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合作市第一中学,甘肃 甘南 747000)
摘 要: 类比推理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常见,笔者通过对人教版生物教材的内容、背景和目的的分析发现,其一般展现在教材中较难理解、较重要的知识点上,其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可以将知识形象、具体化。
关键词: 类比推理;新课程教材;运用特点
类比推理是人们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的属性而运用类比发现对应关系和完成某些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在生物学科的发展史上,有许多科学家运用类比推理的思维去了解重大发现的实例。比如,美国的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类比,根据两者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关于类比推理的实例在新课程中运用得十分常 见,本人尝试总结人教版生物教材在类比推理运用方面存在以下几个应用特点:
1 类比推理一般展现在教材中较难理解或是较重要的知识点上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的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与DNA各方面有关系的知识,是生物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有些内容是基础的概念和原理,有些知识是相对较难理解的内容。教材设计中都运用了一定的类比推理,除了萨顿的假说之外,还有细胞学说的建立、渗透作用,等等。
在教材必修一中有七处是关于类比推理的,大约有60%是细胞方面的知识应用的类比推理。对于细胞结构自身的特点和相互的关系,在应用一定的类比推理的方法后,既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掌握和理解,也可以很好地熟记,并且可以更好地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记忆。在教材必修二中的五处关于类比推理的方法中,绝大部分都是关于DNA和基因方面的内容,其原因是,在这方面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想要更加直观地呈现其结构和内容,通过一定的类比推理,展现内在的结构功能特点是极其必要的。
2 类比推理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
类比推理的思维在教科书中的应用贯穿于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且与实际的生活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在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运用类比思维,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的问题,还可以提供假设、促进发散和创新思维等。
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施旺就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首先,施莱登观察到细胞是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施旺获取相关信息后,意识到既然植物体如此,动物体也很可能如此,在进行了相应的假设和推理后,延伸到了有关的领域。因此,他广泛地对动物各种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验证了上述推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上述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建立了细胞学说。
在讲述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时候,运用类比思维是很接近实际生活的,使学生对于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具有相当的直观性能。将细胞膜比喻成海关或者边防检查站,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严格的“检查”。将细胞质中的细胞比作细胞内部的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学生可了解到细胞器的众多和分工的意义所在。
3 运用类比推理将知识形象、逼真、具体化
类比推理具有直观作用,它把许许多多的生活中的点滴搬进教材、搬进课堂中,让学生体验其中的相似性,让他们自己体会和理解,这样掌握的效果是最佳的。教材中肯定会有具有深度的概念或是现象,提出后用最易懂的事物来进行解释,这样在理解的时候会更加轻松和形象,一定的实例会使内容更容易掌握和理解,这就是类比的奥妙所在。
在基因工程的工具所相关的内容中,基因的工具具有一定的深度,运用更加形象的比喻:基因的“剪刀”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能在特定的位置切割DNA分子;基因的“针线”是DNA连接酶,它可以连接DNA的片段;基因的“运载体”是质粒,将重组的DNA转运到受体细胞。这样,其中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就一目了然了,也便于记忆和掌握。
类比推理在生物学学科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教学类比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理和知识,并且通过扩展提高了学生对于实际知识的掌握,加深原理与知识的记忆能力,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从而使生物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 荐 .类比推理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策略[J] .中学生物学,2009(8):21—23.
[2]李永兰 .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和应用[J] .生命世界,2010(1):95—97.
摘 要: 类比推理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常见,笔者通过对人教版生物教材的内容、背景和目的的分析发现,其一般展现在教材中较难理解、较重要的知识点上,其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可以将知识形象、具体化。
关键词: 类比推理;新课程教材;运用特点
类比推理是人们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的属性而运用类比发现对应关系和完成某些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在生物学科的发展史上,有许多科学家运用类比推理的思维去了解重大发现的实例。比如,美国的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类比,根据两者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关于类比推理的实例在新课程中运用得十分常 见,本人尝试总结人教版生物教材在类比推理运用方面存在以下几个应用特点:
1 类比推理一般展现在教材中较难理解或是较重要的知识点上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的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与DNA各方面有关系的知识,是生物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有些内容是基础的概念和原理,有些知识是相对较难理解的内容。教材设计中都运用了一定的类比推理,除了萨顿的假说之外,还有细胞学说的建立、渗透作用,等等。
在教材必修一中有七处是关于类比推理的,大约有60%是细胞方面的知识应用的类比推理。对于细胞结构自身的特点和相互的关系,在应用一定的类比推理的方法后,既可以使学生迅速地掌握和理解,也可以很好地熟记,并且可以更好地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记忆。在教材必修二中的五处关于类比推理的方法中,绝大部分都是关于DNA和基因方面的内容,其原因是,在这方面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想要更加直观地呈现其结构和内容,通过一定的类比推理,展现内在的结构功能特点是极其必要的。
2 类比推理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
类比推理的思维在教科书中的应用贯穿于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且与实际的生活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在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运用类比思维,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的问题,还可以提供假设、促进发散和创新思维等。
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施旺就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首先,施莱登观察到细胞是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施旺获取相关信息后,意识到既然植物体如此,动物体也很可能如此,在进行了相应的假设和推理后,延伸到了有关的领域。因此,他广泛地对动物各种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验证了上述推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上述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建立了细胞学说。
在讲述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时候,运用类比思维是很接近实际生活的,使学生对于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具有相当的直观性能。将细胞膜比喻成海关或者边防检查站,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严格的“检查”。将细胞质中的细胞比作细胞内部的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学生可了解到细胞器的众多和分工的意义所在。
3 运用类比推理将知识形象、逼真、具体化
类比推理具有直观作用,它把许许多多的生活中的点滴搬进教材、搬进课堂中,让学生体验其中的相似性,让他们自己体会和理解,这样掌握的效果是最佳的。教材中肯定会有具有深度的概念或是现象,提出后用最易懂的事物来进行解释,这样在理解的时候会更加轻松和形象,一定的实例会使内容更容易掌握和理解,这就是类比的奥妙所在。
在基因工程的工具所相关的内容中,基因的工具具有一定的深度,运用更加形象的比喻:基因的“剪刀”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能在特定的位置切割DNA分子;基因的“针线”是DNA连接酶,它可以连接DNA的片段;基因的“运载体”是质粒,将重组的DNA转运到受体细胞。这样,其中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就一目了然了,也便于记忆和掌握。
类比推理在生物学学科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教学类比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理和知识,并且通过扩展提高了学生对于实际知识的掌握,加深原理与知识的记忆能力,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从而使生物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 荐 .类比推理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策略[J] .中学生物学,2009(8):21—23.
[2]李永兰 .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和应用[J] .生命世界,2010(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