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山怀抱中的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县,也是河南唯一的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新县人民积极投身革命,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抗击敌人、革命到底的壮美乐章。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让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既是革命先烈的遗愿和广大群众的期盼,更是各级领导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新县吴陈河镇章墩村是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河南省委农办)的扶贫联系帮扶村。2015年8月27日,河南省委农办秘书处副处长杨涛被上级选派到章墩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积极努力,章墩村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引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接地气,进村入户摸民情
唯有脚踏实地,找准发展路子,才能让群众感到事业有奔头、创业有劲头、生活有盼头。
章墩村属于国家级贫困村,也是扶贫开发重点村。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天起,杨涛就坚持吃住在章墩村,他用一个月时间,走遍章墩全村的7个村民组、15个自然村、331户人家,深入了解章墩村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致贫原因,摸排走访了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村干部、致富能手、创业标兵等各类群体。
对于农村如何脱贫、如何致富,杨涛有着自己的看法。“现在农村贫困人口虽然不多,但这些人往往是严重缺乏致富门路的,扶贫困难大,需要多想实招。”杨涛说,全村331户,1360人,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贫困人口356人,比例虽然不高,但多年来这些困难户的脱贫致富效果一般。
驻村以来,杨涛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及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信阳调研扶贫开发时提出的“转、扶、搬、保、救”五项具体措施,将该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分门别类,突出重点,按照“一户一案”的思路落实精准扶贫,做好项目对接,驻村帮扶,产业扶持,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全力搞好扶贫开发。
杨涛和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村里90户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方案,还组织召开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致富带头人参加的村发展规划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村脱贫规划,并在村内公示,让群众对规划心中有数,激励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共筑脱贫梦、发展梦。
对于群众盼望解决的问题,杨涛写在本上、记在心里,多次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项目资金落户,着力改善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求良策,因地制宜找出路
了解清楚村里的问题后,杨涛马上找相关专家及领导咨询,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决定发展经济作物以提高村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章墩村自然生态环境好,天蓝地绿,山林面积大。杨涛根据村里的自然环境优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利用扶贫到户增收项目,扶持50户贫困户,养殖淮南黑猪150头,户均增收3000元;申报了油茶种植项目,在原有700亩油茶的基础上,新增400多亩。抓好油茶的抚育和管理,促其早日挂果见效,可以带动90户农户实现增收,预计可以使40户贫困户138人实现脱贫。
盘活土地资源,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与新县毛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土地流转合作意向,将全村耕地按自愿原则流转给该公司,种植高产稻米,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每亩耕地流转费用300元,农民既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又可通过土地用工等形式增加收入。今年春节前,这家公司为感谢章墩村“两委”和村民对其工作的支持,捐赠了100个煤炉,用于贫困户冬季取暖。此外,还建立了章墩村扶贫互助社,目前已争取20万元扶贫启动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引导贫困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借助信阳涉外学院、新县职业高中、新县电子商务孵化园等就业培训机构,实现102人转移就业,让31户贫困户增收致富。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到集镇落户,已有4户贫困户23人通过移民搬迁项目到集镇落户。
积极帮扶贫困农户中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采取转移劳动力和扶持特色产业的农户。通过农村低保、五保、社会优抚等政策性兜底保障方式,扶贫12户56人;对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致贫的贫困户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信息平台;同时,采取临时救助的方式帮扶,已有4户获得临时救助,15人受益。
谋发展,美丽乡村新愿景
杨涛在走访中了解到,章墩村文化大院破旧失修,影响了便民服务和村民文化需求。针对该情况,他及时向所在的河南省委农办领导汇报,得到了单位支持,从办公经费中挤出13万元,帮助该村修建了文化大院,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他还协调新县县委组织部,配置了党员活动室桌椅,改善了办公条件。他争取民政部门支持,建立了村老年幸福院,院内配备了娱乐健身设备,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村内道路拓宽,需要自筹资金平整路基,杨涛多次到财政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市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10万元,解决了平整路基的资金缺口。乡财政所和卫生院搬迁建设,急需资金,他多方奔走,为乡财政所争取市财政资金5万元,为乡卫生院争取市财政资金4万元,为两部门的顺利搬迁提供了有力支持。
按照河南省委农办领导“努力将章墩打造成全省环境整治示范村”的要求,杨涛和“两委”一班人以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按照通、净、绿、亮、文的标准,充分发挥党员队长作用,落实常态化保洁机制,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做好美丽乡村和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目前,章墩村的垃圾每天有专人清扫,村里环境整洁有序,过去脏、乱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正在杨涛一班人的努力下,一点点化为现实。“环境改善了,村民们随手乱丢乱扔的习惯得到慢慢改变。”章墩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章其国如是说。
在找项目、找资金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杨涛心中还装着贫困群众,在走访慰问活动中,他结对帮扶困难党员户。2015年年末,从民政部门争取棉被100床,为乡敬老院和村贫困户送去温暖;争取救灾资金1万元,大米1000斤,救助村里受灾户;协调县残联为村内残疾人送去春节慰问品。
在杨涛及村“两委”的努力下,现在的章墩村,旧貌换新颜,远处青山绿意浓,似在画中一般。新年伊始,杨涛和村“两委”又列出了13个重大发展项目,为我们勾勒出了章墩村新的美好蓝图:
拓宽郑湾等公路,硬化7个村民组部分道路,争取全村主干道路全部硬化;整修18口大塘,硬化堤坝,增强灌溉能力;充实保洁员队伍,再修建几处垃圾池和处理场,再购置部分垃圾清运车辆;建好村图书阅览室、农村淘宝室、便民服务平台;整合山林资源,引进涉农企业,流转村里山林,种植油茶,引导村民入股,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争取扶贫到户增收项目,发展养牛业,带动5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杨涛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全面改善章墩村的村容村貌,全面提高章墩村的经济收入,做一个实实在在为革命老区群众服务的暖心人。
新县吴陈河镇章墩村是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河南省委农办)的扶贫联系帮扶村。2015年8月27日,河南省委农办秘书处副处长杨涛被上级选派到章墩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积极努力,章墩村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引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接地气,进村入户摸民情
唯有脚踏实地,找准发展路子,才能让群众感到事业有奔头、创业有劲头、生活有盼头。
章墩村属于国家级贫困村,也是扶贫开发重点村。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天起,杨涛就坚持吃住在章墩村,他用一个月时间,走遍章墩全村的7个村民组、15个自然村、331户人家,深入了解章墩村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致贫原因,摸排走访了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村干部、致富能手、创业标兵等各类群体。
对于农村如何脱贫、如何致富,杨涛有着自己的看法。“现在农村贫困人口虽然不多,但这些人往往是严重缺乏致富门路的,扶贫困难大,需要多想实招。”杨涛说,全村331户,1360人,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贫困人口356人,比例虽然不高,但多年来这些困难户的脱贫致富效果一般。
驻村以来,杨涛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及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信阳调研扶贫开发时提出的“转、扶、搬、保、救”五项具体措施,将该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分门别类,突出重点,按照“一户一案”的思路落实精准扶贫,做好项目对接,驻村帮扶,产业扶持,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全力搞好扶贫开发。
杨涛和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村里90户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方案,还组织召开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致富带头人参加的村发展规划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村脱贫规划,并在村内公示,让群众对规划心中有数,激励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共筑脱贫梦、发展梦。
对于群众盼望解决的问题,杨涛写在本上、记在心里,多次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项目资金落户,着力改善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求良策,因地制宜找出路
了解清楚村里的问题后,杨涛马上找相关专家及领导咨询,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决定发展经济作物以提高村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章墩村自然生态环境好,天蓝地绿,山林面积大。杨涛根据村里的自然环境优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利用扶贫到户增收项目,扶持50户贫困户,养殖淮南黑猪150头,户均增收3000元;申报了油茶种植项目,在原有700亩油茶的基础上,新增400多亩。抓好油茶的抚育和管理,促其早日挂果见效,可以带动90户农户实现增收,预计可以使40户贫困户138人实现脱贫。
盘活土地资源,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与新县毛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土地流转合作意向,将全村耕地按自愿原则流转给该公司,种植高产稻米,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每亩耕地流转费用300元,农民既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又可通过土地用工等形式增加收入。今年春节前,这家公司为感谢章墩村“两委”和村民对其工作的支持,捐赠了100个煤炉,用于贫困户冬季取暖。此外,还建立了章墩村扶贫互助社,目前已争取20万元扶贫启动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引导贫困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借助信阳涉外学院、新县职业高中、新县电子商务孵化园等就业培训机构,实现102人转移就业,让31户贫困户增收致富。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到集镇落户,已有4户贫困户23人通过移民搬迁项目到集镇落户。
积极帮扶贫困农户中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采取转移劳动力和扶持特色产业的农户。通过农村低保、五保、社会优抚等政策性兜底保障方式,扶贫12户56人;对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致贫的贫困户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信息平台;同时,采取临时救助的方式帮扶,已有4户获得临时救助,15人受益。
谋发展,美丽乡村新愿景
杨涛在走访中了解到,章墩村文化大院破旧失修,影响了便民服务和村民文化需求。针对该情况,他及时向所在的河南省委农办领导汇报,得到了单位支持,从办公经费中挤出13万元,帮助该村修建了文化大院,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他还协调新县县委组织部,配置了党员活动室桌椅,改善了办公条件。他争取民政部门支持,建立了村老年幸福院,院内配备了娱乐健身设备,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村内道路拓宽,需要自筹资金平整路基,杨涛多次到财政部门反映情况,争取市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10万元,解决了平整路基的资金缺口。乡财政所和卫生院搬迁建设,急需资金,他多方奔走,为乡财政所争取市财政资金5万元,为乡卫生院争取市财政资金4万元,为两部门的顺利搬迁提供了有力支持。
按照河南省委农办领导“努力将章墩打造成全省环境整治示范村”的要求,杨涛和“两委”一班人以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按照通、净、绿、亮、文的标准,充分发挥党员队长作用,落实常态化保洁机制,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做好美丽乡村和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目前,章墩村的垃圾每天有专人清扫,村里环境整洁有序,过去脏、乱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正在杨涛一班人的努力下,一点点化为现实。“环境改善了,村民们随手乱丢乱扔的习惯得到慢慢改变。”章墩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章其国如是说。
在找项目、找资金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杨涛心中还装着贫困群众,在走访慰问活动中,他结对帮扶困难党员户。2015年年末,从民政部门争取棉被100床,为乡敬老院和村贫困户送去温暖;争取救灾资金1万元,大米1000斤,救助村里受灾户;协调县残联为村内残疾人送去春节慰问品。
在杨涛及村“两委”的努力下,现在的章墩村,旧貌换新颜,远处青山绿意浓,似在画中一般。新年伊始,杨涛和村“两委”又列出了13个重大发展项目,为我们勾勒出了章墩村新的美好蓝图:
拓宽郑湾等公路,硬化7个村民组部分道路,争取全村主干道路全部硬化;整修18口大塘,硬化堤坝,增强灌溉能力;充实保洁员队伍,再修建几处垃圾池和处理场,再购置部分垃圾清运车辆;建好村图书阅览室、农村淘宝室、便民服务平台;整合山林资源,引进涉农企业,流转村里山林,种植油茶,引导村民入股,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争取扶贫到户增收项目,发展养牛业,带动5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杨涛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全面改善章墩村的村容村貌,全面提高章墩村的经济收入,做一个实实在在为革命老区群众服务的暖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