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文气”说之文原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er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太平经》以先秦道家哲学中的气化宇宙论为理论基础,吸收汉代元气说、阴阳五行说且在汉代谶纬学说神秘主义文化背景下,明确提出“文气”一词,形成了以“文气”为核心的文原论。此理论对于重新认识汉代在“文气”理论中的贡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太平经》;文气说;文原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太平经》作为早期道教经典,一直以来被众多学者忽视。《太平经》在文中明确地提出“文气”一词并建构了以“文气”为核心的文原论,这种文原论是“文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气”理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进一步审视汉代在“文气”理论上的价值具有独特贡献。
  《太平经》明确地提出了“文气”一词,并建构了以“文气”为核心的文原论。《太平经》明言“行文者,天与文气助之”,“文气”一词首次正式出现。在此之前,学界皆认为曹丕最先提出“文气”这个概念。这里姑且不考虑《太平经》中所提到的“文气”一词与曹丕所提出的“文气”概念其内涵与意义是否能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平经》作为一部被学者长期忽视的道教典籍,明确地提出过“文气”这一词。仅就从这一点来说,《太平经》在“文气”理论发展中的作用就值得关注,除此之外,《太平经》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原论,且此种文原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文气”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哲学认为,“气”是化生宇宙的基始,天地万物形成的元初物质,即气化宇宙观。总体上《太平经》认为元气恍惚自然,共凝为一,分而阳阴而成二,名为天地;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为三,名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万物。这其实就是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诠释。具体来说,元气作为万物产生的基始,具有控制一切的绝对权威,具有本源性质。《太平经》中记载:“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故元气无形,以制有行”、[1] “元气乃包裹天地八方,莫不受气而生”、[2] “故元气守道,乃行其气,乃生天地,无柱而立”,[3]《太平经》中的“元气”是天地万物得以生成的初始物质,具有最高而抽象的本源性,这种气化论思想正是对道家气化宇宙论的承袭,同时也是对汉代“元气”理论的吸收借鉴。“元气”被认同为一切的根本,被抽象为万物的本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探究不同事物本体的重要源头,《太平经》的“文气”论正是对文章本原的追溯,旨在探究文章形成的奥秘,且认为文章的本原乃天地之气。
  文章禀元气而成,且最终以某种形式呈现在世间,《太平经》载“故古诗人之作,皆天流气,使其言不空也。”[4]诗歌作为“文”的具体形式,是“天流气”,是天让诗人宣泄时气,而天是禀元气而生,天的意志也即元气的意志。元气通过赐予人文气,而人因禀受天之气才能创作出内容翔实的文章来表达天之旨意,这样就形成了“气——人——文”三位一体,全息同构的理论模式,这一思想与王充论文思想相契合,同时也正切合了党圣元先生所提到的中国古代文原论的理论范型。这种模式贯穿着整个《太平经》“文气”说当中,书中所提及的真文、正文甚至是在谶纬神秘主义背景影响下形成的神书、圣书都是由元气导之且通过“气——人——文”这一范式最终形成。
  东汉时期,谶纬之风盛行,论“气”也随之具有一种神秘色彩,这种具有神于东汉末年,不免会受到此种风气的影响,所以这种神秘主义的“气”与“文”在《太平经》中也随处可见。虽然这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文”与“气”的关系在今天看来甚是荒谬,但却恰恰表明了《太平经》探寻文章由来的意图,证明了文章乃由天地元气而成,体现出《太平经》秉承的以“文气”为核心的文原论。
  《太平经》以道家气化宇宙论探求文章的本原,其精神内核既不同于孟子主作家道德修养的“养气”说,也异于曹丕重作家性情的“文气”论。《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5]孟子的“道与义”实指儒家的伦理道德精神,通过自身的人格修养而培养“浩然正气”进而达到“至大至刚”的境界,在孟子看来这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節。而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6]中提到的“气”历来学者皆有论述,陈钟凡先生认为是指才性,刘大杰先生认为是才性和气质兼而有之,但是郭绍虞先生则提出曹丕之论“气”兼指“才气”与“语气”。大体皆指向作家的才性,气质。《太平经》所提倡的“文气”说属于文原论范围,而曹丕与孟子所主张的“文气”论则可归于主体论范围,两者“文气”内涵的差异显而易见。
  《太平经》以先秦道家哲学的气化宇宙论为理论基础,在汉代谶纬学说的神秘主义时代背景影响下,以“气”论文,明确提出了“文气”一词,其以“文气”为核心的文原论在文学理论领域甚至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注释:
  [1]王明:《太平经合校》卷十八至三十四《守一明法》,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6页。
  [2]王明:《太平经合校》卷四十《分解本末法第五十三》,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8页。
  [3]王明:《太平经合校》卷十八至三十四《安乐王者法》,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1页。
  [4]王明:《太平经合校》卷五十《天文记诀》,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78页。
  [5]焦循:《孟子正义》卷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8页。
  [6]萧统:《文选》卷五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71页。
其他文献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经济区位的重要性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减弱,反而变得越来越重要,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产业集群的研究自工业革命以来就成为地理学和经济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产业集聚程度的评价是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理论上它是其他研究课题的一个前提条件和重要工具,实践中它为企业和政府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信息。 本文论述了产业集聚程度评价中考察关联效应的必要性,概述了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企业都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价值链,以降低成本,提升顾客让渡价值。市场营销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环
信用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几大严重问题之一,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其中,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信
通过Modbus通信协议,台达温控器与组态王组成小型DCS系统,监控5L小聚酯试验装置的生产过程。5L聚酯试验装置设计为单釜流程,采用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为主要原料进行
当前,企业面临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全球化经营环境巨变使得一些原来沿用多年的流程基本逻辑本身已经过时,信息技术单凭对原有流程的自动化和模仿型优化已经难以满足环境变革因
摘 要:瓦倫加是托尔斯泰想象中完美和理想的女性形象,但是在瓦伦加那种忘却自己而爱被人的完美是不完美的,可以说是悲哀的,因此作者理想的完美是和现代是相冲击,要爱自己的,才会爱别人,不完美的才是真正的完美。  关键词:瓦伦加;完美;现代视角;悲剧原因  作者简介:毕蓉(1994-),女,汉族,重庆云阳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I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破产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和论述。 理论部分,首先介绍了国有企业的产生发展和改革,然后指出了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政策性负担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经历一个出生、成长、成熟、消亡的过程。从品牌寿命的角度出发,品牌是一个不断的成长变化的生命系统,品牌成长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与特征。在复杂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品牌要生存和发展,需要自身内部系统不断调整与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研究影响品牌生命系统的主要因素,认识品牌生命系统运动发展的规律,企业才能依据品牌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对品牌进行规划与管理。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提供了详细的以太网、视频接口电路,采用帧的结构实现了时分复用。应用Virtex-5中的RoeketIOGTPTransceiver硬核实现了高速的光纤通讯,利用FPGA内部逻辑有效地解决了系统关于复
作者简介:王彦(1979-),女,山西吕梁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一、游子思妇中的审美想象  闺怨诗有很多的类型,其中一种是以描绘外出游子的游历生活为主题的诗。游子在外奔波,思妇在家中守候,想象中思妇与游子完成了交流与对话。  在审美过程中,想象是由此及彼、睹物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