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音乐教学中的复调性创造思维培养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ang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意识已全面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如今除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为全面提高音乐学子的综合素质,也大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那什么叫创造性思维?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音乐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可以借鉴复调的思维方式,在学生一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开发复调性多维空间感的思维活动来达到。在专门化的音乐教学中,如作曲教学,这种创造性思维往往和音乐创作直接相联系在一起,而更多地体现为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本身,并以创作出的作品为其标志。但是但在普通音乐教学过程中,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的高素质的人。那么,如何将复调性创造思维培养贯穿在普通音乐教学中呢?现略述一二:
  一、通过合唱训练创设复调性创造思维空间
  在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如节拍、节奏、视唱等)和经验(如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等)的基础上,找一些适合一般音乐教学的合唱作品。可以先从二声部开始,合唱练习要着重强调各声部间的和谐、统一。初学时,学生往往会不顾对方的声部,使劲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从而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这时,教师要经常调动各种直观视听手段,让学生现场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并着重引导学生注意从音色、力度、速度、和声、节奏、节拍等等个音乐要素方面,倾听其他声部旋律流动。在体会各个声部横向流动中和谐与对比的同时,更要注意各个声部之间的对比的美妙效果。这样的练习不断坚持下去,会极大地加强学生多维空间感。多维空间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石。
  二、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
  我们知道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引发新思想、发现新事物的创造性活动。在一般音乐教学中,音乐想象活动是最具体、最有效的创造性能力的培養手段之一。
  复调性创造思维培养强调的是学生更有效地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完整的表达他们自己的音乐表现,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一种音乐创造的体验。
  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并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形成立体型网络兴奋区,促进学生的认识由直观上升到抽象思维,再通过想象活动回到具体的音乐情境中,这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已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层次了。
  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有关读谱知识和自己所掌握的常识依据感受将所要表达的作品以非常直观的颜色或图案绘制或想象出来。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譬如,在合唱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视觉想象将各声部比作如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等颜色,依托色彩的对比,加强作品的理解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引导出发散性思维活动。如混声合唱《美丽的梦神》,是一首简单又非常有效果的合唱曲。如果学生颜色表示表示旋律线条,同时结合歌词,想象大海,想象童话似的大海世界里的斑斓色彩和离奇古怪的东西,很多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发散性思维活动。
  三、发散性思维活动培养中,要从心理角度出发并允许学生多角度的思考
  过去的音乐教学大多是你教我唱的方式。课堂内容结构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和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尽可能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譬如,在合唱训练中,为更有效进行复调性创造思维培养,激发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将作品中的某些节奏、节拍拿单独出来讲解,如,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二拍子,除了向我们通常理解的像走路一样的进行曲式的重拍在第一拍的二拍子感觉外,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去想,去创造非进行曲特点的二拍子节奏韵律。从而感受每个具体作品的节拍风格,教师也可以先用身体或其他手段,做出几种二拍子特点的动作。接着以同样方法讲授三拍子,最后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最基本的节拍形式以自己喜爱的方式编出2~4节的混合节拍的节奏韵律谱。在此基础上再进入正式的合唱训练。
  对于复调性多维思维训练,最简便的方法,如,教师可以先唱奏1、3、4、5、1四个音。让甲同学在其上方唱5、7、2 、2、1四个音;乙同学唱1、2 、2、4、3四个音;丙同学唱在最上方唱3、5 、6、7、5四个音。接下来每位同学再互换声部唱,每次演唱都要互相仔细倾听和感受对方声部及其与自己声部对比的美妙效果。在此基础上,将这几个音再编成多种节奏模式进一步练习,可以将最上方声部节奏编得密集活跃一点,最低声部时值较长一些,中间两声部节奏律动平稳适中。如此反复练习,可以使学生大大加强一种创造性的多线条空间思维感。另外在训练中要鼓励大家大胆发明多声部组合的奇思妙想。
  其实,只要老师不断强调,且训练方法得当,培养学生的复调思维思维,让学生学会分辨声部的层次不是件难事。这在钢琴教学中特别有意义。钢琴是多声部的乐器,复调作品在钢琴学习中是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的内容。如果一个演奏者没有具备独立控制不同声部的思维能力,尤其在面对诸如李斯特的大型作品时,就不可能弹出交响性的富有层次和立体感的效果来。即使是一首技术简单的乐曲,一个优秀的钢琴家和一个普通的演奏者弹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其中的奥秘奥秘除了乐感之外,就是对音色和声部层次的把握。因此,以钢琴教学为例,在复调性创造思维的培养上,特别针对复调作品,可有如下方法:
  1.两手分别单独练习;2.一只手弹旋律的同时,另一只手在腿上模拟弹奏;3.一只手弹旋律,另一只手轻轻弹奏不出声;4.两手弹奏,注意力集中在主旋律上,其他声部以轻描淡写的方式弹出;5.注意两手的不同触键方式,弹奏旋律的手指尖集中,加上手臂的重力,努力弹出明亮、清澈的声音,遇伴奏音型则以抚摸的方式尽可能轻柔地弹出,而且要有起伏和变化。以上五点,要持之以恒的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多声部感觉,锻炼出复调性创造思维来。
  总之,在普通音乐课堂教学中,复调性创造思维培养方式在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以及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的同时,无疑也极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这种教学模式必将展现出更富于魅力的前景。
  作者简介:
  [1]张丽: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旬阳民歌历史悠久,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子,是陕西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陕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在老一辈的群
摘要:高校的艺术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中的重点话题,这是因为它与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内涵息息相关,这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艺术教育中体现得尤其突出。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艺术教育的有效分析,了解我国当前在艺术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法,希望能为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 艺术教育 综合素质  一、什么是艺术教育  所谓艺术教育是在艺术的前提下进行定义的,艺术是
华语乐坛天后级唱将张惠妹A Mei第17号作品《偏执面》七月初发行至今,尽管她个人的宣传通告屈指可数,却因为专辑的强烈风格和音乐共鸣度高,不仅在网络音乐平台及实体唱片销量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全民的素质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城乡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反而是农村地区的中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由任课教师发挥指引作用,营造一种较为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自主性、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引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对
摘要:嗓音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对于科学用嗓、合理护嗓的知识知之甚少,导致教师嗓音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教师的嗓音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本文对目前我国教师的嗓音运用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出病因所在,并提出相应获得优质嗓音的训练方法,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发声方法,掌握科学、合理的用嗓、护嗓知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教师嗓音职业病的发生。  关键词:教师
苏醒在全新嘻哈电子单曲《我不是歌手》中阐述自己对于华语音乐圈的理解,影射歌坛中存在的尴尬怪相,歌词犀利尖锐,将苏式幽默与讽刺风格推向极致。今日《我不是歌手》MV紧随
摘要:黎伯曼为美国现代重要作曲家之一。创作作品种类广泛,包含钢琴独奏曲、协奏曲、交响曲、双钢琴、室内乐、声乐曲及歌剧等。他的作品,常常被列为现今许多国际知名钢琴大赛的比赛指定曲目,包含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鲁宾施坦国际钢琴大赛、布索尼国际钢琴大赛等。本文讨论的《第一号钢琴奏鸣曲》为黎伯曼极为知名的钢琴作品之一。  关键词:黎伯曼 第一钢琴奏鸣曲  黎伯曼(Lowell Liebermann, 1
2013年《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点燃了整个夏季,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笔者结合观看2013年好声音冠军产生的过程,从其带给观众的震撼、传递的社会正能量以及李琦的夺
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一大批中等专业学校晋升为了师范专科学校,在这一形式下,师范专科的素质教育更是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如何进行师范专科学校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