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外交家风采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令世界折服的外交家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亲眼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忆最深的是他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利比亚总统卡扎菲,还有他老人家接受法国、南斯拉夫、西班牙、英国、丹麦等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等。
  我给小平同志服务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然而,给人的印象全然不像年近八旬的老人。他的精力很旺盛,外事活动更是频繁,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一天会见几批客人是常事。他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对答如流。就拿1982年9月24日来说吧,我作为专职保健医生,对小平同志那天紧张的安排、繁忙的工作很担心。因为头天我随小平同志刚乘专列从成都回北京,长途乘车的疲劳还没有消除,就这么忙得连轴转。24日上午,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香港回归重大问题;下午会见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畅谈经济发展形势;晚上参加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举行的答谢宴会,发表增进中朝友谊的讲话。这三个外事活动,持续时间都特别长,但小平同志的精力仍是非常充沛,思考问题敏锐,言辞铿锵有力,会谈成果卓著。
  小平同志的精力非一般人可比,我们这些在他身边工作的年轻人更是自愧不如。有一天,小平同志上午刚主持会议,秘书就告诉他下午3点有外宾等着接见。由于连续几天频繁地参加各种活动,我们工作人员都感到很疲乏,那天中午饭吃过后,我一躺在床上就睡着了,待我猛然醒来后,才知道小平同志早乘车到钓鱼台会见外宾去了,我忙乘车追去。那次失职,除了自己工作责任心不够外,还说明我一个年轻人的精力还不如年近八旬的小平同志。还有一次,我随小平同志到中南海怀仁堂。小平同志在里面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我们随行人员则在会议室等候。中午1点,会议还没有结束。早晨匆匆忙忙,早饭没吃好,我饿得难受,一连喝了好几杯开水充饥。可小平同志和中央领导同样饿着肚子,还在为党和国家操劳。散会后,我见小平同志精神抖擞,没有一点饥饿疲劳的感觉。
  据我观察,小平同志平时少言寡语,散会后,在家中也很少与家人说话,但他一进入工作状态,尤其是会见客人,马上判若两人,顿时充满活力,神采奕奕,谈笑风生。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允许我们工作人员在场,我常常侍立一旁听他老人家与外宾谈话。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元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脑,亦或是风云世界的大腕外交家与著名记者,他们初次见小平同志时一般都有些拘谨,有的甚至手足无措。但是,小平同志善于用风趣、坦诚的语言使对方精神放松,很快赢得客人的信任和对他所述观点的赞同。
  小平同志乐于面对任何一位被世界称为"铁腕人物"的交谈高手,善于通过记者的笔向世界人民宣传社会主义中国,宣传我国政府对国内外各种问题的态度和立场。小平同志思维敏捷,谈锋犀利,善于用通俗易懂、生动贴切的语言来表述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态度。交谈中,尽管他的右耳听力有些障碍,但他从不反复询问;他理解问题非常迅速,反应速度相当惊人。他博学多识,大智大谋,胸有成竹,精明机警,出口成章,说话入情入理,分析问题简明透彻。他老人家在各种外交场合非常从容,再难的问题,他都能应答自如,不卑不亢,稳操胜券,充分显示出他那闻名世界的大政治家、外交家的风采。
  据我多次观察,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的谈话内容,事先都没有文字准备。他从不看什么资料,有时还看点武侠小说什么的。外出会见时间一到,工作人员进门提醒一下,他马上放下书报,更衣上车。小平同志的时间观念很强,总会准时出现在会客厅。在我的记忆中,唯一例外的一次是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来访,会见时间已过了10分钟,卡扎菲还没到。工作人员都很着急,而小平同志却安然若素,静静地等候着。15分钟后,卡扎菲的车队才赶到人民大会堂前。车门打开,先是两队武装整齐的女卫兵跑了出来,迅速站成两排,然后卡扎菲总统才下车,从两排女卫兵的夹道中走向小平同志。对此,小平同志微微一笑,表示理解。
  
  唇枪舌剑答法拉奇
  
  我刚到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第一个月,就有幸聆听他同法拉奇的唇枪舌剑。那是1980年8月21日和23日,意大利记者法拉奇两进中南海,就当时国际国内十分关注的政治敏感问题专访小平同志。
  众所周知,世界著名女记者法拉奇一向以言辞泼辣、提问尖锐而著称,并有《风云人物采访记》书行于世。法拉奇采访过很多国际知名人物,如英·甘地、基辛格、阿拉法特等,是一个令世界许多政治家闻之挠头发怵的记者,连能言善辩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都经不住她的诱问,吐露了隐秘。基辛格在接受她的采访后曾诙谐地叹息说:"她把我完全给毁灭了。"果然,法拉奇与小平同志一见面,便连珠炮似地提出许多尖锐问题,令我们这些侍立一旁的工作人员感到瞠目结舌。我见小平同志有问必答,特别是对她暗设"陷阱"的敏感政治问题,都一一给予了精彩的回答。
  法拉奇问:四个现代化将使外国资本进入中国,这样不可避免地引起私人投资问题。这是否会在中国形成小资本主义?
  小平同志用他那浓重的四川口音回答说:归根到底,我们的建设方针还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不管怎样开放,不管外资引进来多少,它占的份额还是很小的,影响不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补充。当然,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的东西。但这不可怕。
  法拉奇:那么,你是否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都是坏的?
  小平同志: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并没有阶级性。
  法拉奇:共产主义是否也承认个人利益?
  小平同志给了她肯定的答复:按照马克思说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必须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积极性,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需要。
  法拉奇还问了个怎样看待毛泽东的错误,周恩来在"文革"中为什么没有被打倒等问题。小平同志都非常巧妙地作了回答。法拉奇接着问:你给江青打多少分?
  小平同志不假思索地说:零分以下。
  法拉奇又问:你对自己怎么评价?
  此问题的提出,回答不好就会造成与毛泽东、周恩来,还有江青相比较的假象。小平同志平静地说:我自己能对半开就不错了。但有一点可以讲,我一生问心无愧。你一定要记下我的话,我是犯了不少错误,包括毛泽东犯的那些错误也有我的份,只是可以说是好心犯的错误。
  小平同志坦率的回答令法拉奇大为敬佩,很是感动。小平同志在与法拉奇的谈话中,用辩证的观点阐述了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他的思维之敏捷,见解之精辟,深深地烙在了法拉奇的心上。采访结束后,法拉奇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了中南海。
  两年后的1982年9月30日,基辛格博士访华时称赞小平同志说:"我看了你与法拉奇的谈话,你是唯一同法拉奇谈话取胜于她的人。"1985年,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书记亚历山德罗·纳塔时,客人又提起与法拉奇的那次"答记者问"。小平同志笑着说:"我同她谈了七八个小时,她给我出了许多难以回答的题目,我总算通过了考试。"是啊,小平同志每次接见外宾与"答记者问",无一不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他也由此折服了世界政坛和新闻界。
  
  与"铁娘子"的智慧较量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时的情景,读者一定在当时的新闻记录片或照片中瞻仰过小平同志的风采。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政界是一个铁腕人物,处理国际事务一向以强硬和变通著称,所以人称"铁娘子"。香港问题怎样谈,她早就打了如意算盘。英方外交官员已多次与中方接触,她知道中方收回香港的决心很大,但并不想改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撒切尔夫人寻思:如果能让中方把主权和治权也分开,主权归还中国后,英国仍然保留对香港的实际管治权,岂不是更好?要做到这一步,必须首先让中国承认历史上有关香港的三个国际条约继续有效。这是撒切尔夫人的得意算盘。
  1982年9月24日,中英双方进入实质性的会谈。那天,"铁娘子"接到通知,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与她会谈。她走向福建厅,见大门紧闭,她有些纳闷,为何小平还不出来迎接?她正在疑惑之时,福建厅的大门忽然洞开,小平同志身着笔挺的灰蓝色中山装,脚蹬黑色锃亮皮鞋,精神焕发地走出,上前五六步与她握手。"铁娘子"锋芒毕露,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小平同志绵里藏针,说: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呀!
  寒暄过后,转入正题。"铁娘子"先声夺人,把英国历史上强加给中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搬了出来,言称按国际法,三个条约仍然有效。还说1997年后英国要继续管治香港。会谈一开始她就把香港主权的归属问题提出来了。
  小平同志毫不客气,斩钉截铁地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丝毫回旋余地。随即加重语气说: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还特别提醒"铁娘子":我们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到1997年还收不回香港,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小平同志开导"铁娘子"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对英国也是有利的。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结束殖民统治,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
  "铁娘子"早就知道小平同志精明果断,搞谈判既强硬又灵活,初次交锋,确实厉害。"铁娘子"没料到小平同志在香港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她打出的第一张牌就碰了硬钉子,但她仍不甘心,说:中国不是很关心繁荣吗?如果中国收回香港,给香港带来的将不是繁荣,而是灾难性的影响,这可对中国的四化建设不利啊。"铁娘子"发出了威胁。
  小平同志从来不惧威胁恫吓,掷地有声地说:不能说香港保持稳定必须在英国的管治下才能实现,中国收回香港后自有办法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即使香港不能继续繁荣,对中国的四化建设又有多大影响?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么这个决策本身就不是正确的。小平同志索性把话说开:如果中国宣布要收回香港,就像夫人所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么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同志向"铁娘子"交底说: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问题,即如果有人不愿合作,在香港制造混乱,中国政府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小平同志的话表现了爱国者的坚定、革命者的胆略和政治家的高瞻远瞩。
  "铁娘子"在会谈较量中一直处于劣势,她的观点被小平同志逐一驳回。不过她也明白,如果最后谈不好,对英国也没有好处。会谈结束后,"铁娘子"落寞地从大门走出,脸色沉重。因未能如愿以偿,心态很不平衡,当她走到人民大会堂前倒数第二级台阶时,让高跟鞋绊了一下,旋即栽倒在石阶上,皮鞋和手袋摔到一边。幸亏摔得不重,左右连忙把她扶起。当时有许多记者在场,一时间,"撒切尔夫人摔了一跤"成了国内外街谈巷议的话题。
  此次会谈中,小平同志将思考很久的伟大政治构思"一国两制",首次公布于世(之前的1981年8月26日,小平同志在接见港台知名人物傅朝枢时,曾提出"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的统一构想,当时我也在现场)。小平同志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使那位在全球有"铁娘子"之称的世界著名政治家在会谈一开始就处于下风,令她原来坚持的许多观点都被迫让步,说得她口服心服,最后终于在香港回归问题上达成共识。我们这些站在一边的工作人员听了小平同志的雄辩,都感到振奋和骄傲,当时的心情真是非常激动,难于言表。那天的会谈气氛表面上平和,实际却刀光剑影,剑拔弩张。
  "铁娘子"虽"铁",但在香港归还中国的问题上,不得不按小平同志的主张办。这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尽管如此,撒切尔夫人对小平同志仍很敬佩,她再次访华时曾这样评价说:我认为,从历史的观点看,"一国两制"是最富于天才的创造。这种构想看起来是简单的想法,但却是充满想象力的构想,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达成协议的关键。
  不久前,我再次重放小平同志妹妹先群同志赠送给我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VCD影碟,望着画面,倍感亲切。小平同志仍在我们身边:他远行在祖国大地,四处视察民情;他漫步在烂漫的山花中,静静地思考;他畅游于万里海疆,欣慰地微笑着。像他这样的人,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是刚强的,勇毅的,生气勃勃的。(责编 东曙)
其他文献
2019年12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李建友老师的《内江旧闻录》一书。这是一本对内江历史文化“富矿”深入挖掘、真切记录点滴记忆的文集。全书图文并茂,由汉安流徽、文教熏染、革命浪潮、丹青遗墨、乡土记忆、物华包容六部分组成,收文130篇,共66万余字。  东汉顺帝时,在内江设汉安县,李老师对“内江·汉安”这方水土、乡民一往情深,怀着对桑梓的爱、对文化的敬重,几十年默默耕耘,孜孜矻矻:一则实地勘察、寻访
期刊
摘 要:在表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化载体的书法字体中,最好能书写当时朝代流行的书体,以与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协调对应,这样可以更好营造时代文化气息。扬雄墓的碑文于清末、2000年初、2018年的书体各有差异。扬雄为“汉代孔子”,作为其文化载体之一的墓地碑文应书写汉隶才最协调妥当。  关键词:书法;揚雄墓碑文;汉隶  一、扬雄墓碑文字体的变化  扬雄,在经学、哲学、语言文字学、文学、天文学等多领域都颇有
期刊
摘 要:通过汉代画像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对汉代政治、汉代人的观念世界、汉代的思想文化、汉代的民俗风气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学术视角与切入点都比较独特,这正是宋艳萍新著《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汉代画像;汉代社会;神仙瑞兽;周公辅成王;侠义与复仇  汉代画像曾被称誉为是刻在石头上的“绣像的汉代史”。自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数量甚多,画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包罗万
期刊
咏桂花  种得蟾宫树,清阴覆玉堂。  叶分天外碧,花散月中香。  灿烂金铺地,温馨酒满觞。  深宵何处笛,遥寄一枝芳。  及物思人,乃中国文学常用的思维方式。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以“无我”和“有我”而阐述之,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依此来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陈无垢先生的《咏桂花》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的前四句
期刊
程公许(1182—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洲,南宋四川叙州宣化(今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蟠龙村)人,嘉定四年(1211年)进士,历官温江尉、华阳尉、崇宁县令、绵州教谕、简州通判、施州通判、袁州知府,后迁著作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官终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洲尘缶编》十四卷。  《送仲嘉弟东归赴湖州长兴尉》是程公许的一首七言古诗,出自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卷六。从诗中“我行作吏三十
期刊
摘 要:  《绣荷包》是中国民歌的一大类别,川南《绣荷包》歌词尤有特点。从制度文化、社会生活、方言民俗的角度,可以考见其歌词中的“咕儿嘎”实为“鼓二更”;“金刚梭罗妹”应为“青锁了门”;“二月荷包二点黄”指荷包的形制;“井边挑水送小郎”是民间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作为活态文献的民歌,其歌词的研究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课题。  关键词:  《绣荷包》;鼓二更;青;二点黄;水井  中国无分南北古今,皆有民
期刊
从幼儿接受最初的“母语”开始,方言便成为一种蕴含着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机体,给人以精神滋养。母语的深深烙印,使我们虽“鬓毛衰”而“乡音不改”。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乡音也会跟随我们。随时随地,偶而的一句家乡话都会引起我们会心的快意,并唤起对于故乡、亲人、童年的深厚感情和亲切回忆,使我们有一种同根、同源、同血脉的亲切感。在移民社会环境中,方言经数百年融合传承,早已成为地域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磁场
期刊
摘 要:青城山保留了四川书法最为兴盛的民国时期大量书迹碑刻。它们大多由川内著名学者书写。这些书迹,一是成为青城山悠久历史与艺术史的见证;二是为研究民国四川书法发展情况提供了珍贵资料,反映了在碑学之风的影响下,四川书法走上了碑帖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青城山;四川;书法;民国  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是我国的一座道教名山。其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幽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来无数文人墨客。他们在此挥毫泼墨,
期刊
中国古代西南和南亚间的文化交流起步颇早,持续时间长。这是人类文明交流史和中外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在古代中国的早期对外交通体系里,西南地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区域。”[1]也正如苏秉琦先生所说:“四川的古文化与汉中、关中、江汉以至南亚次大陆都有关系,就中国与南亚关系看,四川可以说是‘龙头’。”[2]汤洪教授著、中华书局2020年12月出版的《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和融
期刊
王梦阳  秋日偶成二首  无限秋光有限身,登山临水莫辞频。  满山落叶无归路,一朵轻云欲拥人。  泛梗飘蓬未有涯,漫随云水忆芳华。  西风一夜枫林赤,仍似当年那片霞。  邓世广  拜谒归元禅寺  丛林深处许轻窥,未解前因待问谁?  渠本如来先觉悟,我非菩萨亦慈悲。  空门不养三千客,逝水无须驷马追。  设使庙堂贪佞在,几多罗汉肯低眉!  京山文峰公园聂绀弩塑像前留影  书生落魄亦英雄,经惯人间雨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