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自然,大视野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610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英国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推出的获奖作品都会让人叹为观止,那些自然界中或壮观或微小,或冷峻或温暖的精彩画面,让人唏嘘的同时,总会认为这似乎是国外摄影师的专利。然而,当来自武汉的普通摄影爱好者袁明辉将他在21个国际知名自然生态摄影大赛中获奖的作品——大自然中的“小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时,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做一个摄影的“有心人”,那些国际级大赛也还会触手可及。
  ——编者
  拍摄
  自然教会我如何用光
  拍摄时,我不会使用双头灯和环形灯,我喜欢用自然光和当时的环境氛围来拍摄,有效利用前景和背景来表现自然中的和谐。大自然已经教会了我用光的艺术:我熟悉天之中光线是如何变幻,影调的层次又是如何变化,光让景物染上不同的色彩甚至形成艺术般的剪影是什么样……
  就在身边的小题材
  我拍摄的题材都是武汉城市里的些小昆虫,我不在乎拍摄对象是否珍奇、价值多少,我只把它们当作平凡的小人物去拍摄,表现它们的尊严与美丽。能够通过影像传达种形式美,从而让人们关注我们的环境——我们其实生活在个个生态的孤岛,这种生态是很脆弱的,一旦破坏就不存在。
  其实,生态摄影就是为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和生物之司的关系而进行的摄影。拍摄野生动物、濒危动物、水下生物等,比如《动物世界》的摄制组和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们,通常是团队合作并有强大的人力、资金支持,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是很难做到的。我也曾想过拍鸟,但我发现在中国的鸟都太怕人了,很难近距离接触。在静心思考后,我选择了自然摄影中的生态微距作为专攻方向,因为我对昆虫比较了解,而且家附近的树材和荒草地就有很多昆虫。
  如何发现拍摄对象
  自然生态摄影师需要多读些博物方面的书,会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拍摄对象的习性。这样我可以在对昆虫习性熟、懂的基础上围绕自然环境中艺术的构成充分表现生命的灵动和情感。例如,如果在第一年我发现了野外的某个区域有七星瓢虫,接下来的几年我都会到同一地点观察七星瓢虫数量是否有增加。我知道叶蜂的幼虫最喜欢月季和玫瑰的枝叶,我就会去适合它们生长的植物上寻找它们的身影。
  我喜欢沿看水塘和湖岸边走,从岸边水草上可以发现很多昆虫。水岸边的视野更开阔,拍摄时光线也会好得多。
  我习惯在早晨和日落时去寻找昆虫,因为早上的低气温和露水会让昆虫不太爱动,而且早晨和日落时的光线更柔和,更能增添环境的氛围。
  如何选择拍摄器材
  摄影师最重要的是头脑。对我来说一部入门级别单反加个中焦微距镜头足够胜任了。我拍摄时没有什么配件,我不想拿太多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全心去思考和观察。
  目前我的帽机机身是尼康D7000和尼康D3s,佳能EOS70D。镜头有尼克尔PC-E45mm1:2.8移轴微距,尼克尔AF85ram1:3.5微距,腾龙AF90ram1:2.8微距,腾龙AF180mm1:3.5微距,尼克尔AF200mm1:4微距,佳能MP-E65mm1:2.81-5X微距,梅耶Gorlitz Trloplan100mm1:2.8和国产的老蛙15mm1:4广角微距。
  很多少会惊讶我的微距镜头怎么有这么多!其实每款镜头的焦外和解像力是不一样的,我会根据光和景深、不同的昆虫、植物的大小来使用不同的镜头。
  我通常使用光圈优先,这样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条件决定拍摄的光圈大小和景深。
  参赛
  我第一次参加的国际赛事就是2011年初的英国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虽然最终并没有得奖,但我看到了希望。以后我一直在研究这些大赛的参赛规则。现在我熟悉了很多国际自然摄影赛事应该如何准备。也知道什么样的作品容易胜出。在三年后,当我成为在英国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的第四位中国人时,我知道那些失败都是我的财富。当然,外出拍摄寻找自然中的题材时,我不会有目的性,不会要求自己一定要拍出什么样的获奖作品。
  什么样的作品易获奖?
  1.参赛作品必须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意,而不是模仿某些摄影大师的作品。模仿他人拍摄的作品也许会进入评选的第一轮和第二轮,但在最后决赛阶段,似曾相识或是经常得奖的作品往往会被淘汰。最终出现在获奖名单里的都是富有创意和思想、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2.国际评委更看好那些没有过分后期的、自然状态的摄影作品,因为这不仅说明你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还显示出了你摄影的理念和功力。所以我拍摄的作品都没有经过Photoshop处理,也没有剪裁。拍摄时我要求自己的构图一次到位。
  3.首先要把近几年的获奖作品好好研究几遍,包括参赛组别中的物种,作品的艺术风格,作品的趣味性等。从中判断自己应该选择哪些作品参赛,在研究他人作品的过程中,自己的审美和以后拍摄的技巧也会提高。由于国外摄影师的专业性很强,上传的作品可以反映出一个摄影师的整体实力,所以建议国内摄影师参赛时应该以作品质量为前提,不要上传一些凑数的作品,国际评委们因会为这些凑数的作品而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4.这些国际专业赛事一般都不接受宠物和饲养的野生动物的作品,鸟儿在自己的巢穴和哺乳期间以及栽培的植物或人为景观的作品,也不会被这些大赛接受。2009年英国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取消了《伊比利亚狼》的总冠军资格就是一个例子,因为画面中的狼是经过驯养的。此外,拍摄野生动物时如果用了诱饵,也必须在图说中注明。
  5.自然生态摄影的理念一定要体现一种人文关怀。我喜欢表现梦想、希望与爱的主题。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主题,也是评委们青睐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
  参赛流程—二三
  1.登录这些大赛的官方网站,在网页上找到有参赛规则的链接。在参赛规则栏下载英文版的参赛规则。
  2.翻译英文版的参赛规则后,找出重要的注意事项,例如:图片长边长的要求、分辨率的要求以及一些特殊注意事项等。色彩模式通常为SRGB。   3.找出自己最满意的符合大赛各组别主题的作品,建一个文件夹便于集中处理和调整。
  图解生态微距摄影
  包志军
  昂贵的器材不一定能拍出大片儿,了解自己的器材,用熟自己的器材,简单的装备也能创造惊喜。摄影师包志军用国产的微距镜头,拍家门口草丛里的小精灵,也创造出不同寻常的精彩画面。
  ——编者
  微距摄影成本很低,在家门口就可以拍,夜里拍摄的话可以带强光手电和对焦灯辅助拍摄。
  快门1/160秒左右,双灯的情况下ISO100即可,光圈F8到F16之间,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景深效果,使主体和背景环境司形成一定的虚实关系。
  夏天拍摄微距被蚊虫叮咬是很常见的事,尤其在野外,要穿长衣、长裤,把长裤扎在长袜里。甚至要做好工作以防止受到有毒动植物侵害。
  拍昆虫微距最佳时间为清晨和夜里,那个时间段的昆虫很乖,出片概率高。还要掌握—些昆虫的生活习性,慢慢观察、慢慢靠近。
  1相机:宾得、尼康
  2镜头:老蛙60mm微距镜头(不用接圈可以2:1放大,这个焦段的镜头容易布光并能突出很多细节);老蛙15mm广角微距镜头;105mm微距镜头(可以拍自然光环境微距)。
  3微距夹:可以固定物体,还可以拍摄时防风。
  4柔光板(柔光罩):拍出来的效果更加柔和、细节更丰富。
  对焦灯:辅助对焦从而获得更精准对焦。
  目镜放大器:对焦不会太累双眼。
  三脚架:拍摄时更稳定,推荐新手使用。
  通常作品中的主体很重要,但一幅优秀的作品对背景的要求也同样严格,背景里的一个光斑都会影响作品的氛围和视觉语言的表达。一些微距作品中常见的黑色背景,不用背景布,通过利用暗色的背景也可以实现,例如逆光下深绿色的树林在欠曝一挡半的情况下往往会呈现黑色。
  关于摄影师
  袁明辉
  当过工人、推销员、物流公司经理、公司党支部书记。后通过成人高考学习摄影。之后,“扫过街、拍过风光、烧过器材”,2001年,奚志农获得英国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濒危动物组冠军,故而受启发开始拍摄自然题材并专攻生态微距。2011年起,在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英国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美国NBP最佳自然摄影奖、英国GPOTY国际园艺摄影年赛等12个世界级赛事中斩获各类奖项。现为武汉长江地理摄影俱乐部艺术总监。
  包志军
  2013年开始接触生态微距摄影。后来朋友介绍了老蛙2:1超微距头,让我开始了微距摄影之旅。我个人做餐饮行业,业余时司在附近的草丛早拍微距。再小的生命都有灵生,微距摄影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平时不经意的那些小生命放大后是如此美丽!
  郑洋
  自然摄影师,博物旅行者,佳能十佳摄影师,腾龙(中国)签约合作摄影师,华盖(Gettymages)签约摄影师。
其他文献
“奥林巴斯夏季新品体验会暨‘大三元’镜头发售纪念”的用户活动中,奥林巴斯通过现场试用,以及名家专场课堂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展示了微型4/3系统,特别是“大三元”镜头(7-14mm1:2.8 PRO、12-40mm F2.8 PRO和40-150mm F2.8 PRO三枚镜头)卓越的光学品质和众多核心技术,向业界证明了奥林巴斯深厚的光学底蕴和坚持微型单电相机专业化道路的决心。
备受瞩目的苹果全面屏手机iPhone X即将上市,问题却来了,是选择昂贵又显得更未来的iPhone X?还是实惠却和上代外形一样的iPhone 8 Plus?  iPhone X好在哪?  无论正面还是背面,你都能很快区分出iPhone X与iPhone 8 Plus,而外观上的差别也恰恰是这两台手机最大的不同。  对摄影人来说,最看重手机的要数摄像头系统了。虽然同为1200万像素双摄像头系统,但
我的老家离老郭的棉田很近,2011年,在回家时我发现了老郭。起初他们一家并不接受我的“打扰”。我就经常去田里和他们聊天,像朋友一样交流,帮老郭买种子,送他孩子去看病,时间长了,他们对我也没有了生疏感。老郭和很多农民工一样,曾有十年时间漂泊在陌生的大小城市,过着与家人分离的生活。2009年老郭回家和妻儿老小团聚,可是好景不长,光靠种几亩地根本不够一家人开销,于是,他带上妻子、12岁就辍学的儿子和5岁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摄影是我的业余爱好。当握手术刀的手端起相机,将镜头对准常人难以触及和感到神秘的地方,当医生与患者共同携手去抵挡死神的生死瞬间,那一幕幕因真实而触及灵魂的画面,在按下快门的同时定格为永恒。在为我带来丝丝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多了一份思考……  一天,病房接收了一位中年男性胶质瘤病人,肿瘤体积大,且位于功能区,术前症状很严重,病情堪忧。手术开始前,护土输液时发现了病人手上写着字。大家
总要在冬天转暖的时候做些什么去等候天鹅比如赤身裸体, 抱着一匹马的脖子在大街上痛哭  ——《抱着马的脖子痛哭 致尼采》  观念摄影作为当今摄影一大流派,是摄影人绕不过的话题。常常听到观者的疑问:“这照片好吗?只要有相机我也能拍出来”。对错与否其实也并不重要,因为这确实不需要太难的技术,当观众内心还没有对观念摄影做好接受和理解的准备时,这种摄影就毫无意义。  观念摄影和传统摄影的差异最主要的就是更强
七年前的一个雨天,11岁的儿子放学回来,手里捧着一个湿漉漉的小猫仔,说是在草丛中拣到的,眼睛还没睁开,让人心疼。我与妻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救活它。  大半年后,黑咪成长为矫健挺拔的小伙儿,精气十足。妻说,他是我们家的镇宅之猫,要不要为他找个女朋友。我就擅作主张接回一只流浪女猫,并起名美媚。后来我们意外的发现美媚已有身孕,没多久,她在衣柜里生下了一窝小流浪猫,我们家成了她与她的宝宝们最好的庇护所,可怜
本届艺术类参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哪些创新?  金像奖不同于其他摄影比赛之处就在于,它是将“评人”与“评作品”相结合。一个有影响力的摄影家,曾经引领过潮流,当下再来参评,我们要承认他的影响,但不能单纯地把他过去的成绩作为全部。  这就要提到创新——思想的创新,手法的创新。这次参评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摄影工艺,如蓝晒、湿版、火胶棉等,这些摄影传统技法一直为摄影人所传承是好事儿,也令数字时代的摄影人有了
PS里打开一张图片,执行图像-调整--可选颜色命令,弹出可选颜色命令对话框.,我们可以看到调整面板上有青色、洋红、黄色,也就是我们前期文章里所讲的三个原色的补色,外加了一个黑色。而打开颜色选项时会看到三个原色和对应的补色,还有白色、黑色、中性色,其实也可以叫做RGB三色,CMYK四色外加白色和中性色。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前两期所讲的关于色彩的相加与补色关系,我们就可以快速上手对画面进行调
我眼中的美国风光  2009年我开始拍摄美国西部风光,在这之前我每年也会去几次新疆、西藏拍摄,但感觉自己创作风格的转变还是自从拍摄美国西部开始。美国遍布各种国家公园,地貌形态有着丰富的变化,摄影资源十分丰富,这里诞生了许多风光摄影名家,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自不用说,他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在风光摄影领域产生的影响无人能及,我最喜欢的是戴维·明奇(
摄影是光的艺术,好的光线对于拍摄主题的表现和气氛的烘托至关重要,很多影友在拍摄时等待光线、捕捉光线,但是也常常会因为天气原因和光线角度问题,拍出的照片由于缺乏光线而显得平淡普通。这些照片在挑选时往往难以进入作品序列,而被降级或进入废片之列。反观这些照片,你会发现其构图、主体和影调等方面或许都是可取的,只是缺少一些光线和色彩而已。  抛开拍摄前期中光线的问题不谈,本期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在后期中用光—