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结合实际有效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也有的說:“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让品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枝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同时我们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走进农村小学。
  【作者单位:涟水县黄营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本文叙述了“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了内蒙古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在我区只有加大环保工作的力度,才能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各工程设计部门,传统的手工计算和图板绘图已经逐渐被淘汰,电子图板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当今设计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跨世纪人才,
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医院成本管理的必然性、渐进性和滞后性。认为实行医院成本管理制度是我国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由之路;目前医院成本管理已经起步,尚需不断努力;我国医院成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小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才会得到显著增强,他们才会具备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科学成果的能力。现如今已经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
<正> 我院已推行13个社会化保障项目的实践证明:实施后勤保障社会化可使后勤保障服务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让医院甩掉医院“办社会”的沉重包袱,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用3,4-二氧亚甲基苯甲醛通过Claisen-Schimidt反应合成了3,4-二氧亚甲基肉桂醛,再与氨基芳酸缩合制备了三种希夫碱化合物.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用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结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共14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均行DTI检查,以双侧顶叶白质、额叶白质、胼胝体膝部和压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之一。要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可见,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认为可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  一、多种方式呈现单词,加深印象  1.直观呈现法。针对小学生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我采用实物、图片、玩具、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例如,教授有关学习用品、交通工具、
<正> 住院收入是医院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不同规模医院住院收入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但是在综合医院,尤其是大中型医院住院收入占的比重更大,一般在50%左右,有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