发有为的形象。
  (三)顺应时代趋势,为应对世界矛盾与发展难题提供解决思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对当前乃至未来较长时期内世界发展面临大调整大转折的判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中心主义面临诸多冲击,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西方国家传统的冷战思维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之间产生冲突。欧债危机、移民与难民问题促使西方民粹主义兴起。全球治理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困扰。在关系到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性问题上,如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应当如何应对?在世界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其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使命和担当的政党,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后,就始终关注世界发展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更深刻地关切全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是基于我国当前所处阶段与时代的认识所作的判断。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变化,这对党和国家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比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如何应对各种阻碍需要从伟大斗争中寻找到答案。从更宏大的视野观察,新时代伟大斗争话语不仅仅是基于中国所独有的问题所提出的,更是在总结基本矛盾规律的基础上,为世界发展出谋划策。中国希望在同一切矛盾与发展问题做斗争的过程中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为全球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黄相怀: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政治内涵和实践自觉[EB/OL].[2020-08-10]https://www.gmw.cn/xueshu/2020-08/10/content_34075031.htm.
  [2]  王存福.论新时代历史使命视域下伟大斗争的全新内涵与基本要求[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9(2):35-39.
  [3]  张瑜.十九大报告中的“斗争”思想论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4):15-19.
  [4]  聂启元.新时代斗争精神的内涵、意义及遵循[J].理论导刊,2019(12):39-45.
  [5]  高莹.新时代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的意义与路径[J].岭南学刊,2020(1):12-17.
  [6]  王希鹏.新时代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路径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6):97-103.
  [7]  于亚杰.论新时代下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现实基础及实现路径[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4):46-51.
  [8]  侯长远,李琳.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论析[J].中州学刊,2018(10):25-30.
  [9]  石仲泉.毛泽东哲学批注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374.
  [10]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1.
  [1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49,36.
  [12]  習近平.发扬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01).
  [1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4]  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01).
  [1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16]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55.
  [18]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
  [19]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20]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4.
  (责任编辑:易晓艳)
其他文献
消费者生成的在线评论已成为帮助其他消费者进行决策的有效线索之一。现有关于在线评论的研究层出不穷,包括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因素、矛盾性评论对消费者的决策影响等,鲜有研究关注消费者在面对双边信息在线评论时的行为反应。有鉴于此,本文基于最优唤醒理论以及首因效应,探究双边信息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说服力以及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该效应的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边信息在线评论,正面双边信息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说服力更强,更能促进消费者产品购买意愿,然而该双边信息在线评论的积极效应受到双边信息在线评论中负面评论信息的重要程
7月26日下午,中国杂技家协会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杂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一级巡视员肖世革主持会议,中国杂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刘挥及全体干部参加学习。唐延海在发言中指出,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历史性、划时代、里程碑意义。“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总揽全局、博大精深,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is like no other party in the world.It requires us to rethink the very idea of what a political party is.It is a phenomenon intrinsic to China.It is ineluctably Chinese.The CPC’s extraordinary success is because it found a
【摘 要】萌态形象具有幻象的特点,其萌化人心的同时对现实有遮蔽。为最大程度消弭“萌”的遮蔽性,纪录片萌态叙事恪守纪录限界,不滥萌,不空萌,也不一萌到底,其选材有界,文本有魂,落点严肃,保证作品可爱吸引人的同时可信又可敬。二者所形成的虚实相生之纪录样貌恰与当前年轻人虚实双栖的心理样态相契合,从而俘获大批年轻受众。这既为纪录片虚实关系的处理提供了经验借鉴,也对文艺作品塑造国家形象具有重要启迪。  【
Recently,the local cotton spot price in Yancheng,Jiangsu has risen slightly,and the price of yarn is also increasing slightly.Therefore,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most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xtile enterprises is improving.Despite this,quite a few o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计量规程从编制内容、编制格式、编号方法、颁布机关、出版发行、印刷方式和印刷尺寸等方面发生过四次重大变化,本文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四次变化情况作以展示,以供读者了解。11949年-1957年的检定规程195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技术管理局内设立了度量衡处,1952年划归中央工商管理局领导.
本刊2021年第3期杨鹭《析英国小说〈蝴蝶梦〉中人物形象》一文的作者简介中当删除“讲师,”字样。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17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将通过5种类型分配近日,亚洲信息社会创新基金(ISIF Asia)2021年资助项目开放征集。ISIF Asia是一项资助和奖励计划,旨在激励针对亚太地区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需求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Educause近日发布了《2021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简称“报告”),报告基于来自高等教育领域的全球领导者的视角和专业知识,概述了影响未来教与学的主要趋势、新兴技术与实践,并展望了未来的一些情景和影响。
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铁皮石斛资源匮乏问题,本试验以引种入北京的铁皮石斛与安徽同一品种的铁皮石斛为材料,测定其一年水分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多糖、生物碱、总酚、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北京地区铁皮石斛多糖、生物碱、总酚、黄酮在一年中峰值出现时间分别是8、5、10和2月份,峰值含量分别为491.75、0.28、22.45和29.13 mg·g-1;安徽地区上述活性成分峰值出现时间分别是9、4、8和1月份,峰值含量分别为509.20、0.28、26.61和28.91 mg·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