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送仲嘉弟东归赴湖州长兴尉》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公许(1182—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洲,南宋四川叙州宣化(今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蟠龙村)人,嘉定四年(1211年)进士,历官温江尉、华阳尉、崇宁县令、绵州教谕、简州通判、施州通判、袁州知府,后迁著作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官终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洲尘缶编》十四卷。
  《送仲嘉弟东归赴湖州长兴尉》是程公许的一首七言古诗,出自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卷六。从诗中“我行作吏三十秋”看,此诗写作时间当在公元1241年。诗中说“老亲坐堂眉不开”。当时情况是:程公许刚踏上仕途,任温江尉时(1211年)即“丁母忧”,回家守孝三年;任绵州教谕时父亲又去世。据此分析,老亲当为程公许岳父母,仲嘉弟为程公许妻弟。湖州长兴即今浙江湖州长兴县。尉是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尉位在县令或县长之下,主管治安捕盗等事宜。
  全诗共32句,从内容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8句:
  乔松天与岁寒节,直从拱把禁霜雪。
  如君生小乐真筌,众说咻之莫能夺。
  青春闭合蛾眉怨,永日啖茹庖烟绝。
  交朋劝止徒尔为,我亦无言可开说。
  乔松是高大的松树。《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岁寒节”是一年的严寒时节。“拱把”指径围大如两手合围,言树虽尚小,却忍受着霜雪。
  “君”指妻弟仲嘉,自幼快乐天真,贪玩好耍。咻是说话的意思,此处说大家的议论也不能改变其玩心。妻弟仲嘉结婚成家了仍喜欢交朋结友,少有回家吃饭,妻子也生怨言;程公许开导劝说亦不起作用。这一部分以树的成长喻人,写出妻弟仲嘉少时天真烂漫,青年无拘无束的性格。第二部分12句:
  老亲坐堂眉不开,姑请聊向人间来。
  人间可欲如涕唾,此心久已同寒灰。
  太虚浮云漫尘玷,明镜过影常往回。
  宰官居士等人耳,舍喧取静非兼该。
  知君心量已超越,去尽障塞真奇哉。
  王城蜗屋欣再睹,烛尽鸦啼夜深语。
  “老亲”,指程公许年老的岳父母,坐于厅堂闷闷不乐。下句把上句中的妻父母——“老亲”喻作神仙,程公许的妻子则成了“人间”。岳父母只得托话给女儿,想让女婿程公许帮妻弟的忙,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但岳父母可曾知晓女儿只能暗中落泪哭泣,因为托程公许帮忙的想法早已犹如死灰。夫君程公许品行孤傲清高,如同天空飘浮的白云不会被玷辱。程公许为官清正廉明,如一面清澈的明镜,平时不喜喧闹,爱好独处清净,闲暇与朝中宰官贤达来往极少。“兼该”的意思是兼备,兼而有之,喧闹与安静不可兼得。夫君心里超凡脱俗,没有个人私欲,“障塞”指个人私欲。我们住在都城的蜗居里,夫君早出晚归,再见面时已是寒夜里夜深人静时。“烛尽”:烛已点完。“多”表示到了深夜。“鸦啼”,古人认为乌鸦太懒惰,霜降也没有离开寒冷的北方。其实,乌鸦不是候鸟,不会迁徙。后人以鸦啼喻天寒地冻的时候。这一部分写岳父母相托,暗中流泪,夫君上朝归来,寒夜对语,品行高洁的丈夫果然不会帮忙,烘托出程公许清正廉洁的高大形象。第三部分12句:
  云从投足窥吏曹,始知敝屣人争耻。
  长兴风物吾所羡,朝拏扁舟晚叩县。
  霜刃割鱼慎莫尝,唯有青铜可照面。
  我行作吏三十秋,日暮不归鸟飞倦。
  临分欲效昔人言,畏子机锋如闪电。
  出门挥手即江湖,猛利应无儿女恋。
  吏部任命官员的公告揭晓,程公许只是跟在他人后面悄悄地去观看。敝屣是破烂的鞋子,此指浙江湖州长兴县尉这个位置。“人争耻”,人们都以为耻,看不起;但程公许却认为妻弟即将赴任的湖州长兴县,风光景物宜人,距离湖州很近,早上乘船出发,傍晚即可到达。“拏”,牵引,驾驶。“扁舟”,小船。“叩县”,敲县城门,指到达长兴县城。在妻弟即将走马上任之际,程公许告诫他:为官要廉洁,利益诱惑犹如明亮锐利的锋刃割鱼,切莫上当;如镜的清水可以照见容颜,只有清正廉洁才能流芳后世。我这一生担任官职已经三十年,現在年岁已高,还没能回到老家四川叙州宣化越溪河边,过上无官一身轻的日子;鸟儿飞倦了也想回到自己的老窝歇息啊!他临别分手仿效古人赠言妻弟:自此挥手告别,你就进入社会,治安、捕盗要如闪电般快速,对罪犯要果断勇猛绝不心慈手软。“机锋”,机牙和箭锋,泛指兵器,此喻治安、捕盗大权。“江湖”,民间社会。“猛利”,果断勇猛。“儿女恋”,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此喻心慈手软。
  这首诗通过叙述岳父母捎话让女儿托女婿程公许帮妻弟谋职,遭到拒绝一事,展示了程公许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不徇私情的形象。他既不因亲情而徇私,又对刚踏上仕途的妻弟严格要求,务求其为官清正廉洁。程公许立朝正直敢言,不避权贵,对皇上披肝沥胆,直指国之利弊,以求国家昌盛;对民众体恤关心,为官清廉,以求百姓安居乐业。公许冲淡寡欲,晚年惟一僮侍,食无重味,一裘至十数年不易,家无羡储。他去世后,朝廷依其最后的官职级别拨付银两办理丧事,归葬故里今四川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合众村越溪河右岸蟠龙组(蟠龙书院旧址),并按程式考核委任其后人为官。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其他文献
摘 要 科研水平的高低能够体现一个高校的地位和作用,而合理科学的科研管理工作能够促进高校的科研水平,且关系到高校科研的发展与效益,可见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就高校目前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采取的措施加以阐述,尤其是针对艺术学科的特殊性而言,提高改进科研管理工作尤为必要。  关键词 科研管理 高校  当前,社会进入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内各大高校都提倡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发
期刊
摘 要 翻译工作不是语言转换的技术性雕虫小技,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研究者对所研究的翻译文本应该有所选择。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也是爱尔兰文艺复兴的领导人。叶芝及其文学作品早在20世纪早期就被介绍进入我国,但对叶芝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开展的一波三折,到目前为止对叶芝的研究仍不是特别深入。所以本文通过叶芝的经典情诗《When you are old》的四种翻译版本的分
期刊
摘 要 由于受到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和经济的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通过政策上的扶持、经费和师资的保障、办园条件的改善、家长学前教育观念的改变等,以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学前教育 边疆民族地区 困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的目标要求,对发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
期刊
博物馆作为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性的收藏机构,在我国,它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科学文明、提升国民素质的光荣使命。  一、提高认识,重视宣教,是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前提  博物馆作为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的形象标
期刊
摘 要 沙龙这一文化现象在法国得到了发展,而法国的沙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满足了贵族女性受教育的愿望,并且塑造了一大批对法国文化、艺术发挥巨大影响的女性及其作品。而文化人类学对于解释研究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功能主义对于研究文化内部的特征更是具有特殊的作用。在文化功能主义看来,正是沙龙所发挥的“功能”,满足了法国贵族女性希望受到教育,希望得到社交活动的需要,而这也正是沙龙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可
期刊
摘 要 地方高职院校在区域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与责任。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西部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的龙头作用,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网络化培训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区域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示范高职 专业调整 网络化培训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
期刊
2019年12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李建友老师的《内江旧闻录》一书。这是一本对内江历史文化“富矿”深入挖掘、真切记录点滴记忆的文集。全书图文并茂,由汉安流徽、文教熏染、革命浪潮、丹青遗墨、乡土记忆、物华包容六部分组成,收文130篇,共66万余字。  东汉顺帝时,在内江设汉安县,李老师对“内江·汉安”这方水土、乡民一往情深,怀着对桑梓的爱、对文化的敬重,几十年默默耕耘,孜孜矻矻:一则实地勘察、寻访
期刊
摘 要:在表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化载体的书法字体中,最好能书写当时朝代流行的书体,以与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协调对应,这样可以更好营造时代文化气息。扬雄墓的碑文于清末、2000年初、2018年的书体各有差异。扬雄为“汉代孔子”,作为其文化载体之一的墓地碑文应书写汉隶才最协调妥当。  关键词:书法;揚雄墓碑文;汉隶  一、扬雄墓碑文字体的变化  扬雄,在经学、哲学、语言文字学、文学、天文学等多领域都颇有
期刊
摘 要:通过汉代画像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对汉代政治、汉代人的观念世界、汉代的思想文化、汉代的民俗风气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学术视角与切入点都比较独特,这正是宋艳萍新著《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汉代画像;汉代社会;神仙瑞兽;周公辅成王;侠义与复仇  汉代画像曾被称誉为是刻在石头上的“绣像的汉代史”。自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数量甚多,画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包罗万
期刊
咏桂花  种得蟾宫树,清阴覆玉堂。  叶分天外碧,花散月中香。  灿烂金铺地,温馨酒满觞。  深宵何处笛,遥寄一枝芳。  及物思人,乃中国文学常用的思维方式。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以“无我”和“有我”而阐述之,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依此来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陈无垢先生的《咏桂花》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的前四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